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漫話放映廳

    不是讓外國人來拍,而是當時國人沒人拍攝,所以義大利導演主動來拍攝的,拿了198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子,而且因為這個義大利導演抓住了皇帝的本質:權力的囚徒,歷史的人質。首先我們必須要承認歐美的電影拍攝水平比我們要高得多,這部電影劇情、畫面、演員的演技、整體的製作等多方面。即使《末代皇帝》這部影片已經是32年前的作品了,現在看來,也是世界超一流水平。

    《末代皇帝》中使用了1萬9000名臨時演員,並且邀請到了溥儀的弟弟溥傑和幫助溥儀完成自傳的李文達擔任本片的顧問,最難得的是團隊獲得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援,所以我們不難看出這部電影的製作團隊是全心全意的以拍攝一部高水準電影為自己的目標,而不是以圈錢為目的,這是我們中國的電影團隊很難比擬的。

    《末代皇帝》主要講述了溥儀顛沛流離的一生,但它的內涵是在講一個叫自由的東西,在諷刺某種桎梏,這是符合西方的普世價值觀的!加之當時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有一股新氣象、新思潮,對各方面還是比較包容的,特別涉及到文革時候的一些東西,也是可以拍的。

  • 2 # 銀河系大隊長

    《末代皇帝》由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執導,尊龍、陳沖、鄔君梅等主演,於1987年上映的影片。導演能以全新的視角審視我國的末代皇帝的一生和王朝的更迭變遷。

    故事主要講述了末代帝王溥儀從帝王到平民,顛沛流離的一生。在導演的鏡頭裡,末代皇帝在歷史的狂潮中也像當時的普通人一樣在那段歷史中無能為力,他只是一代王朝的犧牲品。西方的價值觀向來是自由,然而出身帝王的溥儀直到晚年才能體會到什麼是自由吧,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諷刺。最令觀眾動容的是這位外國導演給了末代皇帝溥儀一個浪漫的結局,保留了一絲皇家尊嚴。

    這部電影拍攝規模在我國影史上可謂空前絕後,動用的大概一兩萬臨時演員。這是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許可在紫禁城內拍攝的電影,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得到中國政府全力合作的關於中國的西方電影,更是請了溥儀的長兄溥傑來擔任本片顧問。有傳當時這位外國導演能夠獲得我國政府大力支援拍這部《末代皇帝》,是因為貝託魯奇的義大利共產黨員的身份幫助了他。

  • 3 # 小羊說說影視

    《末代皇帝》是義大利導演貝託魯尼拍的。這部充滿東方情調的《末代皇帝》成了他人生中的巔峰之作。

    當時中國正值開放時期,因此極力向全世界展示自己,而託魯尼拍攝的《末代皇帝》也因此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援,當時就連故宮太和殿都破例開放,這在當時是難以想象的,可以說運氣好。

    在貝託魯尼的鏡頭下,作為歷史人物的溥儀活了,他有血有肉,真實的還原了末代皇帝,這與先前西方媒體一味的抹黑中國,明顯不同。

    這部電影在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九項大獎。既然這個題材這麼好,為什麼沒見中國人拍呢?

    首先如果國內的導演來拍的話,顧慮太多,會有很多東西牽制,具體什麼我就不說了。所以作品高度就有了侷限性,出來的大多受到很多限制,刪刪減減到最後就是爛片,然後虧本

    還有那一段歷史,對中國人來說是個屈辱史,是條傷疤,在那個時候傷疤還沒癒合,所以想拍這類題材很難,還有他是一個時代的徹底束。現在拍也很難當今國內,有很多人對於清朝,滿族極度的排斥和敏感,想要再拍很難,就算拍出來成品效果也不會好到哪裡去,可能還會惹一身灰,吃力不討好。

    所以這類題材,其實有點敏感,反而是外國人更好拍。

  • 4 # 晶致視界

    這部電影非常的經典,應該是史詩級的電影存在。

    這部電影拍攝於1987年,應該說是中外電影人共同努力下的一個電影藝術作品。當時導演是義大利的貝納爾多·貝託魯齊執導;製片是英國的傑瑞米·托馬斯電影配樂是日本配樂大師坂本龍一;製作班底有美國好萊塢製作參與;最關鍵的是出鏡演員都是當時以及放到現在國內最頂尖的演員。

    拍攝如此之恢弘中國重要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是需要一個完整的具有綜合素養的電影班底去完成的。因為無論是影片拍攝、製作還是經費投入都事無鉅細之事,當時國內還較為缺乏經驗和資源。但是中國學習和成長速度之快,我們可以看到90年代一大批重要的電影導演和演員等出現,中國電影也在迅速崛起中。

    現在的世界在一體化,地球村的理念也在更小一輩的孩子們心中蔓延。看到《末代皇帝》,我們尊重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同時,也不必太糾結於哪國人為它貢獻大得多還是少。我們感謝當時那麼多頂級大師嘔心瀝血為我們中國電影歷程中留下了如此具有歷史和藝術價值的影片。這將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我們懷著敬重的心情去欣賞就可以了。

    新年再次重溫《末代皇帝》,一定會對你有新的感受。感謝你關注到這部電影。祝新春愉快!

  • 5 # 炙樂甜甜貓

    《末代皇帝》的故事主要參照了溥儀的家庭教師莊士敦寫的《紫禁城的黃昏》。貝託魯奇以此書為原始架構,再參考《我的前半生》及其它相關著作,完成了《末代皇帝》的劇本。

    如果認真比對《末代皇帝》的情節和《紫禁城的黃昏》一書中講述的內容,可以發現電影裡發生的大半情節在《紫禁城的黃昏》中都有相應的對照。書中對戊戌風雲、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馮玉祥兵變等歷史事件都有涉及,尤其是清宮秘事和遜帝往事記載得尤為詳盡——譬如溥儀想出宮和買汽車、檢查龍目引起喧譁、層層中飽私囊的內務府黑幕、遜帝剪辮、胡適覲見等。

    《紫禁城的黃昏》作者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外籍教師、英國蘇格蘭人莊士敦,於1934 年寫成。

    士敦是“辛亥革命”之後,惟一進入小朝廷的帝后生活之中,並在紫禁城中生活過的外國人,也是幾千年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擁有“帝師”頭銜的外國人。十幾年後,他以這段經歷為主要內容,寫下了《紫禁城的黃昏》。本書記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黃昏時期1912年至1924年從中華民國成立到溥儀出宮期間的歷史,以帝制向共和的轉變為歷史背景,以擔任帝師,與末代皇帝溥儀共處的經歷為內容,對他耳聞目睹和親身經歷的大小事件做了獨特的記述,透過對事件的記述表達了他的基本思想政治上的復辟主張與文化上的保守主義。

    故事和歷史天然有別。講故事不是敘述歷史,歷史也不一定能成為好故事。貝託魯奇對此深知肚明,他曾經承認,在歷史與故事之間,他選擇了後者。《末代皇帝》參考歷史事實,但又不拘泥於此,導演既追求一種微觀的敘事,同時也不放棄宏觀敘事。

    雖然不少人認為不尊重歷史有違常理,但真實的歷史又是什麼呢?也許如尼采所言——沒有事實,只有闡釋。歷史只有透過闡釋才能存在,如此看來,《末代皇帝》和《紫禁城的黃昏》就提供了詮釋清末歷史的一種版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醉駕處理和拘役後對工作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