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凡達與蘭花
-
2 # 書房記
杜牧是晚唐時期一位重要的詩人,唐京兆府萬年縣(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在晚唐詩壇上他與李商隱被後人並稱為“小李杜”,足見其詩歌成績斐然之處。
杜牧曾三次為官,因為要實現他進步的政治主張。他的思想在《阿房宮賦》裡已有深刻的闡述,但結局堪悲。杜牧因為無緣報國一生落魄,對朋黨傾軋、宦官專權寫出了痛心疾首之作:“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以奢事荔枝為詩,揭露了統治者的腐朽。
而《泊秦淮》對統治者的批判更是入木,“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作為文人的杜牧,即使做了官也脫不掉一遇腐敗就拍案而起的秉性,這無疑是他終生不得志的原因,也實為做官之大忌、招禍之根本。
杜牧最厭朋黨之爭,但卻因此落了個可悲的下場。杜牧一生,或許正是仕途的失意才使他看清了統治者的嘴臉,才使他擁有了豪健俊朗的風骨,蔑視權貴、不與權貴者同流合汙。可以說,杜牧雖未實現政治理想,卻得以詩壇不朽。
-
3 # 閒看秋風999
先為大家介紹和杜牧有關的一個成語——三生杜牧。
所謂"三生杜牧"就是比喻出入歌舞繁華之地的風流才士。此典故出自宋人黃庭堅 《廣陵春早》詩:“春風十里珠簾卷,髣髴(彷彿)三生 杜牧 之。”
用民國時期的一句話來形容杜牧,就是"才子加流氓"了。杜牧不光是閒來無事逛逛窯子,而還做著和他完全不相干的事兒,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註釋《孫子》。
所以史書記載: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
董其昌(明代書畫家)《容臺集》稱:“餘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
《張好好詩》,行草墨跡,杜牧太和八年(834)所書,此時年32歲。帖為麻箋,縱28.2釐米,橫162釐米,46行,總322 字。
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
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4 # 果果如果說
杜牧。公元803年出生。字牧之,號樊川居士,。唐長安,萬年縣人。杜牧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的孫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中進士,。家中排行十三。根據唐人習慣,被稱為杜十三。
。少時關心國事。善兵事,。寫過許多策論。十三篇《孫子》註解。
23歲做出傳世名作《阿房宮賦》,。25歲時寫下五言古詩,《感懷詩》。
。我們熟悉的杜牧的代表作之一《泊秦淮》是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三。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的情懷始終是以天下為己任,。她的敢言直述諷刺朝廷,。使他的仕途。很是坎坷。
。受到當時宰相。李德裕。的排擠。北外放為黃州刺史。其後右轉池州,睦州等地。
《初冬夜飲》
淮陽多病偶求歡,
客袖侵霜與燭盤。
砌下梨花一堆雪,
明年誰此憑闌干?
。意氣風發的杜牧。一次次在朝廷。備受排擠。晚唐時期。唯有杜牧的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詩句依然清新秀麗。
杜牧自負濟世之才,然而命運多舛。
回覆列表
杜牧對政治、軍事都有頗為卓著的見識,曾聯絡時事研經讀史,注《孫子兵法》,可惜不為統治者所用。杜牧擅長詩文,力倡“文以意為主”之論。詩風豪爽清麗,尤工絕句。後人為了區別於杜甫,稱其為小杜,又為了區別於李白、杜甫,稱杜牧與李商隱為小李杜,足見杜牧在文學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