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凰山下鳳凰遊
-
2 # 萬景路萬眼看日本
明治維新初期可以說日本正處於一個激盪的變革年代,結束幕府統治,成立新政府,廢藩置縣,引進西方文化、技術等等一系列變革,可以說讓日本人眼花繚亂了。福澤諭吉於1875年寫的《文明論之概略》出現的譯語“文明開化”一詞兒成為了當時的流行詞時髦語,真是人人講開化,爭相吃牛鍋(據說當時如果不吃牛鍋就會被認為是老土、不開化),整個日本呈現出一派土的土、洋的洋以及土洋結合的怪世相。
任何一個時代,如果要問那個時代的普通人之生活,也都得要從吃穿住行幾方面說起,明治初期亦然。那麼,在明治初期那種大環境下的日本普通人之吃穿住行,具體又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江戶人吃些什麼。與上流社會已經開始流行吃西餐喝洋酒相比,普通江戶人就沒有那麼奢侈了,主要還是以味噌湯、米飯為主的和食,不過,借文明開化之“西風”,奉明治大帝之玉旨,千餘年不識肉滋味(天武天皇在675年頒佈《肉食禁止令》)的江戶庶民也開始流行吃“牛鍋”了,即我們現在說的“壽喜燒”,也就是把牛肉、蔥段、烤豆腐、魔芋、味噌、醬油等放在一起煮燉的鍋料理。
此外,在銀座還開了一家叫做“木村屋”的麵包店,木村家的豆沙麵包在明治初期成為了江戶最人氣的洋麵包,讓我們跌破眼鏡的是,直至今天,這家一個世紀前開業的麵包老店,依然是顧客盈門每日排長龍,與當時相比,除了服飾不同之外,熱鬧景象幾無異處。
若說明治西化對日本人食生活的改變,還有一件必須提的,那就是受西方餐桌進食的影響,明治初期不久,日本人也開始了一家人圍坐在榻榻米上的矮腳餐桌前一起吃飯的進餐模式,至矮腳餐桌出現為止,一般日本的家族成員都是每人一份單獨用餐的。
再來說說明治初期江戶人的衣著。當時江戶的上流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以及軍人等,早已迫不及待的洋裝穿在身,心也不是日本心了。但一般的庶民還是以和服便裝為主的,而且即使是穿洋裝的人回到家裡還是會換上和式便裝的。明治政府當時還頒佈了《散發令》,不允許男子留長髮,這個倒是統一的,一下子,日本人的和式腦袋全變成了西洋頭,日本人民不習慣呀,所以,當時日本男性開始流行戴一種叫山高帽的帽子,就是圓邊禮帽,所以,當時和服禮帽還成了江戶男子的一道土洋結合的風景線。
至於女性也開始出現了染髮、穿長筒皮靴、戴披肩圍巾等等時髦的裝束,尤其是有些長靴、西式長裙上面的和式上裝,或西式上裝下面和式褲裙的打扮也出現了,這則又是當時江戶的一道女式土洋結合的風景線了。
說到明治初期日本人的居住環境,雖然西式建築已經開始流行了,比如像著名的鹿鳴館等,但那都是貴族等上流人才能玩得起的,一般庶民依然是住在老式的和式家屋裡,所以,明治初期的普通人的住居環境可以說是幾乎完全原樣的。倒是與住居內過日子需要的什物有了一些改變,比如與江戶時代的燈籠、蠟燭相比,石油燈、瓦斯燈的出現,讓陰翳的和式住宅亮堂了許多,而且,每到夜晚,銀座大街裝飾的瓦斯路燈點亮,江戶也開始有了燈火通明之處。尤其是隨著火柴的出現,簡直讓家庭主婦們樂懵圈了,要知道,到火柴進入日本為止,日本人還是一直使用打火石取火的,對於女性來說,也算得上是小力氣活兒了。
至於行,也就是交通,日本人的效率是我們不得不佩服的,早在明治2年(1869年),日本就請來英國技師並開始進口機關車、客車和貨車了。而且在明治5年(1872年),僅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日本第一條由東京新橋開往橫濱的列車就正式運行了。僅僅相隔兩年,在明治7年の(1874年),西日本的大阪和神戶之間的鐵路運輸也開通了,此後,日本的鐵道交通就開始逐漸在全國主要都市之間慢慢鋪展開來了。當時的日本人看火車很像海上運輸工具蒸汽船,於是就給火車起名為“陸蒸汽”,乃為陸上的蒸汽船之意。此外,在城市裡,日本人除了引進西方的馬車外,還改良出了自己的人力車用於城市內的交通,這些都大大方便了當時人們的出行。
不過,總而言之,從明治初期普通日本人的吃穿住行來看,日本傳統和式還是佔大多數的,畢竟是文明開化之初,普通人力有未逮嘛,稍微富裕的則是和洋結合的多一些,至於完全西化的,那都是貴族有錢人才能玩的起的。
-
3 # 布萊克懷特
從稅收負擔的角度看,普通百姓的生活比以前會更艱難。
明治政府在建立的過程中,經歷了西南戰爭,開支巨大。政權穩固後,開展明治維新,主要是振興工業、強化軍事力量,都需要大量的政府支出。但是這個時候,日本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國,而且由於當時日本已經和西方列強簽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關稅不能自主。因此,開源的渠道只能瞄準農民和工商業者。
首先是地租改革。地租改革確定了每家每戶固定的納稅額,並且將實物地租改成了貨幣地租,這有利於減少政府徵稅成本。新的地租負擔比幕府時期沒有下降,甚至由於從實物地租改成貨幣地租,價格波動會給農民帶來新的風險。1875年之前,日本的地租收入都佔國家稅收的80%以上。
其次是增加各類消費稅。1872年,日本設立國有銀行。1976年,日本國立銀行開始發行不可兌換重金屬的紙幣。由於鑄幣稅來得太容易,日本國立銀行大肆發行紙幣,加上西南戰爭爆發增加籌措軍費的需要,日本的紙幣發行量大大增加,導致嚴重通貨膨脹,4年內物價上漲兩倍。由於作為主要國稅收入的地租為固定地租,因此,物價上漲實際上減輕了自耕農和地主的負擔,但是減少了政府收入,對佃農的收入影響不大,因為佃農本身就沒有多少生產剩餘。但是政府已經不敢增加地稅,因為日本存在大量佃農,這些人除去給地主的地租、給國家納稅外,已經沒有剩餘收入,一旦增稅,必然激起反抗。因此,1881年後,日本政府開始增設酒稅、菸草稅、糕點糖果稅、恢復醬油稅,這些都增加了普通人的生活開支。
最後,日本政府製造通貨緊縮,增加農民負擔。1883年開始,日本規定銀行停止發行紙幣,從而減少紙幣流通量,導致物價下跌、通貨緊縮,城市工薪階層的實際收入上升,生活水平改善。但是,作為主體的農民,以及工商業者的收入卻顯著下降。
回覆列表
普遍的回答都是明治維新時期,百姓 的生活很苦,像什麼男女共浴啊。在這裡放幾張圖片,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