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顏美心

    我認為可能有這幾點,算是以今測古:

    1.總要出師有名吧!要站到道德的至高點,就得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鳳鳴岐山,說明上天都在支援在岐地的周國,自然也就順應上天的支援,有了道義上滅商的理由。

    2.要有個說過過去的理由鼓舞軍心,讓自己的部隊和盟友們願意跟自己打商朝,這個在歷史上各種起兵時都用過,用食物引誘螞蟻結字、獨眼石人背後刻字、魚腹藏書、找小孩子傳童謠等等,多的數不勝數,沒什麼稀奇。

    3.給自己壯膽,找到這樣似是非是的藉口後,傳著傳著自己都相信了,就更有信心去發動戰爭了!

    另外,對你問題裡的幾個說法糾正一下。

    1.聖人是什麼意思?你說的那個事情中,哪個叫聖人?姜子牙?周文王?周武王?不能因為有個封神演義,他們就成神成聖了吧?

    2.周滅商,好像不是用鳳鳴岐山的名義,而是以商無道,殘暴的名義,鳳鳴岐山只是在征伐前的一個吉兆吧?

    3.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商殘暴,周就好嗎?周也是奴隸制,那些王公大夫們過得錦衣玉食,平民、奴隸過得怎麼樣,看看詩經裡,他們是怎麼唱的,就清楚了!不過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罷了!

  • 2 # 來取笑

    關於“周之興也,鸑鷟(鳳)鳴於岐山”,與《封神榜》和古文獻不同,史書是這樣記載的:“文王夢日月著其身,又摐甗鳴於岐山。孟春六旬,五星聚房。後有鳳凰銜書,遊文王之都……”古人視鳳為吉祥之鳥,鳳鳴岐山預兆周的振興。對此,《呂氏春秋》說,當時伯夷、叔齊、微子、膠鬲等人,聽說“西歧有人,似有道者,大夫之徒皆往歸之”,則以“聞西伯昌善養老”為名組團“盍往焉……”,考察結論是:西伯善養老者,使仁人以為己歸矣。五畝之宅,樹牆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雞,二母彘(豬),無失其時,則老者足以無欠肉矣;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飢矣。所謂西伯善養老者,制其田裡,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其老……西伯修仁,明恥示教而致太平。民無凍餒之老者,故天下之父歸之也,天下之父歸之,其子往歇…。所以《詩經》雲:“鳳凰鳴矣,於彼高崗,其在岐山之脊乎?”實始維新之命,乃西域諸候亦多行文王之政者。

    然而,商帝辛(紂王)十年,周文王三十一年,(公元前1069年),紂居然於六月狩獵於西邑,發民逐禽獸,西土之老少相與諫曰:“今六月,天務覆施,地務長養,今盛夏發民逐禽獸,而元元懸於野,君踐一日之苗,而民百日之食,是逆天道,絕地德,人行賊。昔文王不敢盤於遊田,故國昌而民安。君王暴虐,此其命固不壽也……”紂以為妖言而大行誅戮。後數日,暴風大雨髮屋拔木,漂殺人民六畜,諸候謀叛,民散無紀。

    文王以殷帝(商紂王)無道,虐亂天下,皇命已移,不得復久,乃作鳳凰之歌:“翼翼翔翔,級鸞皇兮,銜書來遊,以命昌兮?瞻天案圖,殷將亡兮?蒼蒼昊天,始有萌兮?神連精合,謀於房兮?”於是,文王躬身修德,執行仁政,百姓親附,諸候瓦解,俱歸文王,國人陳路而歌,群臣埋庭而頌。文王卻謙虛地認為:“奚為鳳乎 是爾臣庶飾其所聞以重予過。”

    文王既歿,太子姬發代立,是為武王。母妃太姒夢商庭生棘,太子發植梓樹於闕間化為松柏,鹹曰:昔有讖言,“西北為王,期在甲子,昌制命,發行誅,旦行道。”今周德既隆,天火流為赤烏,燔魚以告天下,應以吉也,紂可伐矣。

    周武王駢齒望羊,帶領西邑八國戎車虎賁進軍牧野,至於盂津,八百諸候 不期而會。兵至鮪水,商朝的少師膠鬲(受紂王之兄微子所託)前來表示願意反商助周,武王許諾微子世為長候,膠鬲就官一列,加富三等,並約定甲子日兵臨殷郊。於是膠鬲回朝與微子啟同謀徐夷俘兵策反事宜。當時剛好下雨,武王堅持帶兵冒雨疾行,軍師勸阻,武王說:膠鬲已按時覆命,吾若違時,恐膠鬲有喪命之危。武王重諾守信,並如期趕到牧野。由於微子、膠鬲等人的策反工作成效顯著,紂王17萬大軍一經交戰,立刻土崩瓦解,多數士兵紛紛倒戈反水,幫周軍進攻朝歌,紂王大敗,於摘星摟自焚而亡,武王建周之後,“微子膠鬲,皆委質為臣”,只伯夷、叔齊沒有接受。

    “鳳鳴岐山”不僅《詩經》、《封神榜》等文獻中有記載,史書中也有記載,而且《呂氏春秋》也有,不是單純為“湯武革命”大造輿論,也可能是“神明之志”或天意預示。至於讖言“……昌制命,發行誅,旦行道。”似乎有些牽強

  • 3 # 使用者67724358697

    的確是這樣。

    “隴縣古稱隴州,因地處隴山東坡而得名”,寶雞西府話與西安關中話完全不一樣。

    寶雞話更接近甘肅隴東慶陽平涼話。或者說寶雞講甘肅隴東話,不講陝西西安關中話。

    寶雞人愛吃西北漿水面,西安人愛喝中原河南胡辣湯。

    本來就應該陝北劃歸寧夏;漢中劃歸四川;西安關中劃歸中原河南;寶雞劃歸西北甘肅隴東。

  • 4 # 一鳴荊人

    中華大地自古以來留下許多傳說,特別是鳳鳴岐山,是出自商末周初時一段著名典故。

    岐山,又叫西岐,即現在的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是炎帝生息、周朝肇基之地,是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禮物樂制度、道德文明規範以及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華民族瑰寶《黃帝內經》、《周易》的誕生地。

    3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殷商王朝末年,紂王無道,好酒樂淫。樹炮烙,修蠆(chai)林,誅殺明臣。寵妲己,信讒言,誅妻滅子,禍亂朝綱。弄得整個殷商王朝首都朝歌血腥恐怖四起,舉國上下百姓怨聲載道。

    周武王姬發拜姜子牙為相,率西岐元老大將南宮适,二郎神楊戩、托塔天王李靖、文殊廣法天尊弟子金吒、肋生雙翅的雷震子、入地夜行八百的土行孫等奇人異士,聚兵西岐,準備征伐紂王。

    為了師出有名,武王及眾將定下一計,散佈傳說在岐山有鳳凰一直棲息鳴叫,肯定是天意在叫賢德明政的武王代天行道,來救民於水火,並說“周武代商,雖為臣伐君,卻是誅獨夫,反暴政,是奉天命以伐無道。”

    《竹書紀年》:

    武王夢日月著其身,又鷟鷽(zhuoyue)鳴於岐山。

    又曰:

    殷商無道,虐亂天下。星命已移,不得復久。靈祉遠離,百神盡去。五星聚房,昭理四海。

    果然,所有反叛殷商紂王的諸侯豪傑皆相信武王德政兼備,是為替天行道也為天意,所以都歸附西岐武王麾下,共同伐紂。最終弄得天怒人怨的殷商王朝最後一任帝王__紂王,不得不投火自焚,商朝宣告滅亡,周武王自此開啟周家八百年帝王江山,成為西周開國君主。

    鳳鳴岐山傳說的根本意義,是封建政權為取代另一個政權制造聲勢而已,這也是人們為什麼用鳳鳴岐山的名義覆滅商王朝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喜歡聽梁博的哪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