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宗社
-
2 # 閒看秋風999
看到一個網上的帖子,說現代漢語有80%的詞都是來自日本,而且發帖人還煞有其事的舉了下列這些詞為例子,如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政府、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法律、封建、共和、美學、文學、美術、抽象,等等。
且不說現代漢語的詞彙如何界定,有多少,這個80%,70%或者50%又是怎麼來的?
查了一下,“幹部”一詞來自於日語,本是日語中的一個漢字詞,字面意思是“骨幹部分”。日語的“幹部”一詞是日本人根據法語“cadre”一詞意譯成的。法語“cadre”一詞的本義是“骨骼”,引申指在軍隊、國家機關和公共團體中起骨幹作用的人員。明治維新前後,日本人用漢字譯了許多西方的詞彙,如“物理、數學、化學、經濟學、政策、政黨、幹部”,等等。這些漢字詞又被中國的知識分子、思想家、革命家所借用,為中國接受西學奠定了概念上的基礎。
再來看“科學”。
英文中科學(science)一詞來源於拉丁文scientia,意為“知識”、“學問”。在中國,科學一詞是外來詞,以前譯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識是科學。明末清初,來華的歐洲耶穌會傳教士熊明遇的《格致草》、湯若望的《坤輿格致》等書的名稱就使用了“格致”一詞。在鴉片戰爭以後,依舊沿用這一稱謂。中日甲午戰爭以前出版的許多科學書籍多冠以“格致”或“格物”之名。許多人認為,最早使用“科學”一詞的學者大概是康有為。他出版的《日本書目志》中就列舉了《科學入門》、《科學之原理》等書目。也有許多人認為“科學”一詞是從日本傳入的。辛亥革命時期,中國人使用“科學”一詞的頻率逐漸增多,出現了“科學”與“格致”並存的局面,新文化運動時又稱為“賽先生”(science)。在中華民國時期,透過中國科學社的科學傳播活動,“科學”一詞才取代“格致”。
如果說有一些現代自然學科和社會科學的詞源自日本人的翻譯還算靠譜的話,那麼要說“封建”和“共和”二字也是日本進口的話,那就有點兒搞笑了。
-
3 # 慕容曉春
這個應該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想博眼球的題目。
我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也對現代漢語詞彙沒有深入研究,不過
首先,現代漢語詞彙有多少?這個需要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統計,不過這點文化自信還是有的,現代漢語應該是從中國古代漢語語言發展演變而來的吧,按照康熙字典的字數統計,漢字有47035個字,組合成詞彙應該不少於十萬。按照現代漢語大詞典的收錄,應該有37萬複詞語。如果按照題目說法,裡面就有18萬條屬於日本來源?有點玄乎了吧?
按照日本大漢和詞典的說法,日本收錄了50萬條漢語複詞。不過這個詞典是1943年定稿,1955年出版的。其主編曾經在中國留學,也就是日本侵略中國時在中國留學。所以回到日本就主持編輯大詞典。因此日本的漢語詞彙彙總是在日本二戰投降後才整理出版的。
所以,從民族自信和漢語言歷史看,這個說法站不住腳。即使有些詞彙在近現代變異為特定語義,也是翻譯過程中演變的結果。說現代漢語詞彙一半來自日本有點危言聳聽。不符合實際。
回覆列表
這個叫“詞彙回溯”,是文化交流中策常見現象,現代漢語中日本“外來語”的比例到底有多高,這個一直沒有專門的統計。
中日之間的文化交流史上,有著許多有趣味也有意味的事。從大的方面說,有兩個時期的情形特別引人注目。一是在中國唐代,一是在近代。在唐代,是日本貪婪地向中國學習,甚至是在與中國文化接觸後,日本人才首次與文字遭遇,從此才學會了書寫。日語的“假名”(字母)不過是漢字的變體。而在近代,則是中國拼命地向日本學習。別的方面且不論,僅就語言文字方面說,在近代,倒是日本成了漢語的輸出國。日本“漢語”,衝擊著東亞各國的語言系統,當然也大量進入中國的漢語中,成為中國人日常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仔細考證的話,很多所謂的日本“外來語”,追根溯源,詞源還是漢語
比如“物理”一詞,一度被認為是日本“外來語”,但是”物理“最早出現在明末學士方以智的《物理小識》,1872年出版的由美國傳教士盧公明主持編纂的漢英字典《華英萃林韻府》已經將“物理”與英語的“physics”對譯(日本是1875年出版的小學教材《物理階梯》首先使用“物理”一詞的)等等。所以很多詞彙其實不能算是日本人創制的和制漢語?據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系教授朱偉京統計,《漢語外來語詞典》中74個詞是明清之際來華傳教士及中國學者著譯書籍中出現過的,有11個詞是晚清來華傳教士羅存德編《英華字典》中已有的,還有93個詞的古今詞義基本沒有變化的,不應視為日本藉詞外來詞。
再比如,一度公認“哲學”一詞是日本人利用漢字創作的新詞典範,屬日本外來詞。但是,該詞顯然是用有“睿智”之義的漢字“哲”和詞尾“學”構成的新詞,而“學”這個詞尾在中國古代就常常用來與其它的詞組合構成學科名稱,如“玄學”、“理學”等等。在明末清初及晚清,中國學者和西方人士合作,也創作了諸如“數學”、“化學”、“植物學”等現代學科名稱,併為日本人所採用。如果按照上述觀點,那麼日本人用漢字“哲”和詞尾“學”構成的新學科名稱——“哲學”,應該屬於日本引進的漢語詞彙,而不是中國引進的日語詞彙。非但如此,凡是日本人以詞尾“學”構成的新的學科名稱,如美學、經濟學等等,也都應該屬於日本引進的漢語詞彙。可持上述觀點的卻把“哲學”等又歸結為日本外來詞,這就產生了無法解釋的矛盾。而且,這樣的構詞法是中國古代就有的。
所以,嚴格來說很多所謂的日本外來詞其實還是中國漢語的範疇。
當然我也很佩服有的日語外來詞的翻譯達到了信達雅的境界。比如前面說的經濟,就是來自古漢語經世濟民,日本人提煉出經濟這個詞對應西方的economical是非常貼切的,梁啟超對此不服氣,把economical翻譯成“理財”,顯然就比日本學者就差了一大截,讓人不得不佩服日本漢學家的翻譯之精當。共產黨這個詞,是日本人翻譯communist party的漢字詞,又是非常精當的寫法,直到今天也找不出更好的翻譯方式了。日本人在早期接觸西方科技和文化的時候,非常用心。能夠把留存在日本的漢唐文化和西方文化很好的結合起來,對於外來詞都精雕細雕的寫成漢字詞,但是到了後來片假名逐漸取代了漢字,成為了日語新詞彙的主要表達方式。
而78年-02年中國新增漢語詞彙基本都是中國人自己創造的,比如“電腦”,“手機”這些新事物的翻譯,又傳播到日本,部分日本人又開始使用漢字來取代假名來書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