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AA福祿壽喜財AAA
-
2 # 十二美
新生兒常見的9種疾病,總結,預防,瞭解,記得收藏
1、新生兒黃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一般生理性的多曬太陽和喝水就可以解決,病理性就比較難了,要對症治療。
2、新生兒感冒,發燒——心疼死寶寶,注意分清是感染導致,還是病毒導致。有很多時候有可能是寶媽寶爸的疏忽。
3、尿布疹,俗稱紅屁屁——要勤換尿褲,洗淨不舒服部位。多通風。
4、鵝口瘡,嘴巴有膿——母乳要注意乳頭的清潔,奶瓶奶嘴的清潔,嚴重要吃藥。
5、新生兒腸絞痛——注意多給寶寶按摩,拍嗝,出現體溫升高、臉色異常,及時就醫。
6、新生兒佝僂病——1歲-2歲前要給寶寶吃魚肝油,補充維生素D,增加鈣吸收。
7、新生兒低血糖——寶媽要儘早餵奶,多監測血糖,一般會好,不用擔心。
8、新生兒產瘤——就是寶寶頭部腫起的小包塊,需要去醫院抽血液,診斷和治療。
9、新生兒肺炎——寶寶最容易發生的疾病,症狀包括髮燒、咳嗽、呼吸急促、胸痛等。去醫院做霧化,或者住院觀察了。肺炎疫苗一定不要省呀!13價疫苗要打!
總的來說上面9類是寶寶最容易生病疾病,和常規的初步解決。
-
3 # 育兒名醫說
新生兒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完全建立,稍微不注意有可能會患有疾病,新生兒常見的疾病有很多,如新生兒敗血症、肺炎和新生兒臍炎等,家長要了解其症狀,並且做好應對措施。
新生兒常見疾病的症狀有哪些?1、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的主要症狀是沒有食慾、精神差、臉色發白、嗜睡、黃疸加重、腹脹和肝脾腫大,以及身體上有出血點。常見於胎膜早破、新生兒肚臍部受到感染、面板膿皰疹以及羊水渾濁等引起的。
2、化膿性腦膜炎
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症狀,是臉色發白或青紫、反應能力差、哭聲弱或尖叫、前囟門飽滿和雙眼凝視,嚴重的患兒可出現抽風症狀。
3、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的主要症狀,包括有呼吸急促和費力,呼吸不規則、咳嗽以及吐泡沫等,患兒可出現不同程度嘴唇和鼻子周圍發青,部分足月反應良好的患兒可出現鼻翼煽動。多見於胎膜早破、患呼吸道感染的人和嬰兒密切接觸。
4、缺氧缺血性腦病
缺氧缺血性腦病的主要症狀,包括有過度興奮、睜眼時間長、肢體不停的顫抖,甚至抽風。嚴重的患兒可出現嗜睡、昏迷、肢體軟和前囟門飽滿。患兒曾經有過宮內或產時缺氧,伴有顱內出血,可透過做頭部ct或顱腦B超來明確診斷。
5、鵝口瘡
鵝口瘡是受到黴菌感染引起的,一般是由於乳頭、奶嘴、手指和面板感染引起的。患兒出生後口腔黏膜上,可出現片狀膜或白色點狀,粘附在牙齦和頰粘膜上,能輕輕颳去,但會影響哺乳。哺乳期間母親或孩子用抗生素,可能引起鵝口瘡,因為抗生素可殺死口腔黏膜上的有益菌,這些有益菌能抑制酵母菌過度生長。每次給孩子餵奶前要仔細清洗乳頭和奶嘴,奶嘴需定期消毒。
6、新生兒臍炎
新生兒臍炎護理不當的話,可引起膿毒血癥或敗血症,甚至導致腹膜炎。家長髮現孩子肚臍有膿性分泌物,或肚臍周圍皮膚髮紅時需引起警惕,及時去醫院做檢查和治療。新生兒出生後要護理好肚臍,保持區域性乾燥和清潔衛生。
溫馨提示家長應多觀察孩子的異常情況,若孩子出現發熱、拒奶、嘔吐、嗜睡或精神不振,需立馬去醫院做治療,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另外,為孩子創造乾淨清潔的環境,勤給孩子換尿布,尿布定期消毒,防止肚臍部位受到糞便和尿液汙染。
回覆列表
如果新生兒期給予純母乳餵養和良好的護理,可以很少發生疾病。此期的疾病主要包括先天遺傳性疾病、意外事故、感染性疾病和營養性疾病等。
意外事故:意外事故常見的有燙傷、嗆奶和一氧化碳中毒。
新生兒窒息:在分娩過程中容易發生“新生兒窒息”,寶寶出生後僅有心跳而無呼吸,或僅有不規則呼吸,面色發紺或蒼白。輕者經過拍打腳底心,呼吸可很快恢復;重者要立即搶救,要清理呼吸道,保持氣道通暢,恢復正常呼吸,維持血液迴圈,預防感染,細心餵養護理。
新生兒肺炎: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也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肺炎表現不典型,很少咳嗽,表現為不一定發熱,一般情況差,不吃奶,活動少,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煩躁,嗆奶,口唇發紺,甚至呼吸困難,應該立即送醫院診治。
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早期的感染與宮內感染有關,或分娩時胎膜早破細菌經產道感染,或出生後發生了臍炎、面板感染等很容易使細菌進入血液發生敗血症。表現為少吃少動,哭聲低,體溫不升,生理性黃疸加重,或出現高熱和寒戰,血白細胞數增高,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血培養陽性等。應在醫院醫生指導下積極救治。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此病是新生兒窒息、缺氧導致的腦缺氧缺血性損害。表現為意識障礙、興奮性增高、肌張力改變、擁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出現抽搐、驚厥、前囟門隆起等症狀。早期、輕症者預後尚好;嚴重患兒死亡率高,會造成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後遺症,如腦性癱瘓、智力低下、癲癇等。應該做好產前檢查、產時積極預防。
頭顱血腫和產瘤:有些新生兒經過產道擠壓,出生後頭部出現圓形腫物,摸上去邊緣清楚,不超過骨縫,有波動感,稱為“頭顱血腫”。如摸上去邊緣不清楚,腫塊超過骨縫,稱為“產瘤”。血腫在1~4個月後吸收,產瘤可在2~5天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療。
新生兒顱內出血:因缺氧或產傷引起,表現為興奮性增高,腦性尖叫,抽搐,前囟門膨隆,頭向後仰,兩眼凝視,不吃不動,嗜睡,肌肉鬆弛,生理反射消失。這是一種危重症,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或留下後遺症。
新生兒溶血癥:是由於母嬰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兒危重病。有兩種型別,如媽媽O型血,寶寶A型或B型血引起的溶血癥稱之為“ABO溶血病”;另一種是媽媽RH陰性,寶寶RH陽性引起的溶血癥稱之為“RH溶血病”。表現為出生後24小時出現黃疸,黃疸迅速加重,嚴重者出現抽搐、膽紅素腦病。搶救不及時死亡率高,並可留下後遺症。應儘早發現寶寶的異常黃疸,爭取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