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迪迪啊紫
-
2 # 天和Auto
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的下降是環保的開始
汽車動力電池的完整使用壽命有數十年之久,但是分為兩個階段,兩大類電池的使用壽命大約如下。
1、鎳鈷錳酸鋰和鎳鈷錳等高能量密度三元鋰電池,完整使用壽命約為四十年左右;第一階段為汽車使用10年左右,第二階段為儲能電站使用約30年。
2、能量密度稍低但使用壽命更長的磷酸鐵鋰電池,完整壽命壽命約為五十年左右;第一階段以商用車為主使用5~8年,剩下的時間均為儲能電站使用。
兩大類電池的第一階段使用壽命都會比較短,原因在於用車過程中的頻繁充放電次數導致電池內阻加大;因活性物質的變化導致極化內阻發生變化,結果會導致SOC容量低於40%左右後出現放電效率變差造成所謂容量的下滑,在續航能力降至70%左右後車輛的實用價值會大打折扣,在這一節點只有更換電池組才能回到高續航狀態。
至於更換電池組的成本不能否認確實是很高,不過量產車中也有提高儲能電池終身質保(免費更換)的品牌,不選對的等於預設接受成本,所以不要抱怨。
電池組達到更換節點後,這些“報廢電池”體現環保巨大意義的使命隨即開始。所有車企以及動力電池供應商都要在【溯源平臺】的監管下執行,電池從落地到成組、再到裝車和報廢的每一步都要分別編碼登入資料庫,也就是說每一節電池的去向都是可查詢的。
不過報廢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汽車淘汰後對電池進行分揀,其中工況過差的極小量電池會被報廢拆解,材料要按照95%以上的比例二次製造電池,剩餘部分由生物降解方式處理。
剩下的絕大部分電池會進入新能源發電領域發光發熱數十年,其左右為擴大光伏風電等發電模式的儲能能力,在電耗低估階段將發出的電量儲存進電池組(儲能電站),在消耗峰值階段透過電網送電滿足民用和工業用電。
儲能電站的容量越大則新能源發電方式的發電量也會越大,在總需求量不變的前提下,新能源發電比例越大則傳統火力發電比例越小;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大量的動力電池源源不斷的進入電力領域,最終一定會是清潔發電方式完全替代在火力發電。
所以汽車動力電池在第二階段的數十年中體現了絕對環保,可以理解為梯次利用才是電動汽車電池的真正駕駛體現,這些電池在第四輪能源變革中扮演的角色是金字塔的基礎,沒有這一基礎則新能源發電的發展速度會延緩太多。
而在電池最終淘汰後還會以極高的比例二度成為動力電池,用以降解汙染的成本會遠遠低於數十年間發電創造的價值,以這種模運轉的電動汽車和電池是否環保還有爭議嗎?
-
3 # 虎稚稚
電動車電池到底環保不,這得從生產、銷售、流通和廢舊電池處理來講。現在電池生產都是採用內化成技術,相比以前的外化技術已經好很多了;做好的新電池對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危害,在使用中也沒有什麼危害,但是廢舊電池如果處理不當會對人體有害的。
可能題主最關心的就是廢舊電池處理的問題,由於以前國家的環保政策不是太嚴格,廢舊電池價格不錯,從而出現許多小工廠,有的甚至採用作坊式的生產方式,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尤其是水汙染和鉛汙染。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越來越嚴格,那些小作坊和小工廠開始逐步被關閉,另外給有資質的大廠發放牌照。大廠由於裝置齊全、技術先進,對環境的危害已經很小了。
電池效能肯定是越用越差勁,就算是機動車也是有報廢期的,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電動車電池這方面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廢舊電池回收、廢舊電池冶煉、電池廠家生產電池。
回覆列表
雖然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提倡使用電動汽車,但能否真正達到減少環境汙染實現可持續出行的目的,一直以來都存在爭議。
看起來電動汽車是對抗汙染氣體排放和改善城市空氣質量,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但也有不少人認為電動汽車也會產生相應汙染。即使是比較現代的核電、水力等發電,也都會有一些排放。
雖然很多新能源廠家都在吹捧鋰電池的環保特性,但鋰電池相對於鎳氫、鎳鉻電池,對環境造成的汙染只是相對較輕。
多方資料顯示,儘管鋰動力電池不含廣受詬病的鉛、鎘等重金屬,但從技術工藝上來講,除了“鋰”,它的電解液中仍然有鎳、鈷、錳等重金屬,這些化學元素對環境依舊有著不可逆的破壞。此外,在回收、拆解、處理電池的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還有引起爆炸的可能性。
有專家學者在《自然》雜誌上表示:鋰電池的汙染不容小覷,需要開發新的電池技術,使用更普通、更環保的材料來製造電池。
即使未來透過技術的改進和科學的回收降低了汙染。但電動車充電的源頭,依舊有汙染存在。
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基本都是透過充電樁充電,而充電樁的電通常是由國家電網輸送的。就目前來看,我國所用的大部分電力皆是由火力發電而來。火力發電,這其中不可避免也存在汙染。
除了鋰電池,雖然還有燃料電池可用。此前也曾多次提及,由於技術、資金等原因,燃料電池還未被廣泛推廣。鋰電池由於造價低,技術壁壘小,容易上手生產,在短期內,我認為鋰電池依舊會佔據主流市場。
針對電池領域存在的問題,各方不能就此坐以待斃。我認為電動車是否環保,這之中也需要一個衡量標準。
我國目前在新能源汽車碳排放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標準的制定方面,尚處於空白階段。但民間已有機構在先行運作。據瞭解,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資料資源中心就發起“中國汽車低碳行動計劃”,目的就是為國家出臺新能源汽車的碳排放政策提供支援。相信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有關碳排放方面的研究和法規標準建設會跟上節奏。
此外,車企不僅要將電池質保承諾落地,政府還需明確電池衰減的檢測標準和機構,應建立廢舊電池的強制回收辦法。
目前絕大多數消費者買電動車的原因主要兩個:車牌與補貼。很多大城市對傳統汽車實行了限購政策,新能源車的車牌不需要排隊搖號,還能免費上牌。所以很多消費者對新能源產品還是抱著積極的心態。隨著新能源退坡被提上日程,市面上參差不齊的產品將面臨新一輪洗牌,那些騙補貼的新能源車企或許很快就將面臨淘汰。這對消費者、市場而言,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
因此,消費者還是要理性看待,任何新事物的出現、成長,都會有一個曲折漫長的過程。汽車行業轉型並非一蹴而就,沒有哪個產品是完美的。現在使用電動車,是為這個產業的未來做出的一份促進。無論是從市場環境考慮還是上升國家資源上,電動車都不失為一個相對“環保”的選擇。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越多,或許也代表著未來的機會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