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狼博關老師

    孩子終究要成長、長大成人,要立足社會,成為眾生中的一員。教育根本的任務是讓長大的孩子擔負起個人和社會的責任,體現自我價值,併為社會的發展盡力盡責。

    作為前輩的我們,要教會孩子們什麼呢?

    一、生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此為第一要件,在這個世界上生存下來,才是一切的基礎。根據不同年齡,生活中了的小事如繫鞋帶、做飯、修理小物件等,爬山、游泳、滑雪等,均可。自我保護意識透過具體事例,對孩子講解說明。如觀看一些圖片及影像資料(視孩子大小有選擇選取),提高防範意識,瞭解掌握常見保護方法(條件許可可演練)。

    二、公德意識和抗挫能力。德為人之根本,沒有公德之人,可能某一時期走得很快,但一定不能走得很遠。誠信,善良,勤勞等美德是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催化劑,使孩子更優秀,到眾人注目。而抗挫能力的培養之所以重要,是因為沒有什麼人,什麼事會總是一帆風順的,不經風雨怎麼見彩虹。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戰勝困難,永不放棄,樹立強大的自信心。

    三、教會孩子學會學習並應用。所謂學習,不是把現有知識進行儲存,用的時候提取即可。這樣社會就不能發展了,關鍵是"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特點,形成體系,並能運用這種方法去探索新的領城。孩子們小,前輩主要是引導,並因人而宜,在某一科或某一方面取得小成績,並回盤為什麼,這樣就會不斷積累經驗,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團隊意識與感恩之心。當今世界無秘密,一條資訊一秒鐘傳遍世界。而這一切,都不可能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單打獨鬥的年代過去了。只有合作,團隊協作才能做出成績。所以,讓孩子們參加集體活動,多接觸人與社會,從小培養團隊集體意識,精於合作,為未來打好基礎。感恩之心,與其說是美德,不如說是能力。孩子應學會感恩父母師長,應感恩幫助他的人,從小養成習慣,定能有所收穫。

    當然,要教給孩子們的還有許多內容,要不斷地培養,非一日之功。以上是我的看法,你怎麼看呢?

  • 2 # 七彩快樂作文

    第一,尊重他人

    我們渴望被別人尊重,那首先就要學會尊重別人。

    第二,勇於承擔責任

    沒有人可以不做錯事,只有知錯能改,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所以一定要教會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做錯的事兒,只有改正,才能不斷進步。

    第三,不要自以為是

    現在大家都得推崇鼓勵教育,但是盲目鼓勵,只會讓孩子變得自以為是,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的去誇誇孩子,鼓勵孩子,但是孩子做錯的事情也要指出,錯誤提出改進的意見。

    第四,承諾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言而無信的人,在社會上是很難立足的。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只要承諾了別人,就一定要盡力做好,如果覺得做不好,那就不要輕易的許諾。

    第五,就是遵守社會秩序

    人多的時候,要排隊,公共場所不喧譁,都是社會秩序中很重要的部分,從小要告訴孩子哪些規則必須要遵守。家長更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榜樣。

    學會了這5點,我想在生活工作還有學習當中,對於我們的小孩子,我們的大孩子,以及我們的成人都會有尤為重要的作用。

  • 3 # 安靜媽媽

    這個說法非常的好,我們只是孩子的前輩!

    我們只是作為孩子的前輩,而不是長輩。

    這兩個詞從根本上有區別,作為長輩是在關係上有一個高低的區分,而作為前輩,我們的和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我們只是比孩子們早一些知道了某些事情怎麼做。

    家長不會用前輩的身份去打壓孩子,必須幹嘛,但是通常來說,作為長輩我們就可以對孩子做出一些指令,並用身份來迫使孩子服從。

    對於我們應該教孩子們一些什麼問題,我想主要是這三個方面的。

    ①教會孩子生存的基本技能

    從馬斯諾需求層次來講,生存是我們最基本的需求。

    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長大成年,我們需要學習的技能太多太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自己在正常的情況下餓不死。

    當今社會有太多的便利,讓我們可以減少對必要生存技能的依奈。比如做飯洗衣服等日常事務我們都可以教給機器或者服務員來完成。

    但我們還是需要教會孩子,如果有一天世界出現變化,外賣不再派送,商店放假休息,我們生活遇上危險的時候,我們需要如何保命。

    所以我在做飯的時候,一般會讓小孩子們參與進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時會讓兩歲的大寶幫我剝剝蒜,拿下碗什麼的,他也非常高興。

    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滿足了他的好奇心,同時也達到了教育他去學習生存所必要的技能,這樣一舉多得的行為,家長們真的應該多多去做。

    ②教會孩子原則和自由。

    有原則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當中,首先要教會孩子懂得去遵守規則,在規則範圍內去儘量的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和創造力。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容易犯的錯誤是要麼規則太多讓孩子應接不暇,要麼就是毫無原則性,讓孩子任性而為。

    通常我在和家長們交流的時候喜歡告訴他們,用一個數字來檢驗他們的原則是否過多。

    除了我們社會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規之外,家長們給孩子們制定的原則性的問題,通常應該不超過5個,太多則會容易讓家長和孩子都自顧不暇。

    當孩子觸犯了這5個原則性問題的時候,我們對孩子的管教是沒有商量,必須按照原則去做,但是通常在其他一些可以商量和忍讓的問題處理上,我們應該更多的去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才有利於和孩子建立起一個平等友好的關係。

    大家容易理解,愛是一種能力,但是被愛其實也是一種能力。

    在教會孩子學習如何去愛他人的之前,先要教會孩子如何去體會別人的愛。

    在家庭當中通常父母以及爺爺奶奶對孩子表達愛的方式是不同的。在這過程當中我們需要讓孩子用心體會,雖然可能大家的表達方式不同,而且有的時候會一起好心辦壞事,但是對孩子的愛是不變的,孩子需要去理解這一份關愛。只有先學會體驗被愛,才能懂得如何去正確的愛護他人。

    只有懂得愛自己和接受他人的愛,這樣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幸福。

    總之,孩子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到成為一個幸福的人應該是多數人的願望。為了這個目標,我們要教會孩子生存能力,獲得自由的能力和愛與被愛的能力。這樣,孩子才能從身體到心靈都處於一種幸福快樂的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的生命還剩最後2小時,你會如何安排?買房、旅遊還是陪伴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