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煮酒看茶聊文史
-
2 # 老周讀春秋
第一,張士誠的性格。吳晗在論明史中評價張士誠“生性遲重,不多說話,但沒有一定主見,只想守住這塊基業,怕冒險吃虧出差錯。大將大臣們都是方面走私鹽時的好兄弟,做錯事以致打敗仗,也不忍責備,賞罰不明”。這是致命弱點。
第二,軍事才能不夠,眼界狹窄。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龍灣在鄱陽湖開戰時,張士誠隔岸觀火,也不知是不敢還是不願出兵朱元璋,這都給朱元璋提供了最好的幫助。不管是朱元璋勝還是陳友諒勝,張士誠都將會是死的最慘的。
第三,人才不足。朱元璋文臣武將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不多說,我只提一個朱文正。陳友諒號稱六十萬大軍圍攻洪都,朱文正率領幾萬人堅守85天,了不起的一戰啊。
朱元璋後來評價張士誠和陳友諒的話我覺得比較中肯。士誠最富,友諒最強。友諒志驕,士誠器小。
-
3 # 玉樹臨風的九郎哥哥
張士誠是鹽販子出身,骨子裡淌著根深蒂固的小商人血液,他沒有爭奪天下的雄心,雖然佔據了天下最富庶的地盤,但是隻為謀求自保,過自己的安穩日子,你不來打我,我就不管你。但你只要來打我,我就跟你玩命兒。這也就是為什麼至正十四年,脫脫親率百萬大軍伐高郵,一樣沒有啃下張士誠這塊硬骨頭的原因。若是張士誠真有雄心,朱元璋受到兩面夾擊,就算依舊能脫穎而出,也必定會消耗很多。
而朱元璋是個洞察世事的天才,真的,我感覺除了天才這個詞,沒什麼可以評價他對於時局的把控能力。陳友諒和張士誠都是朱元璋前進路上的阻礙,先打誰的問題,需要極強的戰略眼光和決斷。朱元璋賭定了張士誠的這種只圖自安的小家子氣,賭定了自己一旦跟陳友諒開戰,他也就是趁機撈點兒小便宜,不會真正參與進來,自己也就不會遭遇腹背受敵的情況。所以,朱元璋在後顧無憂的條件下先打贏了陳友諒。
這時候雙方的實力已經完全不對等了,大勢所趨下,就算張士誠意志再堅定,再擅長防禦,也沒有可能擋住朱元璋了。
張士誠貪圖的是小便宜,朱元璋則有大局觀的戰略眼光。如果張士誠經營著一家民營企業,也許他會成為鄉鎮企業老大,但不會具備上市資格。而朱元璋的眼光就是全球首富。
回覆列表
張士誠生於販鹽世家,也算的上是富裕的人家,但是當時張士誠反叛的時機不好,恰逢當時元朝宰相脫脫統帥百萬大軍南下平定叛亂。張士誠就成為了出頭鳥,眼看張士誠要被脫脫抓到的時候,脫脫被皇帝調了回去,隨機就被殺死了。從那以後張士誠也就安全了,元朝再也沒有組織過強有力的進攻。當時的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跟隨著劉博通反元,當時的張士誠控制著江蘇東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區,可謂是當時整個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了。張士誠是個愛民如子的人,在他統治時期,輕徭薄賦使得百姓過上了難得的好日子,但他就是因為心太軟,所以不適合做一位統治者。當時朱元璋和陳友諒決戰,雙方都曾拉攏過張士誠,但是張士誠閉門不出,拒不迎戰,就這樣他眼睜睜的看著朱元璋吞噬了陳友諒的部隊。攻打完陳友諒之後,朱元璋直接揮師南下消滅了張士誠。
如果說敗的地方,就是缺少一個梟雄的心,無法審時度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