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期,商人選擇把牛奶倒入河裡,那麼商人這樣的做法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呢?
15
回覆列表
  • 1 # 清風與明月a

    別說美國了,咱們中國也經常發生這樣的事情。大蒜說了蒜薹就幾分錢1斤,不過油錢都扔到地裡了。南方的小柑橘豐收啦,也是不夠油錢全部掉在河裡啦!

  • 2 # 華爾街瘋投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複雜,但總體說來,就是西方經濟學一直強調的市場調節失靈了,也就是所謂看不見的手不再發揮作用,這樣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需求和供給端無法有效匹配,缺牛奶的人喝不到牛奶,但賣牛奶的人又賣不掉。

    我們把事情分開來看,小時候教材告訴我們,那是萬惡的資本主義,寧可倒掉,也不賣窮人,這樣的說法本身是有問題的,沒有商人不願意減小損失,而商人這樣選擇的原因必然是有其無法承擔的成本,例如倉儲成本、銷貨成本、清理成本等,也就意味著商家如果不選擇倒掉,將會負擔更多的支出。(即使你要折價賣掉,也要支付渠道的相關費用)。

    而作為需求端,即使需要這樣的牛奶,但因為中間渠道完全失靈,市場上找不到供貨的人,也許是因為服務業的蕭條,租金太高,或中間渠道商已無力負擔銷貨成本。

    馬克思用剩餘價值理論,作出了一套符合邏輯的解釋,簡單說來,就是透過看不見的手會造成一個必然結果,就是貧富差距的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時,有錢人的消費速度無法匹配其財富積累的速度,即財富積累速度遠大於消費速度,同時商人對未來的預期不看好,導致投資動力不足,將現金放在賬上,不去購買裝置,不去僱傭工人,而工人就面臨失業,失業後,即使對低端消費品也慎重選擇消費。

    所以所謂的值得與不值得,都是相對的。

  • 3 # 策略管家

    發生100多年的事,當時整個社會方方面面到底怎麼樣了?恐怕不是單純一些文字記錄,或資料,或圖畫能記得清的。其實現在也有很多例子,經常影響CPI的豬肉,蒜你狠,豆你玩,經歷的過山車也不少。從我們中間,從當下生活中,感受經濟變化,比一直拿著過去的事去比較更好。典型的中國的房價,每天有那麼文章,有幾個能說的明白的。就算在過去20年估計也只是從一個方面去分析。這些牽扯到政治,經濟,民生,各利益方的角逐,多麼旁大的體系,牽扯其中各方矛盾的心情又有幾個說的清。

  • 4 # 品茗41276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前幾年有的地方樹上果實爛掉沒有人採摘,而市場上水果依然相對的貴。為什麼?還有地裡的蔬菜爛在地裡沒人收割。難道這些都不是錢嗎?這些可是農民的血汗啊!難道不能便宜賣嗎?其實,只要你給錢,甚至不給錢都讓你採摘,因為處理這些都是需要成本的!

  • 5 # 大貓財經

    值得,免費送給沒錢的人,會讓沒倒掉的牛奶更加賣不出去,沒錢的人付錢又拿不出來錢。

    這個不是降價就能有什麼大作用的,那個大蕭條時代,大多數人是真的沒錢。那時候商品不是沒有生產,恰恰相反,那段時期美國的農業和工業都在快速發展,生產只有過剩沒有不足。

    然後遇到經濟危機,物價瘋狂下跌,這就會出現一種情況,越生產越虧損,於是開始大規模裁員,就產生大量失業人口,這些人就沒錢,便宜了他照樣買不起的。

    牛奶比較特殊,是食物,不像其他工業品大家不一定需要。但是對於商人來說,沒有義務要給窮人免費送東西,這個屬於強迫或者道德綁架了。而且要送的話,送一次還不好使,還得經常送,這樣只會導致一個結果,就是等到某天修改政策說我們不送了的時候,民眾就會覺得上當受騙,說好的牛奶怎麼就沒了,引起憤怒甚至憎恨,得不償失。

    牛奶倒掉就跟河北這幾年逐漸停工的一些鋼廠一樣道理,都是產能出清,只有這個方法可以慢慢降低產能,達到供需平衡,所以美國的商人這麼做。

  • 6 # 酒客俊逸

    一個簡單例子,你送的牛奶,人家喝了,拉肚子,住院,賴上你怎麼麼辦,美國的法律那麼健全,搞死銷售商,分分鐘的事情

  • 7 # 土家小何

    你好這個問題

    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的經濟經歷了好幾次的經濟危機。而在這一次又一次的危機中,我們看到人們不斷的在掙扎求生,十分辛苦。然而遭遇到危機的涵蓋了許多社會上方方面面人們,他們在工作的時候都很難承擔起這種突如其來的變故,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包括一些農業生產者,這些農民們他們本身自己沒有一些危機或者時的保障方法,同時自己也不會提前進行儲蓄,所以說很難渡過經濟危機的難關。在美國上世紀經濟最低落的時候,就有不少的牛奶養殖戶遭遇了一場非常巨大的危機,在當時他們清到一桶又一桶的牛奶,卻無法出售給市面上沒有牛奶喝的人。同時他們自身的經濟狀況也非常危險。那麼為什麼他們寧願把這些牛奶全部倒掉,也不願意將這些牛奶出售給需要的人呢,難道當時的人們就這麼難以互相理解嗎?

    事實上並不是他們不願意將牛奶出售給這些市面上的人。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是中間的環節出了差錯,導致牛奶的收購商不斷的壓低價格,而他們甚至無法承擔起運往市區的運費,從而就導致中間的運輸鏈條斷裂,讓這些牛奶無法出售給真正需要的人,而讓他們在中間的過程中花費了不少的雜費。

    同時,牛奶這種東西保質期本來就短,在上世紀還沒有開發出讓牛奶能夠長期保鮮的方法,所以牛奶總是在生產出來之後,很快一段時間就需要運到市場上,工人們享用,而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大部分牛奶廠的主人卻無法與這些收購商達成共識,從而導致這些牛奶只能直接被倒掉,因為如果中間要運輸到城市中的話,按目前的牛奶收購價格,他們是會虧本的。

    但現在的國內,也常常會有不少地方的果農發生這樣的情況,同時在這些果農看來,與其花費如此多的中間環節的費用運輸到城市還不如直接就地倒掉,畢竟很多農民光是支付採摘費用,就已經是完全虧本了。所以他們也只能讓這些水果全部都在田地裡腐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遇到過最有教養的人是什麼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