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Daily

    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只能用哭鬧來表達資訊。現代心理學證明過,情緒並沒有正面和負面或者好的和壞的分別,孩子哭就像是笑一樣正常,只是對於還不太會表達的他們來說,哭鬧是他們的一種生存技能,他們很多時候是透過哭鬧來傳遞資訊和需求。所以,讀懂寶寶的哭聲對於養育寶寶真的很重要。

    寶寶哭通常有生理需求的哭泣、心理需求的哭泣以及生病時的哭泣,每一種哭泣都傳遞出了不同的資訊。

    生理需求的哭泣

    1、拉粑粑或者尿尿了

    表現:當寶寶吃飽喝足後會發出輕輕的哭聲,通常表現為無眼淚,眉頭緊鎖,身體扭動以及蹬腿,有的時候還會小臉漲得通紅,看起來像是全身用力。

    媽媽這樣做:當寶貝這樣哭並且有以上的特點時,媽媽們應該第一時間檢查是不是拉粑粑或者尿尿了,及時清理乾淨,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2、小肚子餓了

    表現:肚子餓的寶寶哭聲是不急不緩很有節奏的,並且嘴巴會有吸吮的動作,一般剛開始時是小聲的哼哼,然後聲音會逐漸放大,最後變成大聲哭泣。

    媽媽這樣做:當寶貝哭泣帶有這些症狀時,媽媽們應該先把寶寶抱起來安撫待情緒平靜下來後再餵食,儘量避免寶寶一邊哭一邊進食。

    3、太熱了

    表現:寶寶熱的時候會比較費勁,臉脹得通紅,四肢不停的舞動,哭聲比較大,並且額頭會有汗珠滲出。

    媽媽這樣做:太熱了也是寶寶常哭的原因,當寶寶有這樣的情況,媽媽們先檢查一下寶寶的背部、腋下以及頸部有沒有出汗,如果有就是因為太熱了而哭泣,要適當給寶寶增減衣服並且調整室內的溫度。

    4、太冷了

    表現:冷的時候寶寶的哭聲比較小沒有力氣,身體會蜷縮起來,並且嘴唇會略微發紫,小手小腳都比較冰涼。

    媽媽這樣做:當寶寶有以上的表現時,媽媽們要及時給寶寶新增衣服,讓其暖和起來。

    5、很困了

    表現:哭聲中透露著不耐煩,並且會一遍哭一邊揉鼻子和眼睛還不斷打哈欠。

    媽媽這樣做:當寶寶不斷哭泣並且有這些表現時,媽媽要及時把寶寶抱起來安撫,然後將其帶到熟悉的安靜的環境下去睡覺,儘量不要抱著睡,這樣對寶寶脊椎發育不好。

    心理需求的哭泣

    1、需要陪伴

    表現:哭聲比較平緩,並且邊哭邊左顧右盼,看到媽媽後哭聲會較少並且望著媽媽,同時發出哼哼的撒嬌的聲音。如果媽媽沒有及時給予安撫,寶貝的哭聲又立刻變大。

    媽媽這樣做:站在寶寶面前陪他說一說話,給寶寶一個微笑,或者給他一個溫暖的懷抱,這時候寶寶就會停止哭泣。

    2 、感到害怕

    表現:如果寶寶是在睡眠中或者是在黑暗中、獨處時傳來突然的響聲,這個時候寶寶被嚇到後會發出比較刺耳的哭聲,並且連續不斷,同時會喊叫,還會伸展四肢、小拳頭握緊等。

    媽媽這樣做:寶寶這樣哭時,媽媽應該第一時間把寶寶抱起來,讓他的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並且輕拍背部,同時不斷用話語安慰,這樣寶寶能感受到安全感,哭聲會減小並安靜。

    3 、不開心

    表現:寶寶不開心時也會哭泣,並且哭聲會非常委屈,表情會很難過,還會小腿亂蹬。得不到關注的話,哭聲會變得越來越大。

    媽媽這樣做:這個時候,媽媽應該放下手中的事,抱起寶寶並且和他玩一玩遊戲或者出門散散步,寶寶就會變得開心了。

    錯誤的安撫方式:

    對於小寶寶哭鬧的這件事,許多寶媽們聽到後下意識就是哄寶寶,比如,還沒有弄清楚原因就開始給寶寶餵奶或者塞安撫奶嘴,又或者是不斷變換安慰寶寶的方式,還有就是用力搖晃寶寶,這樣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正確的安撫方式:

    1、給寶寶變換姿勢。可以讓寶寶臉朝下,試著一手托住寶寶的肚子,同時把寶寶的頭放在自己的另一隻手臂上。

    2、輕輕撫摸寶寶的背部或者給寶寶做一個全身的撫觸按摩。

    3、抱起寶寶外出走一走,並且溫柔地和寶寶聊聊天。

    4、放一些溫柔的音樂給寶寶聽。

    5、和寶寶做遊戲,讓他感受到爸爸媽媽的陪伴。

    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媽媽們應該要有耐心,仔細排查寶寶到底因何哭泣,瞭解需求了,哭聲自然會減少。

  • 2 # 咕嚕咕嚕繪本屋

    對於照顧寶寶經驗不多的新手家長來說,照顧好寶寶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為寶寶小的時候一切的表現都不能透過語言來表達,所以家長照顧起來十分的不順手,那麼如何讀懂寶寶的需求?

    4個月前,寶寶會透過哭來表達他們的感情。他們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哭泣方式,家長應該學會區分。常見的哭是基本的哭,飢餓引起的哭,另外兩種是憤怒和痛苦。如果家長能在寶寶哭的時候做出迅速的應對措施,寶寶就會感覺到更多的安全感。一般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會通常用哭鬧來表現自己難過、生氣等的情緒。

    1、飢餓,飢餓是寶寶哭鬧的一個重要的原因,當寶寶餓了,他們通常不會很不耐煩地哭,他們的聲音總是由小變大。這時,當寶寶的父母將手指放在孩子一側臉頰上,或靠近嘴巴時,孩子會立即轉過頭開始吸吮,這意味著孩子真的餓了。如果父母將奶瓶放置孩子面前,孩子拿手推開,就正面孩子不是因為餓而哭鬧。

    2、尿了,寶寶在排洩前或排洩後,一般會有不耐煩,如果寶寶哭了,就會不斷的扭身、踢腿、等,此時,家長要做的就是看看寶寶是否尿布溼了,還是需要排洩。

    3、生病,寶寶生病的時候也是不斷的哭泣,如發燒、拉肚子等等。家長要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是不是不好,總是哭鬧,精神也不好,大多是因為寶寶生病了。

    4、當寶寶因疲倦而哭鬧的時候,媽媽可以把寶寶放在溫暖、安靜的地方,讓他休息。

    5、當寶寶是因為驚嚇而哭鬧不止時,媽媽只要把寶寶抱在懷裡輕搖或者輕拍, 同時可以給他唱歌謠,寶寶就會逐漸安靜下來。但是,要儘可能的避免突然而來的震動和噪聲,光線也不可過強。

    6、大多數寶寶在面板與空氣直接接觸的時候,會感到缺乏安全感。因此,在寶寶剛出生的幾周裡,儘量少給寶寶脫光衣服。在給寶寶換衣服或者洗澡的時候, 動作要輕柔緩慢,絕對不要拉扯寶寶,同時要用輕柔的聲音跟他說話,以此來消除他的緊張情緒。多數寶寶想要抱的時候,就會哭鬧。一旦寶寶開始哭鬧,媽媽就儘快將他抱起來,輕拍他的背部。

    想要知道寶寶的需求,還得寶爸寶媽多注意觀察,每個孩子也會有自己的特殊動作,只要多注意觀察,過不了多久,你們就能做到,之子莫若(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0年情人節,明星們是怎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