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女性之瘍
-
2 # 友劇友理
其實這個命題很大,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說,再者我構思這個命題也不是多久的時間。我只是想寫一篇有關這方面的文章贈給一位好友。起因是在昨天我得到了這個訊息“十餘載相知好友快結婚了”,也不是什麼大事情,畢竟我周圍有很多朋友同學已經結婚了,不足為奇。只是在我們一個小圈子當中我覺得她應該是屬於一個比較晚結婚的,起碼不會我們當中最早的一個,然而與我所想迥異。據我所知這位好友應該是在初中畢業的時候談過很短一段時間的戀愛,可能沒有嚐到過愛情的甜蜜,現任男友大概是五個多月的存在,下個月打算領證。
回到正題。其實自我輩初中入學就會聽到很多關於在校禁止早戀的規定,然而事與願違,很多人喜歡“逆水行舟”,在現今“科舉制度”甚為嚴苛的高中對此早戀也是尤其禁止,不是戀愛不美好,是很多人難以控制尺度,嚴重影響學習或者做出格的事情,無論是對家庭還是未來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當然是在戀愛的憧憬季,很多人都難以自制,可是能把握好這寥寥無幾。或許大學以前的感情會更彌足珍貴,但筆者卻認為最好開始戀愛的時間是進入大學後,在大學我們開始逐漸的肩負起自身的責任,開始逐漸有了擔當,大學也是思想放飛的地方,可以對自己人生進行規劃對未來無限遐想的地方,更多的人能在這裡分清理想與現實,能在這裡選擇成長與退卻。
筆者之前聽過一句話:男人娶錯妻子,是毀了三代,女人嫁錯丈夫,是毀了一輩子的幸福!按照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點來說,差不多能說契合這句話,其實就男女各自的特質來說這句話也一點不假,沒有半點誇大其辭,就筆者自身周圍眾多的真實案例來說,這句話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的,按照現在每個人的行為習慣一樣,只有自身經歷了才相信這個世界,耳聽必然為虛。任何家庭都一樣,男性一旦娶錯妻子,於上不孝敬父母,於丈夫性格不合,每天因各種事情和問題爭吵鬧矛盾,產生隔閡,感情破裂,影響工作和事業,於下不能正確教育子女,導致孩子成長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影響孩子的一生!母親作為孩子第一位老師的中第一位老師,在家庭教育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或許就能影響到一個家庭的興衰。
女性嫁錯丈夫,輕則家庭分崩離析,重則子女不教。現在有些女性就要說了那就離婚唄,再去找一個合適的好了,可是識人不慧,能尋找到幸福的機率有多大呢!畢竟幸福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體現出來的,是要透過生活的錘鍊,最終造就一本歷史書。那麼女性如何選擇丈夫? 首先肯定是喜歡,畢竟感情才是甜蜜生活的基礎,筆者所理解的喜歡是特愛、呵護與陪伴。真正的愛是不計較成本與結果的無私的付出,不曾想收穫,不曾未來,只是過好現在,抓住生活。其次就上升到社會高度,要人品好,道德高,素質高,有知識、有主見、有教養或者更多特質,更多的是因人而異。就筆者自身的擇偶觀來說,最好文化水平能相差不大,這能保證相差不大的思想境界和工作層次,這或許是主要影響感情的一些東西,當然男性一定要足夠的細緻,因為足夠的細緻才能配得上足夠細緻的女性。想要尋找到足夠自己要求的女性首先自身必須達到相應的要求,不然必然會是不匹配的。筆者曾經看到過一句話“下品愛情是一起生活都不肯去為對方改變,中品愛情是一起生活單方面去為對方改變,上品愛情是相互改變”,按照中學政治課程的角度來講就是“換位思考”,外加更重要的“改變”,運用同理心進行生活思考。生活中很多事情沒有是非對錯之分,只是各自的立場和角度不同而已。這樣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事情,生活中就會減少很多矛盾,減少很多家庭糾紛,家庭生活也會比較美滿。男性如何選擇妻子?其實具體標準和女性選擇相差不大,因為愛情和婚姻是相互的,不是單向的,需要雙方共同維護和經營。此外根據心理學來說同齡女性的心理年齡一般比男性大一個代溝,按照3年一個代溝來說,一般兩個代溝的具體年限左右在一起比較適宜,既能滿足女性需求的安全感與男性成熟魅力感,也能滿足男性需求的“大男子主義”,更加能呵護好女性,當然在現在這樣一個迅速發展、不斷更新的時代,思想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保持好足夠的適應性也極其必要。
說說筆者身邊事兒吧,生活二十餘年,也算不得閱歷多豐富,聽到過一些同齡的人婚戀論,出生在農村,就目前中國農村來說“重男輕女”、“男權”還是比較普遍的存在,父輩中存在著家庭差,當然原因可能多種多樣,導致的其實是一種不美滿的愛情存在,。有些家庭中男主不會很和善的對待女主,簡單點就是冷暴力,嚴重點就是拳腳相加(過分誇張,目前沒有見到過),就上一輩來說很多已經造就了家庭的存在,會選擇忍受,極少一些人和現在比較接軌,會選擇離婚,也包括一些人在初期存在愛情,在愛情轉化成親情過後會回去尋求新的愛情導致家庭的破裂,這些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下一代的心理成長,會給下一代留下濃厚的心理陰影。有直接打抱不平的,也有默默不作聲直接植入自己未來的,的確存在,筆者周圍有人在父輩的影響下,選擇了愛情卻不相信婚姻,有人直接連愛情都不相信(這是對感情特別重視),這是第一位老師所影響的“婚戀觀”,男者習性,女者恐懼,當然也是和個人的愛情觀有關係,當然也和如今三分虛擬帶七分真實的言情劇有關係,有些人只是想玩玩,或許會談無數次戀愛,趁著年輕把該造作的都造作了,有些人想漸變,慢慢成熟。可無論何言,其實是因為上一輩較大程度上影響了下一輩女性的不自信與自卑,要想得到好的愛情和婚姻首先的相信自己,其次是找到適合自己生活的靠譜的另一半,相互建立愛情的根基然後不斷髮展,保持好每一天的熱戀是尤其必要的,生活需要不斷更新,愛情卻需要不斷拍寫續集。
回覆列表
90後戀愛觀方面不得不承認,70 80 還是小老百姓,不懂時尚,不懂潮流。說白了比較樸實。90 可就不得了了,90後開創了一些先例,準確來說90後的戀愛觀屬於戀愛史上的過度期,什麼爺孫,姐弟,同性都有,不過還不普遍當時屬於標新立異的,有點不被接受甚至在一些地方認為是病。。90後受當時世俗的影響在情感方面還是有一點界限認為有禁區,特別是90至95這個階段大部分會把一些自己認為的不正常的情感壓在心底不敢面對。,而到了95至00後這些都是普遍的了。感覺到了蓬勃發展期,戀愛觀真的稱得上新奇。不過我認為還要看個人的生活,見解以及接觸到的事物。因為你看在我國農村有些家長還處於比較世俗的,認為女大該嫁不嫁就會被戳脊梁骨。男方娶不到媳婦會說打光棍被人瞧不起。而一些比較開明的家長則見得多了見怪不怪,你愛跟誰過誰過,前提是隻要你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