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森466

    清官不需要生活嗎?就算要求名,前提不也是需要你能夠活下去?只有活者,你才有追逐名利的機會,死了,你什麼也不是!

  • 2 # 宸哲

    在古代,因為貪婪是本性,而求名則是更高一層次的精神需求。

    所以大多數的人會在取得一定權力之後,首先追求的是利,其次的才是求清名。

    古往今來,中外莫不如是。

    比如有的人會說,那為什麼國外的貪官會比較少。但是可能忽略一個很重要的情況,若國外全是清官,那些什麼家族什麼家族就不會存在。

    因此可以說,求利的標準放在全世界都通用,只是有一些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時也會去求全,而不會過於貪婪。

    正如某說:能為老百姓辦一件實事,也就夠了!

  • 3 # 聽三哥說歷史

    謝謝邀請。我認為,當清官固然可以名留青史,但一個人當清官的所遇到的“困境”並不是一般人能解決的,所以大多數官員寧願隨波逐流、同流合汙,其中一些官員從貪汙中嚐到甜頭,貪慾越來越大,最後落得抄家倒臺、身敗名裂的下場。比如明代的嚴嵩、清代的和珅。

    古代官員為什麼大多脫不一個“貪”字,是因為他們當官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個人和他的家族的特權地位和利益享受。自古以來,我們的政治、社會組織和我們的文化都是以家族為本位的。一個讀書人透過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常常是以整個家庭或家族的力量作為後盾的,而一旦考取功名,便成為整個家族的榮耀。做官三輩爺,不但誥封父母,蔭及妻子,而且親戚鄰里也沾光。這麼多人都需要照顧幫襯,單靠官員的俸祿是遠遠不夠的,除非他非要做個兩袖清風、六親不認的清官。更何況上級要奉迎,要打點,迎來送往,都需要花錢。得罪了上級,即使有政聲、得民心,也難得到升遷。

    在古代,不但有貪官,連有些皇帝都貪汙。漢靈帝就喜歡賣官聚財,對各種官職明碼標價,“二千石”的官賣錢二千萬文,“四百石”的官賣四百萬文,但也可以討價還價,打折扣。有個叫崔烈的人交了五百萬錢當上了司徒,過了些日子,靈帝還和左右說,這官賣得上當了,當時要一千萬的話崔烈也會答應。從另一方面看,這些買官的人也必定透過搜刮百姓和貪汙來撈本,他們花錢買官的目的更是為了聚斂錢財。

    歷史上肅清貪汙、整頓吏治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厚祿,給官員豐厚的俸祿讓他們有比較體面的生活;一種是嚴刑,國家制定嚴苛的法令制裁貪汙者。

    宋代官員的俸祿最厚,有錢有米還有田,當時的人說,政府對百官加恩唯恐不足,而向萬民斂財不留其餘。不過,宋代官員即使享受了厚祿,到後期吏治也日益腐敗。

    實施嚴刑最典型的是明代。明太祖朱元璋用重刑治國,對待貪官汙吏,重則處死,輕罰也要充軍或苦役,對眾官吏有相當的震懾作用,但效果並沒有維持長久,後期腐敗更甚於宋代。

  • 4 # 惜緣小歷史

    對於這個問題,我借用某名著裡面的一個故事來回答!

    “有多遠滾多遠,年年科舉都名落孫山,讓我資助給你的錢糧都打了水漂”說話的人膀大腰圓,正在用刀切豬肉,而捱罵的是個蓬頭垢面的讀書人。受到侮辱的讀書人原本打算扭頭就走,但空無一物的鐵鍋和翹首以盼的老孃,還是讓他硬著頭皮繼續等下去。事情的轉機在於一個女子的到來,女子是讀書人的媳婦,也是胡屠夫的女兒。拗不動女兒的說情,胡屠夫還是給了點錢糧。走在路上的讀書人小心翼翼,但其他人遇見他還是像躲瘟神隔的遠遠的。一路落寞的回到家裡,把錢糧交給了老孃後。徑直走到一個小屋,外人覺得此屋很黑暗,於他而言卻是“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已想不起是第幾次去老丈人家借錢糧,已想不起老孃的白髮在何時又多了一根!看著滿屋的書籍,暗下決心一定要考科舉當官掙錢,讓瞧不起自己老丈人刮目相看,讓白髮斑斑的老孃過上幸福的生活,讓不離不棄的媳婦當上誥命夫人!

    時隔不久,范進終於考上了舉人,有了當官的資格,當喜訊傳遍大街小巷的時候,感覺世界都變了。先是躲他猶如躲瘟神的街坊鄰居送來了雞蛋,隨後門口又有人扯著嗓子喊道:“我的好姑爺你真厲害,不愧是我的乘龍快婿。”邊說著邊往裡屋走,左手提的是8斤腱子肉,右手拎的是3貫銅錢,范進把老丈人迎回了家裡,吃飯的時候,老丈人還破天荒的為范進倒酒,其媳婦也是主動去廚房幫婆婆幹活!約摸著過了一個星期,本地有名的張鄉紳也前來拜見,先是分主賓落座,然後喝茶寒暄,最後張鄉紳從袖口掏出了一個信封,裡面是50兩白銀。對范進說:“承蒙不棄,這點心意你要收下,不收就是看不起我。”看著張鄉紳的話,盛情難卻的范進只好裝進了口袋。

    根據上面的故事,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一,讀書人當官前,很多都是一貧如洗的。所以為了償還錢糧,都需要利用職務之便撈錢;二,官場上講究黨同伐異,不想被排擠貶謫,只好同流合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年28歲單身再去找物件難嗎? 先安排工作再去找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