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在其《史記》卷三十六·列傳第三《老子李耳莊周申不害》中並無對莊子有直接的評價。據該書記載,莊子蒙地嗯,名周。曾經做過蒙漆園官吏,是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的人。他的學說各方面都有涉獵,但主要卻是來源於老子李耳的學說,所著書十萬餘字,大多是寓言。司馬遷還記載說,莊子的寓言主要抨擊儒家和墨家,如所寫《漁父》、《盜蹠》等是專門抨擊孔子學派的人,闡述老子的主張,並且他的文章大多數是空泛的言論而沒有事實依據,如《畏累虛》、《亢桑子》。司馬遷還認為,莊子善於行文措辭,描摹事務的情態,語言汪洋恣肆,隨心所欲。奈何,莊子儘管文章行文優美,但其文章仍然是以描摹事務的方式來供給儒家、墨家,就算是當時學識淵博的人也未能倖免,遭到莊子攻擊。因此,當時的王公大臣不能採用莊子的學說。
司馬遷還在《史記》中記述了楚威王聽說莊子賢能後派遣使者帶著貴重禮物邀請他出任出國相國職位的故事。結果被莊子笑懟回絕:“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牲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䐁,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漬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實際上,我們從許多典故中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的人。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他們的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在史記之中,實際上直接評價莊子的,司馬遷只有這一句“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但其他人的評價則頗為值得借鑑。如荀子說其“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唐朝李白說其“萬古高風一子休,南華妙道幾時修。誰能造入公牆裡,如上江邊望月樓。”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則贊其“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由此可見,莊子作為楚國沒落的貴族,其人生已然走向縱情山水、恣肆灑脫的境界,現在的話就是佛系,修仙。
不當官當然不被史遷看重了,價值觀不同。但如果以文學價值論莊子,真是毫釐之差。讀懂莊子,基本也就可以融匯儒釋道,對國人也好,文化也好,也就基本清楚了。
司馬遷在其《史記》卷三十六·列傳第三《老子李耳莊周申不害》中並無對莊子有直接的評價。據該書記載,莊子蒙地嗯,名周。曾經做過蒙漆園官吏,是梁惠王、齊宣王同時代的人。他的學說各方面都有涉獵,但主要卻是來源於老子李耳的學說,所著書十萬餘字,大多是寓言。司馬遷還記載說,莊子的寓言主要抨擊儒家和墨家,如所寫《漁父》、《盜蹠》等是專門抨擊孔子學派的人,闡述老子的主張,並且他的文章大多數是空泛的言論而沒有事實依據,如《畏累虛》、《亢桑子》。司馬遷還認為,莊子善於行文措辭,描摹事務的情態,語言汪洋恣肆,隨心所欲。奈何,莊子儘管文章行文優美,但其文章仍然是以描摹事務的方式來供給儒家、墨家,就算是當時學識淵博的人也未能倖免,遭到莊子攻擊。因此,當時的王公大臣不能採用莊子的學說。
司馬遷還在《史記》中記述了楚威王聽說莊子賢能後派遣使者帶著貴重禮物邀請他出任出國相國職位的故事。結果被莊子笑懟回絕:“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牲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䐁,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漬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實際上,我們從許多典故中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的人。當時諸侯混戰,爭霸天下,莊子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汙,便辭官隱居,潛心研究道學。他大大繼承和發展了老聃的思想,與老子並稱“道家之祖”。他把“貴生”、“為我”引向“達生”、“忘我”,歸結為天然的“道”、“我”合一。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他們的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的地位絕不低於儒家和佛家。
在史記之中,實際上直接評價莊子的,司馬遷只有這一句“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但其他人的評價則頗為值得借鑑。如荀子說其“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唐朝李白說其“萬古高風一子休,南華妙道幾時修。誰能造入公牆裡,如上江邊望月樓。”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則贊其“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由此可見,莊子作為楚國沒落的貴族,其人生已然走向縱情山水、恣肆灑脫的境界,現在的話就是佛系,修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