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丫丫和豚豚
-
2 # 口腔科朱醫生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是新生兒口腔黏膜受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為新生兒口腔兩側、上顎或舌頭上長出類似奶塊、稀粥殘渣的乳白色的斑膜,開始時為小點或小片狀,逐漸融合成大片,嚴重時蔓延到孩子的咽喉後壁、食管、腸道、喉頭、氣管、肺等部位。“鵝口瘡”初期不會疼痛,也不影響孩子進食,但不能任其發展,否則會造成孩子吞嚥困難、嗆奶、嘔吐、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甚至引起敗血症、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
疾病原因
鵝口瘡的致病因素主要有兩個:一是母親的陰道中有白色念珠菌,分娩時胎兒被產道內的白色念珠菌感染;二是母親沒有做好清潔衛生工作,餵奶時白色念珠菌透過不潔的乳頭、奶瓶、奶嘴或手指傳染給孩子,使孩子受到感染。
如何預防
除了分娩時由產道內感染黴菌,新生兒鵝口瘡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
1.餵奶前、接觸寶寶前充分洗淨雙手,杜絕致病菌的傳播。
2.保持乳房及乳頭的清潔。
3.每次結束哺乳後,母親可擠出少量乳汁塗在乳暈處,利用乳汁的抑菌作用隔離病菌。
4.餵奶後給孩子喂幾口溫開水,衝去留在口腔內的奶汁,防止病菌滋生、繁殖。
5.人工餵養嬰兒的奶瓶、奶嘴應充分清洗,並定期煮沸消毒。
6.嬰兒用的毛巾等物品要與成人分開,並及時煮沸或曝曬消毒。
如何發現鵝口瘡
患鵝口瘡的新生兒一般沒有什麼症狀,所以平時不太容易發現。媽媽可以在孩子張開嘴笑或者啼哭時檢視孩子的口腔,如果發現舌面或口腔黏膜上附著有乳白色的、像棉絮或奶塊樣的東西,並且不易擦掉,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患了鵝口瘡。
如何護理患了鵝口瘡的孩子
孩子患了鵝口瘡,爸爸媽媽不用太著急,因為鵝口瘡是比較容易治療的。治療鵝口瘡不要急著用抗生素,可先用棉籤蘸些制黴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開水中含20萬單位制黴菌素)塗患處,或用2%~3%碳酸氫鈉(也就是小蘇打)溶液為孩子清洗口腔,還可以塗些朱氏青梅散。每天塗3~4次,連續塗3~7天,一般即可治癒。塗藥的同時要注意補充複合維生素B和維生素C。
需要注意的是:鵝口瘡容易復發,治療見效後(一般1~3天即可見效)應再堅持用藥3~4天,才能使孩子徹底好起來。
把鵝口瘡當奶塊、隨便給孩子擦口腔是新手父母很容易犯的錯誤,一定要引以為戒。孩子的口腔非常嬌嫩,很容易被擦破,而一旦擦破就很容易感染,治療稍不及時就會發展成敗血症,威脅孩子的生命。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給孩子擦拭口腔黏膜,以免引起危險。
-
3 # 營養師柚柚媽媽
鵝口瘡又稱雪口病,是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多見於2歲以內的寶寶。常見的發病部位是舌,兩頰、唇的口腔黏膜上,類似奶塊,但不易擦除。一般是寶寶抵抗力比較低或是近期服用了抗生素導致體內菌群紊亂引起的,我家寶寶的鵝口瘡就是用抗生素引起的。
(此圖為我家寶寶鵝口瘡情況)
一、常見的治療方法:
1、一粒制黴菌素碾成面,跟10-20毫升生理鹽水混合在一起,根據寶寶鵝口瘡的嚴重程度,每天給寶寶清洗口腔3-5次;
2、用2%~3%的碳酸氫鈉(俗稱小蘇打)溶液,根據嚴重程度每天給寶寶清洗口腔3-5次。
二、用藥須知:
1、擦藥前所配藥水要搖勻;
2、每次清洗口腔,儘量把口腔內的白膜擦掉,但不可太過用力,以免損傷寶寶口腔黏膜,如果覺得白膜不容易擦掉,可以用醫用紗布包裹棉籤擦洗,摩擦力大了就更要掌握力度;
3、念珠菌感染很容易復發,寶寶口腔內徹底看不到白膜後,需繼續用藥3天;
4、清洗時,儘量把口腔內邊邊角角的地方也擦到,不給念珠菌存活的機會;
5、制黴菌素可能引起寶寶乾嘔,我家寶寶就嘔的厲害。
三、寶寶護理:
1、注意寶寶口腔衛生,如果還在餵母乳,每次哺乳後用溫水清洗乳頭;
2、寶寶的餐具及時進行高溫消毒,如沒有消毒器,可以每次用沸水煮3-5分鐘;
3、大人接觸寶寶要洗手。
四、輔助治療方法:
1、給寶寶補充維生素C和複合B族維生素,提高寶寶免疫力,幫助黏膜修復;
2、可以適當給寶寶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如果用藥一段時間鵝口瘡不能治癒,建議家長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治療!
回覆列表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兒童口腔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嬰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發病,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口中也能發現,但並不致病。
鵝口瘡好發於頰、舌、軟顎及唇。鵝口瘡初起時為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不久即可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像奶凝塊一樣,可鋪滿整個口腔黏膜。
感染輕微時寶寶沒有明顯痛感,不影響餵奶進食。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燥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輕度發熱,全身反應一般較輕,但少數病例,可能蔓延到食管和支氣管,引起念珠菌性食管炎或肺念珠菌病。
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不必驚慌。到正規醫院就診,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用2%碳酸氫鈉液和制黴菌素片(每片50萬單位溶於10毫升冷開水中)給寶寶清洗口腔是最有效的冶療方法,每隔2-3小時清洗一次。此外,家長還要注意以下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