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天才奶爸超帥

    大概可以分為三個時期----早起、中期和晚期。

    早期石窟就是所謂的曇曜五窟,也就是第16~20窟,這些年北魏首都還在大同,那一天,曇曜大師帶著小弟去京城辦事,路上碰到文成帝出巡,小弟趕忙拉著曇曜讓路,不料大師淡定無比,靜若處子,還讓文成帝的馬乖乖停下了。文成帝以為遇到了神人,趕忙下來拜師,曇曜大師當即就給文成帝安利了一番,讓他大興修窟,文成帝趕忙照辦。這就是曇曜五窟的由來~

    這就是最顯眼的第20窟~

    中期石窟是發展最鼎盛的時期,這一時期北魏已經遷都洛陽,國家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就有了一批優秀的勞動力,外加積極創新的精神,不僅雕工精美,而且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石窟,有中心塔柱型別、前後室型別等,各種壁畫、頂部藻井色彩各異,題材多樣,以釋迦摩尼、彌勒佛為主,下有天神、菩薩、飛天、供養人,還有很多故事畫。

    晚期時候,大規模的開鑿已經停止,雖然也有人繼續開鑿,但是也都是中下階層的官吏或者是平明合夥人,這樣技術水平啥的就下降許多,這時期的石窟主要是20窟以後的,現在去看基本都風化殆盡,一個完整的都找不出,當然也有第4、14、15窟等,都以單窟形式出現。

  • 2 # 藝滴美育

    去岡石窟群是在山西大同城西八公里的武州山岩壁上,雲岡石窟是早期中國佛教中,石雕數量是最為巨大的,而且質量也是最為精緻的石窟群之一。在雲岡時期的開鑿中,一般可以分為這三個時期:一是北魏方成帝時期。二是文成帝和平六年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的時期。三是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到孝明帝正光五年的時期。三個時期各有特點。在第一時期,形態上主要以草廬式馬蹄式的圓頂洞為主,這種拱形洞可以最大限度的容納大佛。而這一時期的造型主要是三世佛,即過去、現在和未來佛。他們的服裝多以右袒或者通肩為主。在藝術造詣上,雕刻線條幹淨立落,有著雄厚朴素的氣勢。第二個時期,從第一時期的拱形石窟變成了方形,有的還有前室後室,在有的石窟中,還立著塔柱。兩組為一窟,七、八窟為一組等等。第三期是由不成組的中型、小型窟為主,而在石窟的崖面上,會出現有裝飾,而且越到晚期的時候,紋樣就越繁瑣。這時候的彌勒像與釋迦像,在形象上多以清瘦為主,大多是長頸、削肩,而且全部都是漢族的裝束。供養人的裝束中,高發髻,著寬博袖大衣是她們的主要造型。現在發現在石窟群共有五十三個,舊編的石窟有二十一個,而建造的佛像共有五萬一千軀,雲岡石窟可以說是世界雕刻史上的奇蹟之一。

  • 3 # 樸陌君

    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之後,經歷了魏晉的孕育期,終於在南北朝時期井噴式的爆發,佛教藝術,特別是石窟藝術的發展迅速。其歷史因果,我們主要論述北魏早期石窟藝術的代表,四大石窟之一的大同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山西省大同市以西的武周山南麓,距離大同市16公里。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延約1公里。現存的主要洞窟有45個,大小佛龕252個,造像5萬餘尊,氣勢恢宏。雲岡石窟反映了北魏早期佛教的文化藝術,也是是中國早期石雕藝術的代表,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併成為中國四大石窟。

    雲崗石窟全景

    一,石窟開鑿背景

    北魏的佛教具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北魏由五胡之一的鮮卑人建國,原本不信仰佛教,建國以後,鮮卑政權利用佛教束縛思想,統一民導,佛教也依靠皇權得以迅速發展。但是由於發展速度過快,寺院經濟的膨脹觸及了國家經濟利益,加上當時佛道之爭激烈,最終導致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滅佛”事件。

    太武帝生前對廢佛之舉有悔意,文成帝繼位後,又推出了復興佛教的政策,曇曜提出開鑿石窟,雕刻佛像的舉動得到了文成帝的支援,於是,有曇曜主持開始了雲岡石窟的開鑿工作。

    二,雲岡石窟的建造時間及其特點

    雲岡石窟的開鑿時間,從文成帝和平初(公元460年)一直延續到孝明帝正光5年(公元524)年,差不多60年的時間,距現在大約1500多年的歷史。石窟建設主要經歷了早、中、晚三個不同的時期,其中早中時期都是在北魏沒有遷都到洛陽時候建造。

    早期階段:主要是現代編號16-20窟,由高僧曇曜負責選址和建造,因此又被成為曇曜五窟。

    特點:建築方面,平面為馬蹄形,穹窿頂,外壁鑿千佛(主要是三世佛),這些建築風格明顯受到了西域和印度風格的影響;雕塑方面,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是典型的胡人造型,衣服也是胡服造型。體現出一種雄健質樸的西域情調。

    石窟早期階段的造像

    中期階段:這段時期為雕鑿最鼎盛的時期,大概在471-494年間,這段時間處於北魏遷都洛陽以前的孝文帝時期,這段時期是北魏國力最為鼎盛的時期,因此能夠雲集全國最優秀的工匠。洞窟主要有1窟、2窟、5-13窟,以及沒有完工的第三窟。

    特點:建築方面大部分平面成方形,脫離了早期的拱形;在雕刻藝術上主要以內容繁複,精雕細琢為主,顯示了北魏鼎盛時期華麗為主的藝術特徵。不論建築形制和造像題材內容,較早期都產生了變化,突出了釋迦和彌勒佛,顯示了當時北魏的藝術已經逐漸漢化的特徵。

    中期階段造像

    晚期階段:這一時期的建築主要是北魏遷都洛陽之後的建造的,大約在494年以後,一直持續到524年。這段時間,大型鑿窟已經停止了,因此都是一些中小型洞窟。洞窟主要有21-45窟。

    特點:建築方面流行三壁三龕式的洞窟;藝術特徵方面,佛像和菩薩面型消瘦,長頸窄肩且下削,這種造像風格是北魏晚期民族大融合之後,推行的漢化改革而出現的一種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一種藝術風格,注重形式美,飄逸灑脫,具有濃厚的漢化風格,與龍門造像風格極為接近。

    雲岡石窟建成以後,歷朝歷代都進行了修繕,特別是遼代,對石窟進行了長達十年的整修。明朝受到戰火毀壞嚴重,清朝順治八年,雲岡寺院得以重修。

    晚期階段造像

    1952年,國家專門設定機構對石窟進行保護,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三,雲岡石窟的藝術影響

    雲岡石窟是中國佛教石窟藝術民族化程序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也為隋唐時期的石刻藝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雲岡石窟佛像造像藝術反映了北魏前期政治和社會生活的風貌,以及民族大融合前後藝術特色的發展方向。

    雲岡石窟是研究南北朝歷史和佛教發展方面,具有重要參考價值,也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藝術瑰寶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若生化危機爆發,而你還在解方程,你會選擇哪把武器保護數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