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楊說農
-
2 # 無心愛上你
面對網上農產品滯銷,我大多數情況下會購買。我這樣做的原因有這幾點:
一,自己每天要買菜做飯和買些水果吃,一般都要去超市或菜市場買,反正在哪買都差不多,如果網上可以幫助滯銷農戶,伸手幫助一下別人何樂不為。
二,網上滯銷的農產品一般價格合理偏便宜點,家裡有冰箱可以儲存,也可以節省點開支。
三,我自己是農村人,父母也是農民,對農民有種親切感,在他們農產品滯銷時候出於情感會購買。
我覺我們面對網上農產品滯銷時應該有種態度,那就是這些東西我我喜歡吃我買,不喜歡吃我不買。而並不是我不喜歡吃,我也買來爛掉或倒掉,我就當捐錢給農戶。農民需要是支援和幫助,不是施捨。農產品就像我們的愛心一樣,它是有價的,並不是廉價!
-
3 # 農民開哥
會的,因為我也是農民,從小在農村長大。知道農民種植的農產品好辛苦付出全部心血,農產品是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吃得放心,沒有經過深加工。吃的放心。人人都可以消費。量力而行,需求消費多少就要多少。
-
4 # 奕園
我感覺我不會,要是我親身經歷的話,我會消費我的同情心,現在網路上真真假假的東西太多了,如果我親眼見到,我應該會盡點綿薄之力吧,畢竟農產品從種植到產品成熟,農民伯伯的確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成本的。
網路上有農產量滯銷資訊,大都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同情心的泛濫,作為一個農村出身的人,對農業有根深蒂固的情懷,自然會買,但是也分情況!
第一,有許多人發文,說農人之苦,農人之累,農人血本無歸,我們應該理性看待!農人們大多銷售不主要靠網路,大宗瓜果還得靠線下!市場飽和,經濟外圍環境,人們對瓜果品質追求等等問題,有滯銷現象,並沒有個別人誇大的程度。況且理性看待,適當多消費,只能幫一時,並不從根本解決問題!
第二,部分銷售商並沒有種蘋果等,消耗人的同情心賺錢的人大有人在。像水滴等酬款平臺,過度消耗後人會熟視無睹!
第三,解決滯銷還要農業結構調整,提質增效,品牌化,個性化,標準化生產,面向精準市場生產東西!
第四,尊重農人的勞動是一方面,適當多得消費,理性消費更重要,消費者也是靠辛苦換得報酬,農人也得尊重消費者,更懂得消費結構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