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蔡晧東醫生
-
2 # 心漠145678673
在百度及很多網站上很多醫生都套用潛伏期來回答這個問題,給很多接觸過這些的人造成誤導及思想壓力,而且醫學的書籍上也沒有介紹視窗期。可以搜尋“核酸檢測”是關於血液安全的文章,上面世衛組織以前的檢測方法視窗期乙肝60天,丙肝80天,艾滋病22天。而核酸檢測己經降到25天,59天,11天。大大提高了用血的安全性。所以個人覺得不管什麼傳染病三個月就可以完全排除。而不是套用潛伏期一到六個月。
急性乙型肝炎的潛伏期差別較大,45~160天,平均90天[1]。但乙肝表面抗原在潛伏期末即可檢測出來,感染後檢測不用來的“視窗期”僅在潛伏期剛剛開始的10多天內,在肝功能ALT出現異常之前就已經可以檢測出乙肝表面抗原了。急性乙型肝炎的恢復期還會出現第2個“視窗期”,這個“視窗期”在急性乙型肝炎恢復期,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後,表面抗體還沒有出現的時候,但第2個“視窗期”與第1個“視窗期”不同,雖然不能檢測出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體,但e抗原及核心抗體都可以檢測出來。另外,乙型肝炎多為自幼慢性感染,急性乙型肝炎很少見,所以乙型肝炎檢測的“視窗期”很罕見。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乙型肝炎不同,多為成年後經血傳播感染,急性丙肝病毒感染後的潛伏期大約2~16周,平均7周,潛伏期過後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升高,並出現臨床症狀。而抗HCV出現時間較晚,需要經過4~32周才能從血清中檢測到抗HCV,常常已經出現臨床症狀,但抗HCV仍無法檢測出來。從病毒感染到能夠從血中檢測到抗HCV的這段時間,被醫生稱為丙肝病毒感染的“視窗期”。在這段“視窗期”時間內,儘管血清抗HCV陰性,但實際上血液內已經存在丙肝病毒的複製,並具有傳染性。有些免疫缺陷者抗HCV可能始終為陰性,而造成漏診。
References
[1] 駱抗先. 乙型肝炎基礎和臨床. 2006. 第3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408-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