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濟溪河是中藥師

    孤家寡人怎能鬥得過群策群力?!

    想那項羽武功蓋世,英雄無敵,且自視甚高。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項羽早年跟隨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蘇州)起義反秦,項梁陣亡後他率軍渡河救趙王歇,於鉅鹿之戰擊破章邯、王離領導的秦軍主力。

    在推翻秦朝的過程中,項羽的軍事才能大放異彩,獲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此時,秦朝暴政為天下人所惡,西楚霸王項羽,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在以項羽、劉邦為代表的各路英雄率領下,起義軍摧枯拉朽般埋葬了秦朝。

    這一過程,末代秦朝是眾矢之的,敢打敢衝的項羽自然所向披靡。

    但是秦朝滅亡之後,項羽性格、能力、戰略等方面的短板愈發顯露出來。坑殺二十餘萬秦朝降卒,謀殺義帝,屠戮咸陽,火燒秦王宮,暴虐無比,怎能服眾?這樣的人,怎能獲得上天的青睞?

    反觀劉邦,攻入秦朝都城咸陽後,廢除秦朝的一切暴政,約法三章,愛惜老百姓,這才是真命天子呵!

    項羽剛愎自用孤家寡人,劉邦知人善任群策群力。劉邦奪取天下建立漢朝,項羽兵敗烏江自刎,不僅是人事,亦是天命啊!

  • 2 # 利劍擱

    劉邦是地痞,

    項羽楚霸王。

    老天爺不公,

    英雄輸流氓。A,輸於“貴”

    項羽是個貴族,自恃皇族,有名正言順,天經地義感。劉邦,貧民,無文化的混混。可見,劉邦處處不如項羽,一個以霸王自居,一個以草民自卑。但,高貴者往往愚蠢,卑賤者往往聰明。聰明終會戰勝愚蠢。

    B,輸於“傲”

    項羽,傲慢,勇敢,張揚,缺乏深謀遠慮。劉邦“好酒好色”,大智若愚,高遠志向隱蔽。

    在滅秦和楚漢戰爭中,項羽幾乎是戰必勝,攻必克,劉邦呢?沒攻一城一池,沒指揮任何一場戰爭。劉邦就只會說一句話:為之奈何?其實是裝傻充愣,韜光養晦。

    往往,張揚者不成事。若愚者,後來居上。C,輸於“忍”

    項羽自恃強大,不忍慾望。殺子嬰,焚阿房,每攻下一地,均‘’城無遺類‘’。而劉邦呢,不殺子嬰,不動女色,不勒錢財,約法三章,秋毫不犯。……項羽不‘’忍‘’,失去民心。劉邦能“忍”,贏得民意,矇混項羽……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也。

    D,輸於“志”

    劉邦志向高遠,卻不外露。想當未來的皇帝,表面卻不露蛛絲馬跡。項羽呢,有機會當皇帝,卻把皇宮燒了。有人勸說你可稱帝,並都咸陽。皇宮燃盡,沒地方住了,項羽看到秦國完蛋了,自己的事也做完了,首先想到的是帶著珠寶,美女回到老家,從此“衣錦還鄉”這個成語誕生了,並且楚國人還得了個成語外號“沐猴而冠”……

    足見,有志者事竟成,無志者空活百歲。

    E,輸於“裝”

    項羽不是沒有機會殺劉邦,“鴻門宴”上,劉邦已經成了項羽的“魚肉”,可是,項羽太能“裝‘’。裝仁君,逞大氣。特別是最後一戰,本應撤退轉移,另尋戰機,卻逞“個人英雄主義”。

    項羽僅能‘’裝‘’這一點,就不夠帥才,何況國君呢!

    F,輸在“為”

    項羽高傲、張揚、急躁、無志、心胸不寬,偶爾又兒女情長。項羽除了會打正規戰,遭遇戰,對“游擊戰”,“麻雀戰”不屑一顧。至於為人處世,更是拙劣低等,甚至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劉邦則不然,‘’變色龍‘’一個。本是地痞流氓,卻能屈能伸,大智若愚。需要仁的時候,豁達仗義;需要歹毒的時候,心狠手辣,什麼卑劣的手段都能使得出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很會為人做事,身邊網路了一大批諸如韓信,張良式的文武全才。

    綜合而言,劉邦由各種不利最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焉有不成之理。

    於是乎: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項羽,四面楚歌,自刎烏江……

  • 3 # 帝國的臉譜

    漢王劉邦和楚霸王項羽這兩個人,一個像狐狸,一個像猛虎,在猛虎與狐狸的爭鬥裡,先前看似弱小的狐狸,最後卻把看似高大英勇的猛虎打得慘敗,輸到精光,最後拔劍自刎。歷史的演繹,怎麼會這樣呢?

    我們可以從二人的性格上,分析導致這種結果的源頭。比如劉邦,表面上看,劉邦大大咧咧,直來直去,其實,劉邦是秦末後時代戰場上最老奸巨猾的一個人。當初,劉邦項羽對峙於鴻溝的時候,項羽因為糧道受阻,供給不暢,希望與劉邦速戰速決,便一番二番三番的叫陣,氣焰十分囂張。然而,劉邦卻死不應戰,他以超常的忍耐力和超人的狡猾勁,一直與項羽耗著,打不贏,拖死你。

    劉邦打仗不行,但磨嘴皮子卻十分在行。項羽叫陣,他不接招,項羽叫罵,他便到達鴻溝邊,一口氣數了項羽十大罪狀,氣得項羽暴跳如雷。項羽不停地喝令弓箭手到澗邊,一排排利箭密密麻麻地射向了對面劉邦的陣地,後來,果然有一支不長眼睛的箭,正好不偏不倚地射中了劉邦的胸部,雖然扎得不深,但也疼痛難忍。

    不過,劉邦的長處卻正是這種遇事不亂、巨痛不驚的狡猾,凡有利於爭天下的任何機會他都不會放過,凡是不利於爭天下的時候,再親的人他也能捨棄,再大的痛他也能忍受。這一刻,他幾乎痛得要暈死過去,但他竟然沒去捂他受傷的胸,卻用手去摸沒有受傷的腳,還故意說敵人射中了我的腳趾,然後,伏鞍而歸。傷胸而摸腳,當然不是腳氣癢,而是為了安撫軍心,不損鬥志啊。這與其說是他的狡猾,毋寧說是他的大局意識強。

    而且,第二天,劉邦還在他最需要養傷的時候竟然掙扎著起來,乘著車在各營之間巡視了一週。將士們知道他負了傷,士氣一度低落,如今看到他巡視軍營,大家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劉邦就是憑藉這種超常的毅力,平息了將士們的猜測,重振了士氣。這種大局意識,項羽卻沒有。

    我們從劉邦總結的項羽十宗罪中,也可以看出項羽的性格缺陷:一宗罪為違背約定,封劉邦漢王,失信;二宗罪為假託懷王之命,誅殺宋義,取而代之,無義;三宗罪為臨時違命,回軍入關,無信;四宗罪為火燒秦宮,挖掘墳墓,無德;五宗罪為秦王子嬰已降,卻將其殺死,無德;六罪為坑殺秦朝降卒20萬,濫殺;七宗罪為分封將領好地方,卻遷走原來的諸侯王,無秩;八宗罪為將義帝逐出彭城,無忠;九宗罪為殺害義帝,無義;十宗罪為弒君殺降,為政不公,大逆不道。

    這十宗罪雖有部分誇大成分,但大部分屬實,這證明項羽在秦末紛起的戰場上,其表現出來是一個無德無信、不忠不義的小人行徑,這樣的人既無成大事都的胸懷,也無容天下的格局。

    所以,項羽與劉邦的爭鬥,必然會輸得精光,最後烏江自刎,亦是咎由自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雞肉粥,適合用煮熟的白米飯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