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Knight丶落贐
-
2 # 股票才子
公元前1300上下,盤庚遷都到殷地,作為首都,從此後商的國都就沒有大的變化了,從此商朝才穩定下來,開創了比較穩定的統治,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所以歷史上也把商朝稱為殷商、殷朝!
-
3 # 歷史哨聲
商朝人的自稱是“大邑商”或“天邑商”,這在甲骨文中都有多處出現。
商,或者殷,本身都是地名。商是早起商人興起的地方,殷即殷墟,中晚商時期商國定都的地方。無論是商,還是殷,都是西周及之後的人對商人的他稱。
就如同周人,不以夏人自居,而認為自己是華夏(即非正宗夏人的意思)。在先秦時期,無論是姓氏,還是部族名稱,在史料中的記載,其實很多都是因為地名而被冠以稱呼。
夏人,是周人對夏人的稱呼,夏人的自稱不清楚;
商人,或殷人,都是因為地名成為族名;
周人,應該是自稱,但在滅商後,以非正統夏人自居,以此說明自己替代商朝統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其他如,秦人等,也都是一樣。很多都是因為聚居地或傳統聚居地的名稱而被記錄為族名。
-
4 # 歷史人物故事會
商朝在盤庚之前,經過了九世之亂,盤庚之前的九代商王政權都不穩定,國都遷徙了很多次,商王權威日益衰弱,諸侯們都不來朝拜了。這一情況直到盤庚把國都遷到一個叫殷的地方後,商王朝才算穩定下來,王權穩固,都城確定,諸侯紛紛又來朝見商王。都城遷到殷後,商朝從此再未遷都,所以商朝後來就被人稱為殷商。
-
5 # 史鑑說文老夫子
史書記載的當然很黑暗。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商紂王作為一個有智慧的天子,不會看不到商朝統治所存在的問題。比如,諸侯與天子離心離德,朝廷政權已經衰落。但是,這時候的商朝已經日暮西山,矛盾已經很尖銳了。即使商紂王不是荒淫昏庸,沒有酒池肉林、炮烙刑法的無道,想要推行改革措施恐怕也無法施行。當週武王聯合諸侯攻打朝歌,商紂的奴隸軍隊臨陣倒戈也不是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其實商紂王知道自己的統治已經搖搖欲墜,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所以,面對大兵壓境,商紂投火自盡就是他最好的解脫。
-
6 # 先秦逸士
殷王紂惟婦言(妲己)是用,廢棄祭祀,不用王的親屬,而信用從四方因罪而逃來的人,用以為大夫、卿士,因而對百姓暴虐,在商邑作奸搗亂。殷貴族生活奢侈腐化,沉迷酒色,政治腐敗,重用“暴德”、“逸德”的人,對人民十分暴虐,國內矛盾十分尖銳,以致軍隊在戰場上倒戈而擁戴武王。貴族內部有見識的人企圖挽救殷的滅亡,紛紛向紂反覆進諫。結果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等人出奔到周。微子出奔前,看到殷將滅亡,曾向太師,少師請教。微子指出:殷貴族淫荒於酒,作奸犯法,不守法度,對於罪犯又放縱不捉,“小民方興,相為敵讎,今殷其淪喪”。太師也指出:有人偷吃祭祀天地鬼神的祭品也不受懲罰,貴族又加重賦斂,造成許多仇敵而不肯休止,“商其綸喪,我罔為臣僕”,因而也勸說微子出走,並說明自己也準備出走。當時殷貴族內部已經分崩離析,紂已陷入眾叛親離的地步。
-
7 # 已遮蔽的內容
商朝是殷人所治,所以叫殷商,華夏是華人所治,而叫華夏。其實所謂的華夏殷商都是周給取的,就像西夏、前秦、等。
回覆列表
商朝,為什麼又稱“殷”或“殷商”呢?這要從盤庚遷殷的事件說起。成湯滅夏之後,建立商朝,定都於毫(今河南商丘附近)。商朝是個較強大的奴隸制國家。到了商朗第十一個王中丁以後,奴隸主貴族之間的矛盾表面化,連續發生了爭奪王位的鬥爭,政局動盪不安,對外控制也逐漸削弱。原來臣服於商的方國,紛紛脫離了它。商王朝衰弱下來。前後不過一百五十年,相繼四次遷都,從亳開始最後到奄(今山東曲阜),勢力範圍越來越小。 商朝第十九個王陽甲死後,他弟弟盤庚繼位。盎庚為了擺脫這種混亂局面。鞏固奴隸制國家的政權,決定把國都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去。這個決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隸主貴族的強烈反對。因為他們擁有大量的農業奴隸、大面積土地、很多房屋,遷都必然受到巨大的損失。盤庚衝破了大奴隸主貴族的種種阻攔,最後終於遷都成功。這就是歷史上常說的“盤庚遷殷”。從這以後到商朝滅亡的二百七十多年,商朝的都城一直設在殷。所以,歷來商朝又稱“殷”或“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