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陰曆,這個陰曆,其實是"黃曆"、"夏曆。一年也並不是只有354天,還要考慮平年、閏年等因素的影響。
宋代在三百餘年內頒發過18種曆法,其中以南宋楊忠輔制定的《統天曆》最優。《統天曆》取回歸年長為365.2425日,是當時世界上最精密的數值,歐洲著名的《格里高歷》,即當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其迴歸年長亦取365.2425日(公元1582年頒發),但比《統天曆》晚了383年。
其實,宋代讓人羨慕的是一年假期之多,大概有一百多天吧。
宋人筆記《文昌雜錄》裡有詳細介紹:“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這個合計休假日數似乎有誤):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百司休務焉。”
可以看出,宋代的法定節日挺多的,國家在這些節日都要放假,其中元日(春節)、上元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5個大節各休假7天,合計35天;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7個節日各休3天,合計21天;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春社、清明、上巳節、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21個節日各休假1天,合計21天;宋代每個月還有三天旬休,一年合計36天,加起來,共有113天。與現在的節假日天數差不多。
古代用陰曆,這個陰曆,其實是"黃曆"、"夏曆。一年也並不是只有354天,還要考慮平年、閏年等因素的影響。
宋代在三百餘年內頒發過18種曆法,其中以南宋楊忠輔制定的《統天曆》最優。《統天曆》取回歸年長為365.2425日,是當時世界上最精密的數值,歐洲著名的《格里高歷》,即當今世界通行的公曆,其迴歸年長亦取365.2425日(公元1582年頒發),但比《統天曆》晚了383年。
其實,宋代讓人羨慕的是一年假期之多,大概有一百多天吧。
宋人筆記《文昌雜錄》裡有詳細介紹:“祠部休假,歲凡七十有六日(這個合計休假日數似乎有誤):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慶節、上元節同;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各三日;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社(春社)、清明、上巳、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社(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各一日;上中下旬各一日……百司休務焉。”
可以看出,宋代的法定節日挺多的,國家在這些節日都要放假,其中元日(春節)、上元節、寒食節、天慶節、冬至5個大節各休假7天,合計35天;天聖節、夏至、先天節、中元節、下元節、降聖節、臘日7個節日各休3天,合計21天;立春、人日、中和節、春分、春社、清明、上巳節、天祺節,立夏、端午、天貺節、初伏、中伏、立秋、七夕、末伏、秋社、秋分、授衣、重陽、立冬21個節日各休假1天,合計21天;宋代每個月還有三天旬休,一年合計36天,加起來,共有113天。與現在的節假日天數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