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要上青雲
-
2 # —Vast—
生物識別是大勢所趨,但是它夠安全嗎?當生物識別領域不斷湧現新技術時,你或許會擔心使用這些裝置到底會帶來何種風險,以及你的個人資訊是否會被竊取?
很多指紋識別器的廠商聲稱他們的技術“牢不可破”,但是流言終結者在2006年就曾證明,只要稍加鑽研就可以竊取體徵資訊。在那集流言終結者中,他們透過三種方法破解了識別器。第一次他們用乳膠手套複製了某人的指紋,然後用它打開了門。第二次他們用彈道凝膠複製了指紋。第三次僅僅花費了一些口舌就得到了指紋的影印件。你可能還記得內建了Touch ID指紋識別系統的蘋果5S,研究人員利用廉價的家用掃描器照下了留在螢幕上的指紋,用此指紋破解了識別系統,成功打開了手機。儘管詳細步驟並不簡單,但是犯罪者的手裡可有大把的時間,所以對於他們來說這方法是可行的。
除了指紋識別外還有一類比較常見的瞳孔識別器,那麼它的安全性又如何呢?瞳孔識別器一般分為視網膜和紅膜識別器領域,這類識別器的工作原理又是什麼呢?視網膜識別器透過向眼球內發射紅外線,並且測量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反饋圖案,來完成個體識別。遺憾的是,青光眼或糖尿病這類疾病會逐漸引起視網膜病變,說不定某一天你的裝置就會將你拒之門外。紅膜識別器的工作原理類似,它將近紅外線射入眼睛,然後利用反射回來的光來重現虹膜的複雜性。大部分情況下,虹膜比視網膜更適用於瞳孔識別器,它可以在更遠的距離進行識別,所以識別時更舒服。而且虹膜不像視網膜那樣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襲。所以除非你的眼睛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你的虹膜在一生中都會保持原樣。當然,瞳孔識別和指紋識別一樣存在隱患。如果體徵資訊儲存在某處,那麼必然有被盜竊的可能,一旦失竊,遺患終身。
綜上所述,即使是生物識別技術,個人資訊還是有可能被盜,只是需要一些極為複雜的技術。為了便於理解,你可以把你的體徵資訊想象成信用卡,它只是貫穿於電腦網路中的一串數字。二者的區別在於信用卡是可以隨意更換卡號和密碼,而你的指紋並不會丟失或者被遺忘在某處。但是安全問題的根源是,你的指紋資訊若是失竊則無法更換。我們假設所有體徵資訊被儲存在某處的資料庫內,那麼駭客就會盯上這些資料庫,那麼資料庫一旦失竊,駭客們就有無數種方法來利用它們。因此,並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只能加強自己的保護意識。
-
3 # wu無xin心
生物識別不是最安全的,只是相對安全。再說現在安全的並不代表未來也是安全的。
世上沒有絕對的安全,有盾就有矛。
-
4 # 快樂的喵小貓
石述思認為,廣大公眾對生物資訊蒐集存在普遍焦慮,一方面提醒公眾要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另一方面法律法規也有待細化,這是法治和高科技的賽跑。
回覆列表
首先,生物識別已經成為趨勢。
安全不安全要麼你怎麼去想。很多時候,都是需要長期的去測試的,其實也可能拿使用者資料當小白鼠。現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技術,都是拿海量資料做訓練的。最佳化演算法,提高算力。訓練的久了,也就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