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野真婚啟示
-
2 # 北方乞丐457
羌笛何須怨楊柳:是寫何必用羌笛吹奏那個哀怨的、思念的《折楊柳》的曲子呢,這是個荒涼而寂寞的地方,縱有春風,也吹不到這個遙遠荒涼之地的。
-
3 # 來自凡間的告白
要想了解這句詩是寫什麼的見聞,必須結合全文來看,這句詩出自王之渙的《涼州詞》其一,全文為: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寫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寫的慷慨悲壯。雖極力渲染邊關將士歸鄉不得的怨情,但沒有絲毫的頹喪消沉的情調。
前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同時也突出了戍邊將士的荒涼境遇。在這種情景下,詩人聽到了《折楊柳》的羌笛聲,勾起了戍邊將士的無限離愁。詩人於是用豁達的語氣排解:羌笛何須老是吹那《折楊柳》的曲調,玉門關外春風本來就吹不到,哪來的楊柳可折啊
-
4 # Chris帶你看這裡
讀這句詩要將整首《涼州詞》聯絡起來,既而聯絡到當時做詩的背景環境。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係。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瞭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了
-
5 # 崇陽37
一、這句詩的“華貴”出處
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巜涼州詞》。全詩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688一一742),字季凌,幷州(山西太原)人。其代表作有《登鸛雀樓》巜涼州詞》等。關於他的這首詩,有一段“旗亭畫壁”故事。據說王之渙和王昌齡、高適有一次同到旗亭(大抵是賣酒的地方)喝酒,座中有歌伶十數人,也在會宴。三位詩人就私下約定,看歌伶唱得最多的是誰的詩,以此證明誰的作品最受歡迎。結果,王昌齡的“寒雨連江夜入吳”和“奉帚平眀金殿開”兩首給唱出來了,高適的“開篋淚沾臆”也唱出來了。最後,輪到一個最漂亮的女孩子壓軸,她一發音,唱的就是這首《涼州詞》,這使得王之渙非常得意。
對於這段流行的傳說,我們很難確定它的準確性,到底有多少。不過,透過這個故事卻可以證實一點,王之渙這首《涼州詞》,的確是傳誦的名作。
二、這句詩精妙的意思
《涼州詞》開頭兩句極力摹寫了祖國西北河山的壯麗,然而接下來卻是“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是什麼意思呢?眀代文學家楊慎在《升庵詩話》裡說:“此詩言恩澤不及於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在開元年代,唐王朝的統治還是相對穩定的,然而由於唐玄宗為代表的最高統治階層的荒淫縱樂,日夜忙於鬥雞走馬,笙歌沸天,已經忘記了玉門關外,還有守衛著祖國邊疆的遠戍徵人。面對這種情況,詩人是不能沒有感觸的。
因此,他極力摹寫了關山景色後,忽然語氣一轉,說出瞭如此意味深長之語:
守邊的軍士呵!你們何必老是吹秦著幽怨的《楊柳曲》(古曲中有《折楊柳》),好像在埋怨這裡的荒涼,連青青的楊柳也沒有一棵,因而好像努力要把春風吸引到邊塞來似的,其實,皇帝那邊的“春風”是不會度過玉門關的。
-
6 # 品山103510031901
在黃何上游的高塬上,在玉門關以外,在孤獨的邊關小城中裡,在千山萬壑的邊塞哨所裡,戍邊的將士們,吹著羌笛,唱著家鄉的小曲,艱難困苦的保衛著國家的安會,然而這裡從來就感覺不到內地那楊聊春風,欣欣向榮,歌樂昇平的溫暖景象。
-
7 # 木易一居
"羌笛何須怨楊柳"出自王之渙的《出塞》,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
全詩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湧澎湃的黃河,發源於雲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詩常用詞,通常與“孤”相連用(如“一片孤雲”、 “孤帆一片”等等),這裡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 《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須怨”。這種寬解語,著實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詩的絕唱。
-
8 # 半庭秋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應該是寫甘肅酒泉,河西走廊,嘉峪關一代的風光。
-
9 # zx鑫哥愛你
"羌笛何須怨楊柳"出自王之渙的《出塞》,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
全詩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詩旨在寫涼州險僻,守邊艱苦。詩的首句,寫洶湧澎湃的黃河,發源於雲端,突出其源遠流長,展示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次句寫涼州城的戍邊堡壘,地處險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詩常用詞,通常與“孤”相連用(如“一片孤雲”、 “孤帆一片”等等),這裡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遞轉,寫所聞。羌笛奏著《折楊柳》的曲調,勾起征夫離愁。唐時有折柳贈別的風俗,因而見楊柳而生愁,甚至聽 《折楊柳》歌而生怨。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無法折柳寄情,聽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凍”、“征戰無期”、“歸家無望”。然而,“怨”也罷,愁也罷,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須怨”。這種寬解語,著實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尋味,不愧為邊塞詩的絕唱。
-
10 # 聽雨8950789
明代著名詩人王之渙七絕律詩,形容鎮守在玉門關的邊防戰士們思鄉之情。
筆笛何須怨楊柳,
鴻雁傳信寄鄉愁。
回覆列表
我覺得可以用來寫國際新聞,或者用來形容關係。或者來形容一方的水土。也是帶有一些個人的感情色彩。
出自王之渙的《涼州詞》。稍稍研究一下作者當時的心境,當時的處境。仕途的失意,一波三折。被貶涼州,直舒心中的不快。究竟什麼時候作者的春天才能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