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小學教育資訊
-
2 # 棋宸
情緒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得不到及時的釋放,而積壓在心裡,時間長了就容易釀成心理問題。孩子可能因許多原因情緒不佳,這是父母要把握好溝通方式,幫助孩子擺脫不良情緒。
孩子放學回到家,向你報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學校被老師處罰……”身為父母的你會採取以下何種反應?
第一種反應:“為什麼?是不是你不乖!”
第二種反應:“我現在很忙,等一下再說。”
第三種反應:“好了,不要難過,下次改進就是了。”
第四種反應:“看你的樣子很傷心,願不願意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對了,第四種反應才是親子間最佳的交流方式。通常,情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父母應運用“停、看、聽”三部曲,來譜寫良好的親子溝通的樂章。
“停”是暫時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視對方,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看”是仔細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說話的聲調和語氣、手勢及其他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的行為。
“聽”是專心傾聽孩子說什麼,同時以簡短的語句,如“你覺得老師不公平”“你很生氣自己被冤枉”等,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和引匯出來。也許孩子的行為確實有不對之處,不過父母這時可不要急於批評和糾正。父母要在傾聽反映之後,試著去接納孩子,如“我瞭解……”“我體會到……”別擔心孩子會誤解你的意思,因為點頭不表示贊同,接納也不表示違反自己的立場。等孩子傾吐完心聲、情緒較平穩後,以柔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商討解決之道,如“有什麼方法不再被處罰”“以後如何改進”等,激勵孩子思考,幫助他從錯誤中學習成長。
與孩子相處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只要父母肯用心思,孩子一定能夠感受到。希望每個家長都能都孩子的情緒狀態保持覺察,及時疏導孩子,幫助孩子走出情緒陰影
-
3 # 森克影視剪輯
1.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年齡小,好奇心強,特別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我們可充分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將其注意力從不愉快的事情上轉移到好奇、有趣的事情上來。陪孩子玩玩具,看動畫片都是比較好的方法。
2.適度宣洩,給孩子一個空間宣洩自己的情緒
3.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4.鼓勵孩子大膽交際,多交朋友
5.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
6.不玩批評孩子
-
4 # 果果爸有煩惱
孩子與成人一樣會有情緒,孩子比成人更需要排解情緒。
分享一個方法
1.共情關注,關心、支援、鼓勵。化解孩子情緒最好的是父母的肩膀。例如孩子摔跤了,很疼哭鬧,情緒不穩的時候你的懷抱是最有效的緩解劑,讓他靠在你的肩膀,給予關心,讓他知道你的愛,這時不要講道理。
2.充分交流。當孩子穩定一些,可以和孩子進行交流,摔疼了爸爸媽媽很心疼,以後走路奔跑應該小心,你覺得以後跑的時候該注意什麼等等,慢慢轉移孩子注意力,讓他知道你在為他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是尊重他的。
不論孩子有什麼樣的情緒,父母都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尊重他的感受,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找到解決方法,重要的是給孩子及時的關愛。
-
5 # 瀾心說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共情關注,就是當孩子有需求或者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大人首先要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當時的感受,比如孩子發脾氣了,很生氣,那麼我們要做的不是朔有什麼好氣的,多大點的事情,而應該告訴他: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如果這事換成是我,說不定我比你還生氣…當然具體內容具體話語,原則上就是要感受孩子的感受,這樣孩子才願意開啟心扉,這也就相當於給了孩子足夠的情緒空間讓他釋放,久而久之,孩子經歷類似的場景多了,每次他有情緒時都會願意和我們表達,這對孩子以後長大進入青春期的幫助是非常大的哦
回覆列表
假如孩子放學回到家,向你報告一件事:“我今天在學校被老師處罰……”身為父母的你會採取以下何種反應?
第一種反應:“為什麼?是不是你不乖!”
第二種反應:“我現在很忙,等一下再說。”
第三種反應:“好了,不要難過,下次改進就是了。”
第四種反應:“看你的樣子很傷心,願不願意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
對了,第四種反應才是親子間最佳的交流方式。通常,情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父母應運用“停、看、聽”三部曲,來譜寫良好的親子溝通的樂章。
“停”是暫時放下正在做的事情,注視對方,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看”是仔細觀察孩子的臉部表情、說話的聲調和語氣、手勢及其他肢體動作等非語言的行為。
“聽”是專心傾聽孩子說什麼,同時以簡短的語句,如“你覺得老師不公平”、“你很生氣自己被冤枉”等,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反映和引匯出來。
也許孩子的行為確實有不對之處,不過父母這時可不要急於批評和糾正。父母要在傾聽反映之後,試著去接納孩子,如“我瞭解……”、“我體會到……”別擔心孩子會誤解你的意思,因為點頭不表示贊同,接納也不表示違反自己的立場。等孩子傾吐完心聲、情緒較平穩後,以柔和堅定的態度和孩子商討解決之道,如“有什麼方法不再被處罰”、“以後如何改進”等,激勵孩子思考,幫助他從錯誤中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