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孔目金剛

    李清照出生於北宋神宗元豐六年,即公1084年,享年約七十歲,晚景淒涼漂泊,不知卒於何處。

    若從十七八歲成年算起,李清照的一生,或者說文學創作的時間,正好被靖康之變一分為二,數量上北宋和南宋的時間段大抵相當。但綜合來看,她應該歸於北宋文學家。

    首先,她的藝術風格和題材範疇是在早年形成的,也就是脂粉金迷的北宋時期,她已成為造詣非凡的女詞人,這種影響和地位,南遷後沒啥大的改變。

    其次,她的文藝批評兼藝術主張著作《詞論》,也是在北宋時期著述並造成影響的,而南渡後,卻沒有理論方面的建樹。

    我們知道,習慣上宋詞的分野和唐詩在標準上是不同的,唐詩一般分為邊塞、閨怨、山水遊歷等等,是從題材上歸類的,而宋詞則不然,就是婉約、豪放兩大類,就是看氣韻,內涵不是太重要。在婉約詞中,樹幟立派或說有突破性的是柳永,而李清照卻是宗匠級人物,清代文學家王士禛如此評價:“婉約以易安(李清照)為宗,豪放唯幼安(辛棄疾)稱首。”

    對李清照來說,除了經歷,還有性別上的優勢,品一下,她與柳永、李煜的詞還是不一樣的,差別也許就在於親身經歷與否,看下《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的詞調基本如此。女性觸景生情,用心感知,不做作;詞句簡捷,清新朗爽,如同她的詞集名稱--漱玉。

    李清照不但詞作上佳,而且創作理論自成一體,《詞論》中所列詞人主要就是當時熱門,上從柳永開始,下至蘇軾四弟子,顯然是北宋時期,也是李清照世情毫不練達的人生早期所著,轟動一時。當時柳永蘇東坡詞名已經是如日中天,而李清照詞論的標準卻很高,幾乎沒有夠格的。她這樣評價蘇軾:“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詩爾。又往往不合韻律,何也?”蘇軾如此,當時的所有詞作家更是一律不合李清照詞論的要求,《詞論》自然引起轟動,並被長期爭議。

    作為藝術家,創作範疇和理論主張都在某個時期固定下來,那就是這個時期的人物,由此將李清照歸於北宋詞人,是合情合理的。

  • 2 # 小西147004677

    李清照的詩詞和散文是經歷了北宋,南宋兩個歷史時期,前期的成就作品表現多為少女,少婦時的歡樂以及與丈夫趙明誠離別後的哀思,而後期淡為平民婦女,經歷國破家亡,各種痛苦,病苦,而創作了反映當時生活,及對故國家鄉的思念的作品。

    李清照的作品最突出的特點是用詞語言藝術方面,幾乎沒有較華麗的詞語,所以讀起來清新流利,自然,這是我夲人特別喜歡的。

    可以說李清照的作品主要表現的還是前期的作品,但是後期也是缺一不可的。

  • 3 # 人間四月52

    我覺得定義為北宋詞人沒問題。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李清照生於北宋,中年時期經歷宋王朝戰敗南撤,晚年又一直在南宋多處過顛沛流離的生活。其實所謂南、北宋只是後世的人為了便於描述那段歷史而增加的南北概念,兩個階段宋王朝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叫北宋詞人沒有錯,但稱宋代詞人或許更貼切一些。

  • 4 # 羨之書院

    這是肯定的。一李清照生於北宋,創作風格形成於北宋。作為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她那些“綠肥紅瘦"的詩句已深入人心。心情不好時侯讀一讀也是有些同感。但我更喜歡李白、蘇軾那種“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豪情奔放的詩句。不太喜歡並不代表說否定她詩中那種人性感情,傷感的詩人是因為她的處境尷尬。本來和情種趙明誠在北宋時過慣了濃情蜜意的生活,沒想到時局造化弄人,她不得跟隨逃亡南渡。所以說她是北宋詩人是肯定的。

    比喻說:如果您生在fO地,而現在不論是流浪天涯,還是在某單位高就,亦或是當世名人。人們說到您時,“他是fO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籍貫吧。所以肯定回答北宋!

  • 5 # 黃愛古典

    李清照身處北宋、南宋兩個歷史時期,經歷了戰爭離亂、國破家亡、丈夫去世等重大的生活改變,前後兩個時期詩詞的風格變化較大,李清照作品的清新、自然、情感真摯等特點歷來受到無數讀者的喜愛,我認為不能將她分割成南宋或者北宋來評價,因為她是一個完整的人,她的經歷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我們最好把李清照看成是宋代的詞人就可以了,不要再細分為南宋或者北宋的詞人。

  • 6 # 詩詞自媒體

    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詞壇上享有崇高的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後,生活發生了鉅變,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現存詩文和詞被後人所輯,有《漱玉詞》等,主張“詞,當別具一家”。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家庭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其母文學修養也很高。她從小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為其文學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出嫁後與其夫趙明誠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與收藏,並協助趙明誠纂修了《金石錄》,這是她對史學的一大貢獻,她的另一貢獻是為宋代保留下了孤本的《哲宗皇帝實錄》。李清照於兵荒馬亂,顛沛流離中收藏的文獻丟失殆盡,最終將《哲宗皇帝實錄》和《金石錄》儲存下來,說明她充分了解汴京失險,碧簡飛灰後,這部著作關係國史存亡,斯文絕讀的意義。

    李清照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的生活的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特點。

    前期:真實的反映了她閨中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於寫自然風光和相思之情。如《如夢令》二首活潑秀麗,語新意雋,《鳳凰臺上憶吹簫》、《一剪梅》、《醉花陰》透過描繪孤獨的生活和抒發相思之苦。《蝶戀花.晚至昌樂館寄姊妹》寫對姊妹的留戀之情,感情也極其真摯。她的詞雖然寫孤獨、憂鬱之情,但能從中看到她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美好愛情的追求。

    後期:主要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對孤獨生活的哀愁,惆悵。李清照南渡後詞與前期迥然不同,國破家亡後的風險和自己的遭遇,詩詞多明快、清麗、低沉、淒涼。《菩薩蠻》和《蝶戀花》寫她對中原故鄉的懷念和對失險的北方故土的懷戀。《轉調滿庭芳》、《武陵春》、《聲聲慢》感慨物是人非,自己內心的愁苦。《孤雁兒》寫國破家亡的悽慘和對自己不幸命運的概括。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被譽為“詞國皇后”,有“詞壓江南,文蓋塞北”之稱,自明朝以來,中國出現了四處李清照紀念館和多處“藕神祠”。其中規模最大的是山東章丘的“清照園”。

  • 7 # 肖昌洪0304

    李清照生活的時代,正是北南宋之間,說她是北宋詞人,南宋詞人都說的過去,她在南宋生活的時間微微多於北宋時間。

  • 8 # 詩魔獨孤求踹

    李清照當然是北宋詞人。沒有北宋時期的生活感受,她寫不出南宋時期的詞。如果她生於南宋,或許仍是才女,肯定不是今天我們認知的李清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再苦再累的生活中都有快樂,因為一切都有兩面性,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