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向北方528
-
2 # 黑白雙色球
最近幾年,各類新型理財產品不斷出現,這也讓理財市場漸漸變得混亂,許多不合法的理財公司混雜其中。理財產品合法嗎?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一、公司規模
一般來說,大型理財公司都是合法的,也是消費者投資理財的首選;但對於新出現的,註冊資本不高的理財公司,消費者就要警惕了,很有可能這類公司就是不合法的。
大型融資管理公司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
隨著金融業的發展,銀行不再是單一的存款和貸款,還有很多理財類產品,它不僅為銀行拓寬了籌資渠道,也給廣大居民投資理財提供了更大選擇空間,實現了多元化理財。但是,問題大多數並非出現在產品上,而是有些人的銷售行為違規,甚至違法。最典型的是虛假理財或飛單理財,以及違規銷售銀保產品。
由於個別銀行存在管理漏洞,曾經發生過虛假理財和飛單理財。所謂虛假理財,就是個別銀行工作人員打著銀行旗號,以個人名義對客戶以高息為誘餌,吸收客戶資金用作自己投資或生活揮霍。
二、從理財產品本身來鑑別:
1、鑑別理財產品合法性。
目前社會上有不少機構打著銀行理財產品旗號,實際上銷售的卻是違規產品,通常以高收益誘導客戶,任何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目前大多數保本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不會超過百分之五,如果一個產品年收益超過百分之十還承諾沒有任何風險就特別值得警惕了。
2、年化收益不是產品收益,很多產品標明收益率實際是以一年為基準的,實際支付收益則以產品期限計算,這常常成為理財產品銷售機構誤導投資者的噱頭!
3、理財產品銷售機構會強調產品如何高回報低風險,但實際風險不小。有投資物件市場風險,如股票投資。有來自代理人即產品創設和銷售機構的道德風險,還有機構內部控制不力給投資人造成損失的風險,如前述湛江信達案就是證券公司內控不到位所致。
4、購買過程需謹慎。我們到商場買東西都講究錢貨兩清,因為我們對這個流程比較清楚,而通常我們對銀行的手續和流程比較模糊,又基於對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任,很少認真稽核程式是否安全,這在相關機構內控不嚴時極容易被內部人員利用。
回覆列表
本人覺得,理財產品和存款有著本質區別,任何理財產品都有風險,投資理財需謹慎,對於大街小巷的宣傳,銷售,本人不贊成,因為宣傳只說明收益,其他的一帶而過。本人建議理財產品透過銀行,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可以透過支付寶等正規渠道購買,做到風險評估,量力而行最棒,切忌盲目追求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