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四川農村朱哥

    是穀粒瘟,該病重在預防,一旦發生很難防

    治,在水稻破口前和齊穗期,各用三環唑預防

    一次,都能達到預期效果。在發病初期,選用

    稻瘟醯胺、稻瘟靈、咪鮮胺、富士一號+有機矽

    +磷酸二氫鉀噴霧防治,間隔5-7天再噴一次。

  • 2 # 農人阿橋

    造成水稻秕粒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些天氣不可抗因素之外,還有一些因素是我們可以改變的,那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水稻秕粒的防治方法吧。

    水稻秕粒的防治方法

    一.加強水稻抗逆性引種試驗,選用結實率高的品種。一般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的品種通常結實率也高。在生產上,應選用耐寒或耐熱、耐肥抗倒、抽穗整齊、後期不易早衰、抗病蟲力強的品種,遇到不良環境可減少影響,保證有較高的結實率。

    二.適期播種移栽,避開高低溫的傷害。因地制宜,安排好播種季節。早熟品種不宜過早播種,以免穗期遇到低溫,增加空秕粒。晚熟品種不宜過遲播種,以免後期遇到高溫伏旱而影響結實。

    三.合理密植,科學施肥澆水。防止過早封行,影響通風透光,造成後期貪青、早衰,營養失調,為水稻穗粒的形成發育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提高結實率,促使穀粒飽滿。

    四.及時採取應急措施,減輕損失。水稻在孕穗到抽穗開花期如遇到高溫或低溫,應及時採取防禦措施,減輕為害,提高結實率。孕穗期或抽穗揚花期如遇20℃以下低溫,應及時灌深水保溫,效果較好。抽穗揚花期遇35℃以上高溫,可採用日灌夜排深水,可適當降低溫度,提高相對溼度,有利於提高結實率。

    五.根外噴施磷、鉀肥。在高溫或低溫出現時,根外噴施3%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增強稻株對高低溫的抵抗力,有利提高結實率,增加千粒重。

    以上就是介紹的幾種預防水稻秕粒的防治方法,為了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一定要做好水稻秕粒的預防工作。

  • 3 # 墨小貝杞緣

    稻穗上部分穎花穎殼變褐紅色、長黴等現象,在生產上發生很普遍,部分田塊發生嚴重。通常穎殼發紅的穎花能正常灌漿結實,對最終產量影響不太大。據有關專家分析,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水稻抽穗期至灌漿初期陰雨天較多,穎殼受機械損傷或田間稻飛蝨刺吸危害造成的。簡訊中所說的稻殼發紅的現象,應該是指這種現象,發生嚴重時,可以考慮噴施咪鮮胺、甲基硫菌靈、鹼式硫酸銅(銅高尚)等藥防治。 井岡黴素、毒死蜱等藥使用不當,如藥液濃度過大、用藥量過大等,可能發生藥害,致水稻穎殼上產生褐紅色斑等症狀。發生藥害時,通常整穗或穗子某一部位的大部分穎花穎殼都受害。僅有少數穎殼發紅的穎花間雜在健康穎花之間,一般不是由藥害引起的。 提示:所有可能引起水稻穎花退化和影響水稻授粉受精、灌漿結實,引起結實率下降的因素,如天氣、藥害、營養不良等,均可能造成稻穗上部分穎花退化或不能灌漿結實而成為秕粒。這些穎花穎殼容易變成黑褐色。發現後沒有辦法讓這些穎花恢復結實。

  • 4 # 神農35

    「水稻紅殼其時就是穎殼發生褐變,一般發病輕的,穗部僅有幾個穀粒感病,發病重的,會使大部穗粒感病初為淡褐色,病菌侵入整個穀殼時為紅褐色或深褐色,通常對水稻產量影響不大,病害成度輕的不影響水稻灌漿,只是在外觀品質上,及碾米品質會產生影響,病害嚴重的會導致不灌漿,形成空癟粒,減產5%~15%。褐變穗病害對於寒地水稻來說,每年都會有不同程度發生。品種抗性對發病程度會有一定差異,」

    水稻紅殼是什麼原因?

    【發病原因】:

    ——從田間表現看,發病重的田塊,或區域性區域,均表現為氮素水平高,或井灌區田塊入水口處,通常出穗相對較晚,病且葉片,葉鞘,莖稈,枝梗,穀殼,均為為濃綠色。這也會導致穎殼組織矽質層薄,且軟弱,在惡劣天氣發生時,抵抗能力差,如,低溫多雨,大風,天氣葉片摩擦損傷,病菌易侵染,且感病相對較重。——

    【防控時期】

    ——應在水稻破口前3~4天,與出穗80%左右,分別進行兩次施藥預防。——

    【防治方法】

    1.<每畝選用3%多抗黴素100毫升,採用背式施藥,兌水20升,均勻噴霧。

    2.<每畝選用2%春雷黴素100毫升+3%多抗黴素100毫升,採用背式施藥,兌水20升,均勻噴霧。

    ——水稻紅殼是什麼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聽譚詠麟的歌的你是幾零後的?為什麼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