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端木廣

    結果不一而足,就說中國的。

    周滅殷商的時候,殷商組織過奴隸,犯人的軍隊。沒想到臨陣倒戈。紂王反而被滅。

    吳越爭霸的時候越國整了一匹死囚,去楚軍軍營前列隊自殺。自己帶主力削了楚軍。

    這東西不好說。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最關鍵的一點,看自己國家的組織能力了。如果囚犯,有比死更嚴重的恐懼。那麼戰死是最好的選擇,如果組織能力差勁,臨陣倒戈的。

  • 2 # 西山講歷史

    古代一直有把犯人送入軍隊作為刑罰的法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充軍”,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水滸》裡的很多英雄好漢都受過充軍的刑罰,比如林沖和宋江,宋江還被人罵“賊配軍”,所以招募犯人組成軍隊這個習慣中國一直都有,並不是外國獨有。

    宋朝因為紋身文化流行,還喜歡在充軍的犯人臉上紋上標誌,讓犯人終身不能擺脫自己是充軍犯的身份。

    因為古代生產力不發達,人力都是很寶貴的資源,一個人能犯罪一般都代表他身強力壯,是社會不可浪費的勞動力,除了一些必死的罪名,給這些身強力壯的罪犯找活幹是歷朝歷代的習慣,因為不能白養這些壯勞力在牢房裡天天大吃大喝。

    基於這個理由,歷朝都會找最辛苦,最沒人願意做的活安排給這些囚犯去做,比如去艱苦的邊疆地區當兵,不過這些犯人一般不會被安排上戰場,而是安排他們做後勤。這是因為這些犯人沒受過專業訓練,上了戰場也是送死,除非到了緊急關頭,否則沒必要隨便浪費人力。

    而且中國古代被罰充軍的人不是自己身死就完事的,這個充軍是把自己的家庭也變成了軍戶,爺爺充軍死了,父親就頂上,父親死了,兒子頂上,只要這個家族不滅,就要世世代代充軍。

    要說由囚犯組成大軍獲勝的案例還真有,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派遣大軍伐秦,一直打到咸陽附近,而當時的秦軍主力卻還分散在各地,不能趕回來保護秦王朝。

    秦二世胡亥在情急之下,就想到了在驪山附近給秦始皇修阿房宮和陵墓的七十萬勞役,這裡面大多數人都是全國各地徵集來的囚犯。

    胡亥為了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就命令大將章邯帶領這七十萬囚徒抗敵,並且同時大赦天下,告訴這些囚徒,只要從軍消滅起義軍就免去他們的罪責。

    後來章邯就帶著這七十萬囚徒大勝起義軍,並且一路追擊接連大勝,消滅了陳勝吳廣的起義軍主力,還割下了西楚霸王項羽叔叔項梁的首級。

    章邯的這支軍隊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支由囚犯組成的軍隊,不過後來敗給了破釜沉舟的西楚霸王。

  • 3 # 秉燭讀春秋

    美國電視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是我國在1980年首次引進的美劇,當時還引進了《大西洋底來的人》這部連續劇。

    掐指算來,首次看過這兩部電視劇的到現在都是50歲左右的人了。

    《加里森敢死隊》主要講述的是美軍中尉——“頭”,從監獄裡找了幾個罪行累累的失足青年。比如有偷盜的,搶劫的,殺人的。

    (加里森敢死隊劇照)

    “頭”把這些人組成了一個特別行動敢死隊,赦免他們的罪過上前線殺德國鬼子。經過戰鬥的洗禮,最後這些人洗心革面都立下了戰功,成了國家功勳。

    有人就問了,我國曆史上有沒有像《加里森敢死隊》那樣,招募罪犯上前線打仗的?

    還別說,早在3000年前的秦朝就有過同樣的事,不過規模要比這大多了。

    話說在秦始皇死後不久,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

    原來陳勝,吳廣都是楚國人,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滅了楚國,二人都懷有復國之願。

    (陳勝吳廣起義)

    就在秦二世下達命令徵調全國民工挖河的時候,陳勝、吳廣二人也在這些徵調民工行列裡。一行人前往工地途中遇到了大雨,如果不能按期到達,按照秦朝的律法皆被斬首。

    陳勝,吳廣心想:“誤期死,逃跑死,反正都是一死,不如造反,或許還有一條活路”。

    於是二人經過密謀和號召,說服眾人一同造反。

    民工們皆斬木為兵,揭竿而反。由於人們受暴秦統治早有反意,起義軍一呼百應迅速發展壯大。

    義軍攻城略陣,勢如破竹,很快攻突破了函谷關包圍了滎陽,如果滎陽失,秦朝國都長安則失去了最後一道屏障難逃淪陷。

    面對這種危機情況,秦二世束手無策。

    有人可能說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秦二世要做的事是調集軍隊消滅這些義軍。秦朝軍隊號稱虎狼之師,消滅這些烏合之眾應該不成問題吧?

    話雖是這麼說,但由於起義軍發展迅速,之前秦朝也沒有防備。秦朝把所有的兵力都佈置在北方對抗匈奴,還有一部分兵力對付南方的土著人,等於說國都長安空虛無兵可調。

    現在要把北方和南方的秦軍調回來已經來不及了,這就好比是遠水不解近火。

    “火燒眉毛先顧眼”,如何解決京城危機是當日務之急。

    就在秦二世及丞相李斯等人乾著急的時候,老將章邯臨危請命道:“我的王不要擔心少要害怕,微臣倒有一個辦法”。

    秦二世一聽急忙說“快快說來。”

    “大王,現在為先王在驪山修墓的有10萬囚徒,這10萬囚徒就是一支軍隊,如果赦免他們罪行,發給他們兵器,然後以殺敵以人頭記功,有功者升官發財,不知吾王意下如何?

    秦二世一聽高興的手足舞蹈,“就依此計,章將軍速去”。

    不用我多說,章邯很快到達驪山組織起了一支10萬之眾的敢死隊。

    (囚徒軍)

    起義軍畢竟是一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流民,這些囚犯都是一些亡命徒,加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囚徒軍”很快消滅了陳勝吳廣的農民起義軍,長安轉危為安。

    其實歷史上有許多這樣的事例,比如水泊梁山被宋朝詔安後,朝廷就令這幫有汙點的犯人去南方消滅方臘的農民起義。

    朝廷這招很陰毒,消滅了方臘,是這些賊人戴罪立功。如果梁山好漢被方臘消滅,也免去了朝廷的心頭之患。

    朝廷這是坐山觀虎鬥,在雙方鬥得兩敗俱傷時再出手。

    古代利用囚犯率軍打仗的事例也不鮮見,比如宋朝的狄青,他就曾犯過罪臉上被刺了字,到後來戴罪立功,奉朝廷之命帶兵平南方之亂。

    還有北宋時期的孟良、焦贊,二人在和邊關大將楊六郎結為兄弟之前都是山賊,遇到楊六郎被感化帶著山賊加入了朝廷部隊。

    (孟良、焦贊)

    還有牛皋,在和岳飛結拜前也是山賊,牛皋最後帶著這些山賊加入了岳飛的牛頭山之戰……

    (牛皋)

    所以說歷史上的囚犯或有汙點的人被招募加入戰鬥的事例很多,因此說善與惡只是一念之間,沒有永遠的惡人,也沒有永遠的好人,人總是在變,大家覺得我說的對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新藏線上發生高反,又在無人區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