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鄭十三
-
2 # 翊焜43825963
“大暑小暑,灌死老鼠”指大暑小暑,雨水多得能灌死老鼠。大暑:二十四 節氣之一,在陽曆7月22、23或24日。小 暑: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7月6、7或8 日。一般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時節。出處:柳青《銅牆鐵壁》一九章:“這是‘大暑小暑, 灌死老鼠’的雨季,飛機不敢來。”
-
3 # 英雄悲歌
古人在盛夏當然穿短袖了!普通老百姓不光穿短袖,還會光著膀子,袒胸露乳。窮苦人的小孩子夏天會光著屁股。當官的可不行,除了自己家裡在外面要穿得整整齊齊。
古代婦女穿的要整齊,不能露膚。鄉野村漢那是相當隨便的(看《水滸傳》就知道了),廣大農村可沒那麼多講究!官員穿戴要整齊,但也會選擇儘量薄的絹絲之類的,有錢人還會用冰來納涼(冬天留存的),王公貴族有自己的辦法避暑納涼。皇帝更不要說了,盛夏去涼爽的地方避暑,哪裡涼快去哪裡,宮內還有地下室,專門避暑的!
-
4 # 微風之語
古人也是肉體凡胎,夏日酷暑難耐自然要穿短袖的。但是古代普通百姓男的穿的短袖叫裋褐( yǐ hè),女的穿的叫褙子,是由絲、葛、麻等材料織成的粗布,透氣性特別好,既涼快又方便務農。
古代人的著裝不像現在人的衣服有那麼多的款式、花樣、面料以及顏色,當然不同的朝代衣服樣式也有明顯的改變。
而且古人穿著都比較簡單,一般都是上襦、下褲、窄袖,這樣的著裝方便幹活,但古人逢年過節出席重要場合都會穿著比較體面的衣服,而祭祀會客等比較體面的場合,人們會穿著比較正式,就是漢服。
以上說的是普通人家的著裝,但是王公貴族的穿著則與普通百姓不同,這點從不同朝代的貴族穿衣圖片可以看出。
再有就是古代並沒有現代熱,這點各位稍微年齡大點的都可以感受的到,在六七十年代沒有空調普及時候,在夏天納涼的方式都是手裡拿個蒲扇,那涼快去哪裡待著。
在古代時候什麼都比較原生態,青山綠水隨處都是,參天大樹門口就有,甚至連修建的房子腳下的路都是最原始的方法修、建造,沒有過多的熱量產生,所以古代的夏天是舒服的季節。
但尊貴的王公貴族則不像普通人那麼隨意穿著,為了維護貴族的身份與地位,貴族則會按著本朝的規定著裝,而且越華麗越顯得身份的貴重。
例如最開放的唐朝貴族衣著服飾都堪稱前衛。
眾所周知唐朝皇室有鮮卑人的血統,思想比較開放這點也提現在了衣服上,當時唐朝的絲織品工業也比較發達,能織就出不同材質的布料如(絹、綢、紗),在做工剪裁上融合了不同民族的元素,穿在身上輕薄舒服,使的唐朝的貴族在炎熱的夏天可以輕紗護體,既涼快又美觀。
另外在唐朝的貴族也有避暑納涼的秘方,比如存放大量的冰塊,建造舒適的涼亭,還有各種冰鎮水果、湯飲,即便是夏天也不會很熱。
在白居易的《苦熱題恆寂師禪室》詩中說到:
“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可是禪房無熱到?但能心靜即身涼。” -
5 # 登山觀天下
看人的忍耐力和對儀表的要求,同樣的烈日下,有人光膀丶有人短衫丶有人西裝,一樣的天空下,不一樣的體質,不一樣的要求,不一樣的環境,穿戴也就不同。
回覆列表
古人也穿短袖,也坦胸露乳,老爺們兒也穿“北京比基尼”,但僅限於普通老百姓中,王宮貴胄因為要保持其貴族形象和儀態,而且人家也有別的避暑方式,所以不穿。
古代也有空調房我國古代很早就有鑿冰避暑的方法。冬季河道結冰時,將冰鑿成四方形儲存在地下的冷窖裡,到夏季時取出,放在房間用於避暑。
唐朝時,還有“水激扇車”這種高檔貨。首先依水建築宮殿,利用水車將水運輸至屋頂,然後從房簷流下,形成一個人工的水簾洞,利用水汽蒸發原理解暑。
改變衣服面料古代貴族為了保持其貴族形象,不可能像百姓一樣透過減少衣服達到解暑的目的,想象一下,若穿個半袖,穿個趿拉板兒上朝,皇帝還不得治個大不敬之罪啊。所以該穿的都得穿,一件都不能少。既然不能少穿,也只能從衣服材質上下文章了。這時候布帛就登場了。布帛是一種比較金貴的絲織品,其價值穩定,可以當貨幣使用。
以上這些都是王宮貴胄的避暑方式,而老百姓除了靠蒲扇、穿半袖,女性穿葛布做的比較薄的衣服、喝涼水、浮瓜沉李外,也就只能找陰涼地涼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