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開顏

    高堂應該有兩個意思,一個是高大檁立的廳堂,正房正屋,古時候人們居所內的寢臥也分尊卑,一般父母健在都有父母住,父母不在兄嫂住,所以也稱父母為高堂,曾經也疑惑過這首詩中所指的白髮到底是自己,還是感嘆父母生白髮,因為後面一句是朝如青絲暮成雪,可以理解為我站在這空蕩蕩的大堂之上,照鏡子發現自己滿頭白髮,悲切不已,時光飛逝,還未成名卻瞬間白頭的意思。

    但是古人作品中有不少用高堂來代指雙親的詩,例如唐朝韋應物 《送黎六郎赴陽翟少府》詩: 只應傳善政,日夕慰高堂。韋應物送別黎六郎時,贈言道,你要做一個清明的好官,每天都要讓自己的父母感到寬心和安慰。

    還有唐朝詩人韋莊有一首五律,詩中有:千里高堂尚倚門,忘記名字了,大概意思是你要好好努力,父母在千里之外每天倚著門框盼你功成名就,所以高堂明鏡悲白髮,理解成:最傷心的是父母照鏡子已經有了白頭髮,子欲孝而親不待,趕緊吧,因為朝如青絲暮如雪啊!也完全正確,古詩因為句子華美,精煉,詩人抒發的情感也很豐富,所以我們理解起來可能會多重意思,本來文人就是人格分裂症多一些,那麼你就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認識就好了,也不是什麼壞事,不過考試的時候還是要標準答案的,聽老師的考100分哦

  • 2 # 徐jidong

    這是詩人李白【將進酒.君不見】裡的其中兩句詞,詞中高堂對應明鏡,在這裡敘說的高堂不是指父母,應是字面的意思,應該是堂屋,就是現在的客廳。高堂明鏡可以理解為放在客廳裡的鏡子。

  • 3 # 自由行走w

    高堂:是古代社會對父母的代稱。在古代的家庭裡,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稱為堂屋,處於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頂相對比其它房間略高,所以古代的子輩為尊敬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說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的居住或代稱父母。

    《將進酒》唐代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秋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說起《將進酒》便引起我的興趣!《將進酒》是我學習詩詞初期接觸到的一首詩,其中有兩句經典詩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說每一個人的出生都一定有自己的價值和意義,黃金千兩就算一揮而盡,它也還是能夠再得來。令一句是最豪邁,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句“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也是出至唐代詩人李白的《將進酒》,這裡的“高堂明鏡悲白髮”是感嘆高堂鏡子裡的自己滿頭白髮,悲切不已,時光飛逝,還未成名,卻瞬間白髮,而非指父母。

    詩詞解析、圖片均來自古文網,在此感謝!

  • 4 # 溪水淙淙11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這句話是出自於唐詩李白的名詩《將進酒》。當時,李白在與岑勳等故人作客嵩山時,以酒興詩,借酒澆愁,感嘆人生易老。藉機抒發出自己懷才不遇的“憤青”心態。也是李白感嘆人生在時間上,匆匆流過而不可逆轉的無奈。

    句中的“高堂”兩字,自古至今都是對長輩父母的尊稱。現今,在結婚典禮中主持人仍然在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送入洞房。”

  • 5 # Khy1厚德載物

    詩人李白寫的這兩句詩,從詩面分析看,[將進酒君不見]

    [高堂明境悲白髮,]

    [朝如青絲暮成雪。]

    高堂應該指的是父母長輩,這裡寫的高堂明鏡悲白髮其意說明了不是朝堂大庭,而是意境中寫指長輩父母!

  • 6 # 日月詩語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出自《將進酒》唐•李白

    君不見,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

    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古人說話很是講究,很含蓄,也有很多忌諱。特別是對稱呼更是精細,所表述的物件還是很明瞭的。而現代的我們屏息了繁瑣,直接稱父母,沒有古人裡面所體現的高大正堂了。

    高堂是古代社會對父母的代稱。在古代的家庭中,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稱為廳堂,處於家中的重要位置,所以古代的子輩為尊敬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說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的居所或代稱父母。

    筆者覺得能稱謂高堂的家境一般都會很福足。相對普遍老百姓住的地方是低矮破舊的茅草屋,那就與高堂拉不上關係了。子女在外紿人打工,幹粗活,也未必能說或敢說高堂,以免被人恥笑,找不痛快。對普遍老百姓來說,高堂稱呼是一種奢望,高堂不是誰想說,想喊出聲的隨心所欲的詞彙。

    如《勸學詩》宋•趙恆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這裡的高堂就指高大正堂華屋了。

    又如《招魂》先秦•屈原的“像設君室,靜閒安些。高堂邃宇,檻層軒些。”這裡的高堂也是指高高的大堂深深的屋宇,欄杆圍護著軒廊幾層。

    “悲帷翠帳,飾高堂些。紅璧沙版,玄玉梁些。”這裡的高堂也是指裝飾那高高的殿堂。

    再如《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唐•白居易的“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這裡的高堂就指父母了。終於知道君的家是不能夠住下去的,可是奈何離開家門卻沒有去處。難道我沒有父母高堂嗎?我的家鄉也都是親人。

    所以,高堂有時指父母,在此指高大的廳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6GB記憶體比4GB記憶體優秀多少?值幾百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