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白茶的清歡
-
2 # 豇豆沒熟
作為從小農村長大的我,說說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夏天了,因為一到了夏天,又是下河洗澡的好時候!捉魚,翻螃蟹,那時候是真好玩啊。夏天能玩的東西太多了,穿的又少身子又靈活,爬樹捉嬋,掏鳥蛋了等等。傍晚的時候,爺爺就坐在門前的桂花樹下搖著大浦扇,一邊乘涼,一邊抽著旱菸。現在想想多有畫面感啊,可惜再也回不去了!只能留在記憶裡了。
作為冬天嘛!我沒經歷過你說的零下十七度還沒有暖氣的時代。我們那地方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零下三四度,大人們整天就圍著一個地爐子燒柴火取暖,孩子們就盼望著下大雪了。但是好玩歸好玩,那時候的小孩子哪個不是雙手凍的皮開肉綻的。想要出去玩會兒,父母硬拽著不讓多玩!但能玩的也不多啊。所以對於小孩子來說,零下十七度可能更難熬。但對於大人來說,可能夏天更難熬吧,畢竟要下地幹活。冬天又沒什麼活幹,就鄰居之間一起拉拉家常。
對於城市的人來說可能也是夏天吧,那時候估計就想著哪涼快躲哪兒吧!
-
3 # 藍波珠兒
上世紀七十年代未,農村集體處於半集體半分田到戶的狀態,農民經濟收入少,生活水平極低,連兩餐都成問題,空調這些名詞聞所未聞的奢侈品就更加勉談了。氣溫達到三十三度的時,一般都是酷熱天氣的季節,而且是中午二點到三點氣溫最高,有時達到三十五度,。這時的農民一般都是選擇休息。在家的拿起癸榔扇,使勁扇風但身上還是汗流浹背,在山上做農活的會坐在樹木根休息,抓一把草墊著坐下,拿著篾織的竹帽子扇著熱風,滿臉汗水,全身溼透,熱浪伴著土地的潮溼味習習吹來,簡直讓人無法生存,在生產隊瓦柵裡休息的人,身上汗水被熱風吹乾,黑色的土布衣服留下了一層白雪雪的鹽粉,還有幾個脫光衣服的小屁孩在田裡,垌裡抓魚…,三十三度的高溫天氣確實難熬,建議人們儘量避開正午作業,預防中署,減少不應有的事情發生。
-
4 # 墨鏡哥vlog
首先你提到這個問題說明你是一個很年輕的人,沒有長期在酷暑嚴寒中工作的一些經歷,你說的33度和零下7度的氣溫不是最高和最低的氣溫。
人們通常都喜歡春天的溫暖,鳥語花香氣候適宜,或者是秋天的樹葉飄落,秋高氣爽的天氣,不喜歡夏天的酷暑炎炎夏日的帶來的高溫,也不喜歡冬天的寒風刺骨,雨雪寒冷的天氣,尤其是北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分明,冬天天氣寒冷的氣溫有很多北方人去三亞遊玩,感受三亞暖暖的陽光蔚藍的天空,碧藍的大海也是一種享受。
隨著現代人的生活發展家裡都有空調,暖氣一些裝置,生活中不再受到炎熱的酷暑以及寒冷的刺骨,夏天大家都會去一些靠近沿海城市,當地的海邊會有很多的遊客遊玩避免炎熱的高溫天氣,還有很多的海水浴場都是夏天避暑的一種方式,即使是工作了一天下班回家之後衝個涼水澡開啟空調讓生活不再感到炎熱,很多單位都有空調暖氣工作當中也是比較舒心的。
-
5 # 公益河南
小時候天氣熱,但是空氣好,晚上在大街上的樹下聽長輩聊天,打地鋪在路邊睡覺。蚊子多的咬了都沒感覺。冬天冷的我手面和耳朵凍的流血。現在想起來小時候沒空調暖氣真的很受罪的。
-
6 # 每日一收
說實話,本人沒經歷過零下七度的時光,但是超過三十三度的時光還真度過。
老家重慶的,還是在山村裡,那時候,家裡的房子是土牆厽的。其實在大堂屋裡,都是冬暖夏涼的。但是一般我們的床鋪都是在木板砌成的閣樓上。夏天熱,鋪著涼蓆,如果有小風扇還是會吹著老舊的風扇的。那時候吧,感覺天氣良好,而且因為是山村,樹木多,降溫也快,在晚上十點到十一點就降得差不多涼下來了。
如果是在正真熱的那段時間裡,我們一般都是在堤壩搭上涼蓆睡的,因為那時是收貨的農忙時節,收的玉米等穀物需要晾曬,所以直接在堤壩看穀物,順便睡覺。看著月亮,聊聊天,那樣的日子,其實並不覺得多麼的燥熱。
說說冬季吧,其實冬季我們更多的一個時間是在家裡的火爐旁,烤火,那時候,零下兩三度,其實挺冷的,溼冷那種。晚上一家人圍繞著火爐旁,用提鍋水煮白蘿蔔,燉骨頭,還時不時的在爐灰裡埋上幾個土豆,好不愜意。小時候都是這麼過來的,長大了,這樣的生活越來越遠,房子被推平了,老家回去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
回覆列表
那個時代,山還是很綠水還是很清的時候,夏天蟬兒吱吱叫涼風陣陣,即便是三十三度還真不是太難受。冬天相比就比較冷了,雪花飄飄滴水成冰,那時候還沒有普及空調,暖氣,但是大家一起圍坐在一起烤火聊天也是好不愜意呢!
那個時候相比於夏天,冬天才是最難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