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海苔飯糰

    大眾目前更傾向於:人性本善。就覺得小孩子學不好肯定是父母教的,或者跟著別人學壞了。

    心理學家和神經學家做了大量的實驗,去研究人類的一種東西叫做“共感性”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比如我現在把一個人的手用榔頭錘了一下,然後這個過程拍成影片給另一個人看,另一個人會覺得“感同身受”那麼這個人就具有共感性、同理心。但換一個人可能他就毫無感覺,這類人就缺乏這種共感性。可以理解為這類人就屬於性本惡。

    著名的康特-吉爾對近4000名罪犯也進行了這個實驗,發現他們大多數在共感性這塊區域感受微弱,常人無法想象的殘忍手段在他們眼中好比踩死一隻螞蟻一樣輕微。

    所以共感性是人與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也引申出了為什麼我們在看到別人處於不好境地的時候會想要主動伸出援手,為什麼我們,對於殘忍的事情表現的義憤填膺。

    最後,性本善性本惡確實是DNA佔了很大的原因,但如果在早期發現孩子缺乏同理心,是可以用正確的教育進行矯正的。

  • 2 # 生活之道與國學

    世間本就沒有善惡之分

    人性都是利己的

    對自己善,對別人未必善

    人的不同處事模式有善惡之分,只是因為人的價值觀不同

    有些人看中利益

    有些人看中道德

    沒有善惡之分,只有偏好之別

    ——————————

  • 3 # 使用者24014819035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千真萬確的。誰剛出生就品行不端,做壞事?剛出身,沒有語言能力,沒有行為能力,只會哭哭鬧鬧,吃吃拉拉,任人擺佈。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漸漸有了思維,有了舉動,然後社會上的人情世故慢慢影響著他的行為,也就漸漸地懂得了交際。懂得了善惡,有的人與人為善,也有的人無惡不作。因此說,人之初,性本善。而那些為惡之舉乃是後天形成的。

  • 4 # 雙擊劉遛溜

    孟子說: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說:人之初,性本惡。倆位大思想家在這個思想領域有不同的認識,我們現在人管這叫做“互懟"。那麼人性善惡怎麼評判,我也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我個人認為人之初,性本自然。

    怎麼來解釋呢,還得舉個例子。這裡面有涉及點量子物理學的知識。還得給大家普及一下。

    薛定諤的貓是物理學家薛定諤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是指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根據量子力學理論,由於放射性的鐳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兩種狀態的疊加,貓就理應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狀態。這隻既死又活的貓就是所謂的“薛定諤貓”。

    但是是不可能存在即死又活的貓,則必須在開啟箱子後才知道結果。

    剛出生的嬰兒沒有善惡的區分,也可以說是善和惡的疊加。性本自然。就像那隻箱子裡的貓一樣,只有開啟箱子我們才能得到確定的結果。

  • 5 # 清寧居士

    當然,我們不否認先賢的智慧,也不否認“人之初,性本善”,也不能否認“人之初,性本惡”,這是事物的兩個層次意義。就像我前面說的,人生下來,學壞就是惡,學好就是善,所以大家沒必要糾結是善還是惡。

  • 6 # 內在的猴子

    你要明白,所謂的善和惡都是現代人定義的標準,善和惡在不同的時代是有不同的標準,甚至是截然相反。

    我們生來是惡的還是善的,我認為不存在這種定義的方式,人生來就是追逐生存機會在獲得這種機會之後,就在用一個慾望代替另一個慾望,就像一個存在錯誤的程式一樣在不斷的執行。

    所以人性不能用善惡來表達人性就是獲得生存的機會,不斷的擴張自己的生存領域,這就是人的本性,是我們作為最根本的動物性所謂的善和惡,都是在近代在最近一段時間人們獲得了生存權以後的優柔造作。

  • 7 # 皆嘿

    人之初性本善是不錯的。人是指人類族群,性指脾氣性格。人類是群居,是以族群為單位發展的。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一直朝前發展,有戰爭有爭鬥,都是為了資源與本性相關就是少數了。反人類沒成事不就是人少,出現機率低。惡定義為做件壞事就是惡也片面!利於人類利於族群就是善。而人類在進步

  • 8 # 王詩城2020

    人之初就是一張白紙,啥也不知道,自然也沒有什麼善惡。古人說本善還是本惡,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不管怎樣,父母對孩子的性格養成起了很大作用。某種程度上來說,父母平時是什麼樣子,孩子以後就是什麼樣。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諺語還是有一些道理的。

  • 9 # 天涯匠客

    這是千古哲題,留在今天也不會有定論的,性,是指人性的天然本質,先秦時期,以孟子為主的性善論,以荀子為主的性惡論,早已成千古論題,只是由於蒙學開篇即定,人之初,性本善,用以論定需後天的教化固本,使性善論更為被人接受。但客以勞力匠客的推論,性是惡的,首先,從進化論來講,適者生存,也就是強者生存,從人猿,猿人,古人,今人,一路進化的歷史,就是一部弱肉強食的歷史,難道這不是性本惡嗎,健康壯碩的男女,都能獲得更多的交配機會,就有更多的繁殖機會,如果都性善,相互推讓,能行嗎,今人說,愛情是自私的,同論。另外,人性對物質的佔有慾是貫穿歷史始末,人生始末的,佔有就是所有權排他。從古到今,從小孩到大人,無不是想盡辦法達到自私目的而行事的,大到戰火紛爭,侵邦佔國,中到竊國貪汙,小到宵小偷物,莫不論定人性之惡。只是勞力匠客乃一當代匠人,長期從事非標機的設計和製造,不曾幹壞事,以勞心勞力而獲得收穫,算性善吧[捂臉]

  • 10 # 望遠鏡看世界

    人生來,既不是本善,也不是本惡,而是本私。人生來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有本厚厚的“歷史檔案”;剛生下到三歲之前,習性被遮蔽住,三歲之後,歷世所積累的習性逐漸產生影響,隨著年齡的成長,這種影響越明顯,俗話說的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就是這個意思,而這每個人都有不同,有的人自私邪惡,生來就是個壞種,有的人大公無私,有的人不好不壞,這都是由於累世的不同自私心理積累而成的,既《金剛訓》中所說的“積善成德,積德成道,積道成真--道業”“積私成惡,積惡成邪,積邪成魔,積魔成惡魔,積魔成惡魔--必滅之惡業;所以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因人而異,取決於是否“公”還是“私”。

  • 11 # 雨林探秘

    人之初性本善,父母的善跟惡基因還是會遺傳給孩子,但是父母的教育或後天環境影響會改變一個人的成長道路,所以決定人的善與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明明相愛了也付出真情了,最終還是沒能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