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會有人吃羊駝呢?羊駝可以吃嗎?
4
回覆列表
  • 1 # 斌格謙

    由於羊駝肉富含蛋白質,加上並無過多的脂肪與膽固醇,口感介於牛肉與羊肉之間,而且還沒有什麼羶味,因此民眾接受度極高。

    中新網4月23日電 據外媒報道,曾在中國大陸網路上紅極一時、被廣大網友奉為“神獸”的羊駝,竟然被端上了澳大利亞人的餐桌。全澳目前有70家餐廳向顧客提供羊駝肉,還有走紅趨勢。

    有人不禁要問:“澳大利亞人怎麼了?神獸是拿來吃的嗎?如此呆萌的動物你們是怎麼下得了口的?”澳人現身說法:富含蛋白質 肉質鮮美

    在澳大利亞提供羊駝肉菜品的餐廳中,墨爾本的“帕斯圖桑”餐廳最為出名。餐廳大廚薩爾維亞表示,嘗試將羊駝肉搭配在餐點內已經有4年的時間。由於羊駝肉富含蛋白質,加上並無過多的脂肪與膽固醇,口感介於牛肉與羊肉之間,而且還沒有什麼羶味,因此民眾接受度極高。

    此外,悉尼知名餐廳“莫蘭”也把羊駝肉視為盤中餐。餐廳老闆莫蘭表示,他之前從來沒有用羊駝肉當作食材,直到有一次參觀了羊駝養殖場並且嚐了一塊羊駝肉,看法才有了改變。他形容羊駝肉質“十分鮮美”,尤其是脖子上的肉。

    什麼?羊駝肉竟然如此健康,難道是我們讀書少被騙了嗎?那麼我們就來好好了解一下羊駝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動物。

    羊駝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一般在55至65公斤之間,長度1.2至2.2米。外形有點像綿羊。這種動物原產於亞馬遜河上游海拔3000至6500米的安第斯山脈的秘魯中部,曾廣泛分佈於南美大陸。

    特別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無處藏身的野外條件培育了羊駝極強的適應性能與耐粗飼效能,一般生活在-18℃到22℃的氣溫環境中,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

    羊駝性情溫馴,膽子小,但脾氣有時也不小。它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能像駱駝那樣從鼻中噴出分泌物,或向別的動物臉上吐唾沫來發洩胸中之怨。

    人工馴養超6000年 曾是私人寵物

    羊駝最早起源地在北美洲,原產於南美國家秘魯、玻利維亞、智利,祖先為原始蹄類動物。是原駝和小羊駝的雜交的後代,被人工馴養超過6000年。

    據記載,羊駝還是一種毛肉兼用型的草食動物,其生產效能主要表現在毛、肉、皮、乳這些方面,其中以羊駝毛的經濟價值最高。

    羊駝毛具有很好的保熱和耐磨損效能,它的保熱效能比美利奴羊毛高30%,耐磨損效能是美利奴羊毛的4倍。羊駝毛具有22種天然色,並且染色時不會失去原有的光澤,適合於毛紡或者精紡加工。

    每隻羊駝每年一般剪毛1次,成年羊駝平均剪毛量可以達到3千克。現代羊駝主要分為兩大品種,一種被稱為蘇利羊駝,另一種是華卡約羊駝。

    羊駝作為一種“舶來品”,因其身價過高,再加之國人對其的“成見”,短期內並不會被國人接受作為食物來看待。況且在“瘋吃”羊駝的澳大利亞,食客們的態度也褒貶不一,而且1公斤羊駝肉更是賣到了65澳元(約合327元人民幣)。

  • 2 # 勒克兒

    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承認,糾結了好幾天。

    吃不吃羊駝,全球吃貨界估計分三大陣營:喜歡吃,反對吃,自己不吃也不反對別人吃。

    在中國,估計要吃狗肉的和反對吃狗肉的人群,答案肯定截然相反,互懟以德服人是常態,用拳頭說服對方也不意外。

    俺作為養狗養貓的人士,如果一定要回答吃羊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我只能說:變態!

    這麼扎心的問題都可以問,證明地球已經無法阻止人類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了!——地球上,有那麼多被人類馴化並適合人類食用的動物,為什麼妖精十八怪地要吃羊駝?

    羊駝是那麼乖,那麼的萌,你真能下嘴吃?吃了心不痛?

    羊駝的萌態,愛的人簡直心癢癢。(2017年春節攝於樂山萬達廣場)

    好吧,我知道,我這麼一說,馬上就會有人懟過來:兔子難道不乖?不萌?為什麼你卻照吃不誤?

    不過……好吧,我無言以對。

    的確,人類站在地球食物鏈的頂端,沒有天敵,理論上是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飼養的豬牛羊雞鴨魚兔,成為食物鏈的底層,理所當然成為人類餐桌的基本標配。任何人一出生,就和這些基本標配食物密不可分。

    問題是,人類解決了生存和繁衍生息問題,是不是食物鏈上的任何東西都必須要吃?不吃,會死人麼?飽暖營養問題解決以外的吃,多數就是炫耀心理作祟吧!一是炫耀老紙有錢吃得起(據說澳洲餐館羊駝肉幾大百一斤);二是炫耀老紙膽子大啥都吞得下。比如,某某地的吃貨們,什麼都要拿來餐桌上整一盤,天上飛的地上爬的,螞蟻都要掏出來下鍋。

    人類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有感情。不客氣的說,在吃什麼、什麼可以吃的問題上,更多是反映了個體的感情感知能力。

    人類感情是個非常複雜的東西。說某種動物性情溫順、神態萌,行為乖,就是人類在感情上對它的一種愛憐和行為上對它有保護的傾斜。羊駝就是其中之一。

    眾所周知,羊駝原產於秘魯、玻利維亞、智利等國,據說已經被人工馴養超過幾千年,在智利、澳大利亞等國早已經是他們餐桌的美味。但羊駝近幾年才出現在中國,直到現在仍是網紅,被廣大網友奉為“呆萌神獸”。因為羊駝在中國的待遇很高,也許俺井底之蛙,或者是少見多怪,反正至今沒聽聞中國有哪個地方的餐館在公開賣羊駝肉——回答這個問題前,曾透過微信、QQ、電話,問過很多成都的吃貨,都無一例外回答六個字:沒吃過,不會吃——也許,成都地處內陸盆地,格局不高,並不能代表中國其他發達地區對這個問題的認知。

    但是,在中國,吃不吃羊駝,卻有一個非常好的極端反證——

    假設大熊貓在中國已經高度馴化而且繁衍速度能匹配食物鏈,並拋開中國動物保護法,中國人會吃大熊貓麼?如果中國人吃大熊貓已經成為常態,外國人也會吃麼?

    回答是否定的。

    當然,你也可以說,拿大熊貓和羊駝說事兒,扯淡。

    好吧,“吃羊駝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本身就是一個很糾結的扯淡話題,這不,憋了兩三天,碼字千把,最終還是扯淡。

  • 3 # 伏龍書

    沒有什麼特別的,中國人使用驢做畜力,容易得到所以也會吃。

    阿拉伯人也吃駱駝,東南亞人也吃大象,美洲人也吃羊駝啊,本質上跟驢肉火燒有什麼區別……在身邊常見,也不難吃,時不時就吃一下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酷狗試聽都要收費了,你們還繼續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