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踏歌而行158602762
-
2 # 天掣
我個人沒有經歷過八九十年代的華語樂壇,但是也認同那時期是華語樂壇巔峰的時期之一。
還有一個時期我個人覺得是2000後周杰倫,潘瑋柏,陶喆,蔡依林,SHE,孫燕姿,梁靜茹,林俊杰那個時候。比如:05,06年杰倫的《七里香》《十一月的肖邦》陶喆《太平盛世》宇直的《蓋世英雄》蔡依林的《野蠻遊戲》林俊杰的《江南》等等。那時候聽廣播買磁帶經常和同學們打賭看看哪個是榜首,零花錢也是全部買了這些磁帶。那時候的華語樂壇都是原創作品我認為是第二個巔峰時刻。
-
3 # 晨露待晞
應該是流行樂吧80.90年代出現“”百家爭鳴”現象,湧現出臺灣十大巨星:羅大佑,李宗盛,童安格,王傑,齊秦,張雨生,姜育恆,高明駿,伍思凱,潘美辰,香港:潭泳磷,張國榮,林子祥,黃家駒,張學友,黎明,劉德華,郭富城,葉倩文,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
4 # 芳歌遊記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時湧現出了一大批實力派歌者,齊秦,羅大佑,趙傳,蘇芮,童安格等;範琳琳,毛阿敏,那英,劉歡,韋唯,徐沛東,崔健等。
-
5 # LiXin音樂
八十年代初~九十年代中期是華語音樂的黃金期。臺灣香港齊頭並進,中國大陸+新加坡積極配合,唱片公司不斷推新,歌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記得那些年每個星期去逛街都能看到新的唱片專輯出現,也帶動了大陸的音響熱。這麼說吧!那時候二線的歌手現在都是如雷貫耳,繁榮程度可見一斑。
-
6 # 玲奈愛柏木
華語樂壇巔峰,香港方面有 陳慧琳 ,謝霆鋒,王菲,楊千嬅,鄭秀文,梁詠琪,鄭伊健,b安樂隊,譚詠麟,李克勤,許志安,香港四大天王,twins,陳曉東,蘇永康,梁漢文,古巨基,鄭中基,葉倩文 ,彭鈴 ,鄭少秋 ,張衛健,梅豔芳,陳慧嫻,張國榮,陳百強,許冠傑,羅文,林子祥。臺灣有4in love, she,周華健,王傑,羅志祥 小豬,林志炫,蘇惠倫,徐懷玉,林憶蓮,林志穎,任賢齊,蕭亞軒 ,蔡依林,梁靜茹,孫燕姿,許茹芸,張棟樑,張信哲,羽泉,張惠妹,李玟,五月天,范曉萱,動力火車1996年還珠格格熱播,我覺得屬於1983年初期-1999年-2001 年,最後的 輝煌 ,早些年香港臺灣翻唱日本的歌曲成名比較多也容易,全民小鎮 大小家喻戶曉聽過他們的歌曲後,都在電視機面前等待他們的春晚節目或者頒獎典禮出現了吧!他們這些歌星承包了我們80年出生的大叔後到90後的年輕小夥子青春時期的烙印,上世紀八十年代內地華語樂壇還沒有崛起 ,90年代才是人才最多的巔峰期,而2000年-2001年臺灣偶像劇流星花園誕生,造就不少了臺劇主題曲熱播,傳播就變得比香港流行音樂強勢,97香港迴歸音樂市場男歌手就剩下霆鋒跟劉德華獨撐唱片銷量對抗日韓的音樂,開始走下坡路 ,臺灣的音樂也是靠偶像劇刷存在感,每當現在音樂響起她們的歌曲我們跟他同輩的人都會唱幾句,青春一去不復返了,我們喜歡的歌星都老了,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歌曲最耐聽,他們這些人的去與留影響著唱片的興旺發達,作品的影響力成績如何,能不能打動人心全憑他們的唱功精不精湛,還在用磁帶,CD的年代就是如此,他們有著各自的代表作,傳唱度高,說到音樂影響力明星效應不需要網際網路編者,公司通稿各種花式長篇大論去媒體炒作,他們用自己的音樂才華詮釋著對音樂的熱情,不買榜單,不買評論,不買獎項,不買粉絲造勢,全憑實力,一技之長,做好音樂回饋歌迷。最喜歡那個年代,大家只是想做好音樂,而不是現在靠商業互吹,拉踩抬高別人或者自己,記掛著全民偶像歌手競爭的年代是多麼的激烈,長江後浪推前浪,青出於藍勝於藍,現在不會有了最討厭2003年2004年之後邁入二十一世紀,數字化時代,人們唱起rap,出現了一些都不知道唱什麼,又沒有感情。唱片陷入了低谷再也看不見歌手百花齊放的現象。
-
7 # 坐等王傑巡迴演唱會
華語樂壇一直在臺灣,香港的話只有許冠傑黃家駒譚詠麟張國榮期間,家駒過世後香港基本沒有樂壇了,這麼多年以來在苦苦掙扎主要還是依賴日本歌曲,再加上我們以前大陸經濟文化水平不高,覺得香港很厲害,其實日本才是亞洲音樂的霸主,華語音樂在臺灣。一個人就能唱兩百首日本排行榜頂級大師代表作歌曲的年代已經過去了,被時間打回原形。
回覆列表
無疑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個時候的臺灣樂壇一片繁華,併成功打入了大陸市場,擁有大量粉絲。代表人物:齊秦,周治平,羅大佑,趙傳,蘇芮,童安格等。大陸樂壇剛剛起步就掀起了西北風,原創音樂獲得了極大發展。代表人物:範琳琳,劉歡,韋唯,徐沛東,崔健等。香港樂壇也正當年,在兩岸三地都有較大影響力。代表人物:譚詠麟,張國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