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學運動與健康
-
2 # 太極王敏夫
太極是自然界陰陽變化的道理,太極拳是運用太極之理的傳統拳術。
太極拳是透過一系列實踐的方法,來理解和運用自然的陰陽變化之理,練出來自身的平衡穩定,勁力的順遂,從而達到有效的制敵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熟練運用這種太極之理的人,都是具有大智慧的成功人士,比如說馬雲先生便是運用太極之理的典範。如果太極拳愛好者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太極之理,一定會對你的工作和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
3 # 秦203799781
我不知道為什麼提出一個這麼簡單的問題。太極,是道教宇宙觀中的一個概念,而太極拳只是以太極命名的一個拳種,二者相去甚遠。這個拳種之所以以太極命名,表現了創拳者對此拳法的高度自信。從楊式太極說起,其步法點起點落、輕起輕落,每步的完成都體現出由虛到實、由實到虛的漸變過程,正如同太極圖中陰陽魚的運動特點,這和那些腳拔地而起,又實然重足而落的總是突變的拳種截然不同,正所謂分虛實。雙手一虛一實園周運動亦是如此。這是從特點來講。再從太極兩字釋義來說,太者無窮大也,極乃極點、極致也,是體現了習練者對此拳的崇拜心態。當然,此拳究竟如何,允許人們見仁見智。
-
4 # 遇見太極
太極是太極拳的理,太極拳是太極思想的體現。(太極拳理根太極)
太極思想,源於《易經》,是中華文化的根,千百年來萬事萬物融合太極思想不斷髮展,而太極拳是太極思想最充分的體現。太極思想是太極拳最根本的理。
-
5 # 傳統太極拳形意拳
太極是道家理論,精髓就是陰陽轉換。
而太極拳就是一種以陰陽轉換為主的拳。
從能量蓄髮方面來說,太極拳精氣神的能量就是由內裡心肝脾肺腎組成的先天一氣先陰陽轉換為精的能量,再轉換為氣和神的能量的。
在與對手技擊方面,太極拳的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就是讓自身能量與對手打來的能量之間做陰陽轉換的結果。
對內家拳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發的介紹內家拳論的系列小影片。
-
6 # 全民太極
網友:
還不能完全明白太極和太極拳的關係
康老師:
所以在你的意識系統沒有認識和能分清“內、外”之前,都是在太極的大門外轉悠呢!
透過對實體不斷的“松”的練習,讓實體在運動中的作用越來越弱,你的那個“內”的作用就會越來越明顯,慢慢的你就會感覺到它的存在和作用了,這時候你就能分清內和外了,就像你能清楚的認識活塞和裡面的氣是兩個東西一樣了!
但千萬別把它認為是我們呼吸的這個氣,那個是生在你體內的東西,和你鼻子呼吸的這個氣沒一點關係!
這個分內外的過程要2到3年的時間,因為你用實體用了很多年,用慣了,一動就說身體起作用,要減弱它,是要時間的,還要和你的習慣思維反覆的鬥爭,才能使它慢慢退下去!
所以,之前我一直說,耐不住寂寞,就不要練太極功夫,因為它是個漸變的過程,尤其是意識的變化,急是沒有用的!
很多東西也不要去有意的追,別人到了那個階段,他就有了,你沒到,就去模仿,去追求,其實只能是假的!
所以說,什麼棚捋擠按的,跟初學者根本沒什麼關係,沒有內裡的那個“勁”,哪能談得上“勁法”(用勁之法)呀!
說的這些,只是讓大家明白練太極的道理,但道理能指導實踐,但不能代替實踐,就像我們看足球,你看著都明白,都懂,但不代表你就能去踢,所以要明白道理後,不走彎路的慢慢練,等你身體裡真有東西了,才是真正的明白了!
-
7 # 太極拳玄機
有人把練太極拳叫打太極,在練拳者的語境中相互間似乎心知肚明、心照不宣。但其實太極是打不了的。
太極是古代易、道學裡的一個概念,類似於佛學裡的宇宙,只不過宇宙這個詞現在仍然流行,而太極只在極小範圍內使用而已。
傳統拳術基本都是對某些物件的動作進行模仿,而太極拳是以太極執行的模型為動作原理,當然,在太極拳套路動作中仍有不少以動物動作命名的拳式,足見這種動物性模仿的痕跡。
宇宙有兩個基本元素:空間+星球,古人稱為陰陽。宇宙運動是空間與星球一體的運動,二者是不可分的。太極拳最核心的原理就是陰陽一體的運動。
除此以外,太極運動的所有現象都是太極拳必須遵守的原理。
比如,星球間的靜態。那麼多星球之所以能相安無事,是因為星球間保持靜態。
比如,懸浮與旋轉。所有星球都懸浮於空中,並作出公轉與自轉。
比如,暗物質與暗能量。科學家從研究星球開始,後來發現宇宙不只有星球,否則無法平衡,然後理論推匯出空間裡的暗物質與暗能量。練太極拳最不好理解的就是陰陽,其實,人身似星球,為陰,空間裡看不見的暗能量為陽。所以,太極拳技擊的能量是與宇宙一體的能量,而不是身體的力量。
回覆列表
太極拳是以“太極”命名的拳,但究其原因,說法不一,尤其是練習太極拳過程中對太極的理解和運用。
太極出自《易·繫辭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極指導是化生出萬物的本源。宋代周敦頤《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動極生陽,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引入了五行的概念。
太極和武術發生直接聯絡,始於清代王宗嶽《太極拳論》:“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是較為公認的關於太極拳理論最早的著作。王宗嶽的《太極拳釋名》:“太極拳,一名‘長拳’,又名‘十三極’。”雖版本有些出入,但在他的拳譜見於世以後,太極拳之名才為人知。
沈壽認為,古人主取“取象與天”,以及運用陰陽五行學說來幫助認識事物。用“太極”為拳來命名,是“取象與天”的含義,也包含著把陰陽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具體應用於拳術領域。他的論述解釋了以太極命名拳的原因,也涉及太極和陰陽的關係。有學者認為,用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的“太極”來命名拳,寓有至高至大、包羅永珍之意,可見用此名者的良苦用心。
關於太極拳的論著體現了太極的觀念:
1.“太極元氣”論。元氣是天地未分之前混一的氣,我國古代哲學認為,氣可以聚而成萬物,又能無形無聲的執行。練習太極是為氣的內動。
2.“心為太極”。即指太極是動靜的根本,人心如果能如止水,太極之本便存於心。武禹襄在《太極拳解》中說: “身雖動,心貴靜,氣須斂,神宜舒。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身為驅使。”他在《太極拳論要解》中也說: “先在心,後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