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ang0510

    科舉制度淵源於漢朝,創始於隋朝,確立於唐朝,完備於宋朝,興盛於明、清兩朝,廢除於清朝末年,歷經唐、宋、元、明、清,到清朝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歷了1300年。科舉是中國古代封建統治者為選拔人才資源,而設定的一種三年一次考試製度,讓讀書人參加的人才選拔考試,學而優則仕的一種制度。

    在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分四個階段,分別是童生試、鄉試、會試、殿試。

    童生試: 明代由提學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學政主持的地方科舉考試,包括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資格,方能進入府、州、縣學學習,所以又叫入學考試,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鄉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因在秋八月舉行,故又稱秋闈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取得參加中央一級的會試的資格。第一名叫解元,二至十叫亞元。

    會試: 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殿試: 是科舉制度最高級別的考試,又稱御試,廷試,親試。殿試試題由內閣預擬,然後呈請皇帝選定。有時由讀卷官預擬後徑送皇帝圈定或由皇帝直接擬題。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

    而前三甲狀元、榜眼和探花他們沒有任何從政經驗,朝廷不會直接派去當地方的父母官,而是先安排到翰林院實習積累經驗,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從六品(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辦公廳副廳級秘書), 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相當於今天的中央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雖然官小,但無論政治地位高低,在各朝各代,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計程車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以後升遷機會和速度都非常快。

  • 2 # 可榮188

    中國的科舉考試源於隋朝,最初是沒有狀元,榜眼,探花一說的,只是到了北宋(930年)才流行此說法。

    學生們在考試時要向監試部門呈上自已的名狀,上面寫清姓名,家庭籍貫住址,經過鄉試後,第一名為解元,然後經過國考‘會試’,最後優異者參加‘殿試,’由皇帝欽叫第一名,第一名在內部初叫‘狀頭’,意為頭名,因鄉試考試第一名為‘解元’,故而叫‘狀元,’榜眼的來歷很形象,考完後出榜,狀元在正中,第二三名在左右,相當於眼睛,故名‘榜眼’,第三名‘探花’最先來源唐朝,不過那時不叫探花,是說朝廷為宣揚科考成績優異者,把他們組織起來遊玩觀花,後人故名探花,唐詩有‘春風得意馬蹄徑,一日看見長安花’的詩,後來為了區分前三名,就有了狀元,榜眼,探花之分。

    現在來說這三者的待遇,有的網友說狀元就是宰相級別,榜眼屬於省部級,探花屬於廳級,這都是不正確的,狀元,榜眼,探花三類人獲封后都進入翰林院學習實習,翰林院是朝廷最高人材機構,負責起草包括聖旨編寫歷史,制定條律等文字工作,相似於當今的中國科學院,古人對某人有學識稱翰林’,今人則稱‘院士’,這三類人的俸祿稍有區別,工作大概相同,主要作為朝廷的儲備官員。也有的朝代狀元會直接安排官職,但都屬於掛職,因為做官與讀書是有差距的,官職的晉升都是熬出來的。中國封建社會自開科舉制度以來,有人統計過供出狀元522名,當上宰相的風毛鱗角,所以說狀元是宰相級別是不靠譜的。

  • 3 # 四川達州人

    各個時期不同。

    唐代狀元授官很低,與其他進士一樣,從九品起仕。但唐代進士晉升迅速。

    宋初也一樣。宋太祖欽點的狀元王嗣宗也只授予了甘肅天水的從九品參軍。宋太宗改制,分進士為三等,一等授從六品或正七品不等,二等正八品,三等同進士只是從九至從八品的州縣輔官。

    明代基本定型,狀元授從六品翰林院修纂,榜眼探花正七品翰林院編修,三年後另外授予職務。二甲三甲進士再參加庶吉士考試,中者一般十來人,頂從七品入部學習三年,大多留中央任職,晉升相對容易,號稱儲相。未中庶吉士者統一分配州府的從七品副手,三年後晉升正七品,之後的差距逐步顯示,二甲進士到老通常能幹到三四品,少數晉升封疆大吏。三甲進士最終晉升五品都屬幸運兒。

  • 4 # 魔鬼編劇丶海之亭影視

    首先,對於古代我們的分辨是比較籠統的,我就這一塊來分類給大家講一講。

    首先科舉制度是隋朝創始的,然後在唐朝成為定製的。而狀元這一類詞的由來是在唐朝逐漸有的。唐朝無榜眼,卻有探花郎;而宋代初期,以第一甲第二、第三名進士為榜眼。因為填進士榜時,狀元的姓名居上端正中,二、三名分列左右,在進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體的眼部地位,所以稱作榜眼。到了南宋後期,第三名進士改稱為探花,於是榜眼成為第二名的專名。因此說,狀元、榜眼、探花作為三鼎甲的三個專稱,合成於南宋。 這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的來歷。

    接下來給大家說說待遇問題( •̀∀•́ )

    就狀元,榜眼,探花來說,三人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官階之分,因為只是排名而已。就狀元來說,唐朝的狀元同時還要和同科進士一塊進行吏部的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一般是正從九品。到了宋朝,狀元一般授官是正八品的京官。到了明清,一般就是進入翰林院修撰了,為從六品。物質上,就明清來說吧,進入翰林院後的前三年的確是比較清貧的,但也是相較於官員來說,比起以前的日子,那可是好了太多了。不過在進入翰林後,只要能守住至少三年左右,不會一直死記科本,升遷之路還是很快的。歷史上就有狀元不斷努力,當了大官職的人,例如張九齡,文天祥等。

    所以待遇的好壞,最後還是取決於自己的努力,不過和以前需要死讀書不一樣,同時更需要其他方面的努力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快七夕了,送一個正在追的女孩子什麼禮物比較好(非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