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小年有些地方臘月二十三,有些地方是臘月二十四,為什麼不是同一天?你家鄉的小年都有什麼習俗?
13
回覆列表
  • 1 # 楊越軒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送祭灶君神,家家戶戶都在燒香,灶王爺會在上天,玉皇大帝年面前美言幾句,多說吉利話。

  • 2 # 亮爺日常

    我們這裡小年一般是除舊迎新,用一根細竹子,把上面的枝葉留著,拿到客廳,向外掃三下,把各種黴遠掃出去,然後把竹子丟得遠遠的。

  • 3 # 使用者8261639587266

    我家鄉每到過年非常熱鬧,小年初一到初十,大年十一到十五元宵為止。每年這個年就算歡快地過完了…,

    地方習俗也有講究,幾家親戚,必需你到我家,帶著小孩玩一二天,我又到你作家作客,耍二天。

    臨走後,小孩子就應打發一角錢,多者貳角或伍角錢就是最多的了。

    當下對比,舊年追惜,記憶難忘。

    而今邁步,相差萬別。

    今年有年,年年有餘,五穀豐登,喜慶祥和,值得珍惜!只爭朝夕…。

  • 4 # 瀛海pzy

    我們黑龍江小年是臘月二十三,叫二十三,糖瓜粘,這一天要吃灶糖和餃子,還要放一掛鞭炮。給舊的灶王爺和財神爺上供,然後燒了,意思就是把灶王爺和財神爺的嘴堵上,上天以後多說好話俗語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這一天也是預示著年就要開始了,一般這天都會去洗澡和剪頭,洗去一年的晦氣和不好的事情,乾乾淨淨的迎接新年

  • 5 # 農嫂話農事

    你家鄉的小年是哪一天?

    春節,是中國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裡有著豐富的內容。從臘八節喝臘八粥開始就進入了年的範疇,民間流傳著一句歌謠,“小孩小孩你別急,過了臘八就是年”。而過年又以小年的開始進入年的“核心部分”。不過聽說小年這個重要的節日在南北區域卻有著不同的時間。聽南方朋友說,在南方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日過小年,而我們膠東農村在臘月二十三這天過小年,想必這就是南北風俗不同的緣故吧。

    看看小年我們北方人的家鄉有什麼習俗

    今天就是臘月二十三了,這天,是北方農村辭灶的日子,據說這天灶王爺要回天宮覆命,所以人們都給灶王爺上香上貢,希望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小時侯就常聽大人們唸叨,"辭辭灶,年來到。閨女要花兒要炮,老婆要件大花祆,老頭兒要買新氈帽;臘月二十三,灶王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瓜飯,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膠東農村小年這天膠東辭灶後,就開始忙年了,大人們會為閨女買上喜歡戴的頭飾,男孩喜歡的炮仗也買上幾掛,把父母過年時穿的新祆新帽子都得準備好,這些都是在趕年集的時侯置辦齊全。當然小年之前必須把糖瓜買回家,這糖瓜是二十三這天給灶王爺上貢用的,為得是粘住灶王爺的牙,讓他多說好話。

    一大早便得把糖瓜供奉在灶王爺肖像前,到了下午便開始包韭菜陷的餃子,晚上在灶王爺牌位前焚上香,然後將煮熟的餃子連同筷子擺放上,酒杯中斟滿美酒,接下來燒幾張紙錢,這時侯,小孩子們便興沖沖接過鞭炮,到院子裡點上。隨著噼裡啪啦一陣響聲過後,這辭灶的儀式算告一段落。桌上也擺好的餃子,一家人才開始坐下吃餃子和糖瓜,當然,這個時刻是小孩子們最很期待的,畢竟那些時侯農村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也只有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才能改善生活。糖瓜對於孩子能那是最好的吃的東西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過小年這天你們那裡都有什麼風俗呢?

  • 6 # 媽祖邑人姚金鑾

    莆田的小年不是臘月二十三日,而是明天----二十四日。莆田自古號稱“萬二鄉”,意謂計有一萬兩千個自然村,是個多神教的宗教林立的神奇的地方,幾乎每個自然村都有社廟,甚至同時擁有佛門寺廟、三一教的書院、土地廟等。臘月二十四日既是莆田人的小年,也是給社廟來一次大清潔的傳統日子。至於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莆田的風俗嚴禁討債、嚴禁罵人、俗稱“廿五日頭大如天”,傳說是玉皇大帝下界視察的日子。總之,全國各地的民間習俗,雖差異客觀存在,均承自地方傳統,但用意都是提倡美德和善舉。此所謂“十里不同風”。

  • 7 # 跪射俑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即今日。今天我們陝西省關中平原(渭河平原)上的農家要祭灶、大掃除、沐浴理髮、蒸饅頭。從今日至正月十五,人們就不再理髮了,也不再蒸饅頭了。

  • 8 # 出外龍舒人

    安徽合肥:廬州民俗 | 舊時合肥人祭灶,鍋裡放啥?

    因地域的不同,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又稱“小年”。合肥地區過小年,一般在臘月二十三。

    據說在宋朝的時候,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個時候小年是分兩天的。但是從清朝雍正開始,本來皇帝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就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以後王族、貝勒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傳統。

    “過小年”最重要的儀式是“祭灶”。這一天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

    祭灶,祭祀的是灶王爺。舊時合肥,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現在在鄉下也許還可以看到。傳說灶王爺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上置一小龕,裡面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還有人家的更簡單,用紅紙一帖寫上“灶王爺爺神位”,則算是供奉了。

    舊時合肥的祭灶活動一般在午夜前進行。普遍的做法是:取若干稻草秸,切成約寸長的秸稈子,再以少許炒熟的黃豆於其中拌和,作灶馬料,供灶神坐騎食用。祭灶活動開始時,家主於灶神位點燭焚香,供上前一天做好的麥芽糖,然後自灶間至大門外,向空中拋撒“馬料”,口中並不停地念叨“上界多言好事,多說好話,保佑下界平安”等話語,謂之送灶、送灶王爺上西天。送完灶王爺,將舊有的灶王像揭下,連同供奉一起焚燒,代表送灶王爺上天,儀式便順利完成。新灶王爺的畫像也要及時貼上,還用紅紙寫小對聯一副,內容主要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但以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居多,至於橫批的內容則很固定,一般都是“一家之主”這四個字。

    臘月二十三晚上,在合肥城內,家家戶戶都要在鍋裡放一顆青菜和一塊豆腐,名為“鎮鍋”,所謂“百財,都富,青菜豆腐保平安”。

    愛屋及烏,為了巴結灶王爺,這一天人們打掃衛生對灶王爺的坐騎灶馬(以前合肥人都習慣把蟑螂稱之為“灶馬子”)會手下留情,即使發現它探頭探腦,也會睜隻眼閉隻眼裝作看不見。

    小年祭灶,是一項在廬州影響很大、極為流傳的民俗活動,人們都希望來年平平安安、豐衣足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網路、沒手機、沒電腦、沒電視的一天和不吃飯的一天,你覺得哪個比較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