回覆列表
  • 1 # 莫失雲間志

    這個觀點在古代是正確的,在現代任然有借鑑意義。

    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中國的歷代王朝都是由文人執掌政事的。一個家族的文化水平越高,能夠出仕的人數和職位就越有優勢,對於宗族的發展就越有利。

    所以,中國古代的高門大姓,往往都是人才輩出的書香門第。那些沒有文化底蘊的暴發戶,根本擠不進上流社會的圈子。

    在今日的社會,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的人和家庭,依然佔據主流輿論。單看某一個個案,個人的文化程度,似乎與其收入未必有必然關係。但以整個社會的綜合統計資料來看,兩者之間必然是成正比的。

    而放大到企業之間的競爭,這一觀點任然成立,那些發展較好的企業,往往都離不開其良好的企業文化。

  • 2 # 情寄南山二三行

    文化水準,應該叫綜合文化素質決定了一個家族的繁衍好壞,和單個文化教育水準無關。

    綜合文化素質是一種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按照現代說法,叫格局高。

    綜合文化素質涉及基本的待人接物,基礎知識,博古論今,天文地理等多種能力,最突出的就是個人的品行與情商,逆商!

  • 3 # 皇城根閒人閒話

    我寫下這個題目是想聽聽大家的看法。因為我們在改革開放不斷髮展的程序中不能忽視文化這個至關重要的方面。其實僅僅說文化也許並不準確,我只是想透過這個名詞來涵蓋在精神層面上的所有。包括信仰,包括道德,包括教育,包括我們的傳承。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及精神文明方面卻不斷暴露出缺失,這也許是急功近利心態使然,也許是文化教育的滯後,也許是輿論導向的偏差,也許是……不想再繼續把責任歸結於哪個方面。這是我們全社會在繼續深入改革開放中必然面臨的問題,也是必然的使命!

    在文化領域,在精神層面,每一個人都是一個點,又都是一個能夠輻射折射的面,就像一顆石子投入到水裡會出現層層漣漪一樣,一個人的每個舉動,每個行為都會或多或少影響自己周邊的人,影響自己的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

    家庭是我們社會最基礎的細胞,是承載家庭家族城市村鎮民族國家的基本單位,家庭文化教育以及精神層面的提升對現在,未來都是至關重要。

    美國學者A. E. Winship在1900年做了一項研究,比兩個同時代家族的不同命運寫成《Jukes-Edwards》一書。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一個人一個家庭現在以及對未來發生的作用。

    這項研究透過數代研究人員追蹤調查發現:

    一個家族是從愛德華茲開始,他是一位博學和藹的傳教士。另一個家族從馬克.尤克斯開始,他是一個市井混混無業遊民。研究人員在200年後對兩個家庭作一個詳細的的統計,我們看看是什麼樣的結果。

    (一)愛德華茲家族(資料中忽略統計一般人):

    人口總數:1394人,其中有:

    ●3位議員;

    ●一位副總統。

    ●100位大學教授;

    ●14位大學校長;

    ●70位律師;

    ●30位法官;

    ●60位醫生;

    ●60位作家;

    ●300位牧師、神學家;

    (二)馬克·尤克斯家族(資料中身份有疊加):

    人口總數:903人,其中有:

    ●310位流氓;

    ●440位患有性病;

    ●130位坐牢13年以上;

    ●7位殺人犯;

    ●100位酒徒;

    ●60位小偷;

    ●190位妓女;

    ●20名商人,其中有10名是在監獄學會經商的。

    在自然中有陽光的地方比陰暗的地方所有物種都茂盛。人離不開自然,更離不開自然規律!

    下面我們再聽一聽韓國書協主席金兌庭對我們藝術的評價。

    “在中國當代我們看到的,重要的精神統統變成不重要的東西,不重要的東西反而變成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簡直本末倒置,真的變成假的了,假的變成真的了,烏七八糟的,在北京798、宋莊等等地方,看不到真正的藝術。”

    金兌庭的話是不是偏頗姑且不談,但的確說出了我們存在的一些問題,也應了那句老話“旁觀者清”。

    好了,文章就寫到這裡,拋個磚期待引來更多的玉!期待在我們前行路上“眾人拾柴火焰高!”期待正面文章越來越多!期待我們的文化水平精神狀態達到更高層次!更期待在我們國力強盛之後人民在財富和精神方面的雙重富足!

  • 4 # 文化美女1996

    一個好女人可以造福三代人。何謂好女人,就是文化素質高,品行好的女人,同理文化素質高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兒女大多優秀。對家庭,對社會都有益。好多古代先賢的母親如孟母等,不就是最好的證明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尿酸的正常範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