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T人劉俊明
-
2 # 芝罘稻
多的很,不過大都是做成控股子公司,後孃養的,進去了跟進私企差不多
我去過兩個,同一棟大樓裡,還是這個國企自己冠名的大樓,人家的食堂只對內部員工開放,子公司雖然是控股公司,也得老老實實訂外賣。其他的停車場、保潔、安保什麼都貴一大茬
-
3 # 宋朝六先生
國企特殊評價體系造成的。國企評價體系淨利潤,淨資產,營業收入,就業人數可能是最大的四個評價指標。即看一項投資能不能在2-3年內帶來淨利潤,增加淨資產,營業收入能不能增長進入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能不能擴大當地就業人數。網際網路企業則一開始沒有淨利潤,如騰訊網易京東等都是虧損了5-6年甚至10來年才有淨利潤,淨資產方面網際網路企業收購估值高,而會計上的淨資產低。如網際網路企業淨資產就是電腦,還有軟體等,領導一視察,不像鋼鐵企業或者裝置製造企業一去就看到巨大的機器和廠房,心靈很震撼,網際網路企業沒有這種效果。支付幾十億收購一個網際網路企業人數可能才不到1000人,辦公場地就是幾棟辦公樓。網際網路企業最重要的技術人員和專利技術,使用者規模等根本無法在財務報表中體現。因此,收購網際網路企業會造成很大的商譽,而商譽這個玩意兒說不清道不明,極易出事,一出了事情,當初決策的領導即使好心也是百口難辯。所以收購網際網路企業在國企賬面上很難得到多少淨資產,反而形成巨大商譽,不符合國企考核任務。所以國企考核中運用傳統企業評價體系評價網際網路企業,自然會很容易形成把初期無利潤,無淨資產,就業人數少的網際網路企業排除在外。
-
4 # 萬事皆空70
國企做不了網際網路是因為國企無法創新,
以國企的體制是無法適應網際網路行業的,網際網路需要一個奇思妙想,把他變成現實,國企無法做到,國企等級森嚴,各司其職,不鼓勵員工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就行,就算有某個員工有自己的想法,也實現不了,因為無法調動資源,哪怕是領導人物也不行,萬一這個專案失敗了,承擔不起責任,既然這樣,誰敢去做未知的事情?
網際網路天然上適合私企去做,一個創業專案被風險投資看上,迅速跟進,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也可以接受,本來就是一個風險投資的專案,承受風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只要投資流程沒問題,也不會有人被追責,風險投資的專案中只要少數成功了,就可以大賺特賺,軟銀投資很多專案,但是隻要阿里成功了就行,
-
5 # 大嘴大叔007
缺點,守舊,臃腫,拖拉,沒有責任心。這是體制造成的。優點,他可以執行國家的戰略,穩定國家的經濟。調劑收入差距太大。
回覆列表
應該說純粹的網際網路國企比較少,但是具有國資背景的網際網路企業卻並不少。網際網路企業的股權結構往往都是多元化的,有民營資本也有國資或者外資。但是,網際網路企業的投資結構中,往往是民營資本或者外資長期佔據著主導地位,這也是一個比較顯著的特性,在我看來導致這個結果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網際網路領域從大的結構上劃分屬於科技服務領域。對於服務領域,國家歷來都提倡民營企業大量發展,促進服務領域的繁榮。不僅是網際網路領域,在傳統服務領域國資的佔比也比較小。
第二,國資更注重涉及到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在工業、能源、金融等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行業中,國資佔據著主導的地位,這也是由我國的制度所決定的。當然,現在國家也開始鼓勵民營資本加入到一些傳統領域的投資中。
第三,網際網路領域的投資往往具有巨大的風險。網際網路領域雖然能成就一些體量很大的公司,但是也容易產生巨大的經營風險,對於國資來說,投資網際網路企業需要考慮到更多的因素,包括政策因素等等。
基於以上原因,國資往往會對具備一定規模的網際網路公司投資,一方面會助力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會從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中獲得收益。現在國資背景的很多大型企業也開始試水網際網路企業,比如很多銀行陸續開設了服務於金融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相信未來國資會繼續助力網際網路企業的發展。建設銀行在2018年還上線了新一代服務於金融領域的科技系統,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平臺,為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服務。
如果有網際網路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諮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