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小蝸的蝸居世界

    科學是把“雙刃劍”。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越來越滲透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的多彩和便捷,但是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現代化的問題。

    比如汽車的發明加快了我們的生活節奏,更替了原有落後的交通方式,漸漸的街道上車水馬龍,但PM2.5這個名詞也慢慢地在人群中流傳開來;核能的利用也是人類史上的壯舉,大大提高了國防力,解決了能源問題,廣泛用於醫學用途,但原子彈,核洩漏等問題對人類的生活和生存亦有極大的影響;塑膠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但“白色汙染”也成為危害環境的一大公害。

    革命推動社會的發展,科技革命在全球範圍展開,給全人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高科技在農業工業方面的應用大大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力。袁隆平教授培養雜交水稻,超級稻的科技成果解決了多少人口的生存問題。高科技農業工具的應用讓奴隸的數量大大減少,文明的程度大大提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結構。自動化流水線使得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航天技電話,電腦的發明,網路的利用讓送信的人少了車馬勞頓,縮短了相隔千里的距離,可以即時聯絡,減少了很多突發的事件,網路把世界聯絡在一起,現在我們足不出戶就可以在第一時間得知各國各地的事情,開拓了我們的眼界。

    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醫療科技的應用愈加廣泛。疫苗的出現大大減少了傳染病的發病率,抗生素,器官移植技術,核磁共振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類因病死亡率。屠呦呦與青蒿素已經成為我國醫療史書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青蒿本與高科技無關屬於中藥的一種,屠呦呦又把它與高科技相連,與時俱進,提煉出青蒿素造福人類。人們被醫療科技造福,人類平均壽命大大提高。有資料顯示自1990年來人類平均壽命從45歲提高到了66歲,生命之火因為科技添柴愈加旺盛。

    以上是科技為我們帶來的好處,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但有些人提出了反對的聲音,我們現代人難道離了科技就無法生活了麼,當然不是畢竟古人也在科技匱乏的年代裡生活了上千年。只是,科技推動了我們的生活,加快了生活的節奏,提高了我們的生活質量,這是我們不可否認的。

    我認為科技在發展的時候應該建立在滿足人類生活需要且儘量減少對生態的破壞的基礎上。過去,我們一味地追求科技發展而忘記了保護,但人們醒悟的不算太晚,已經懂得舉一反三用科技的發展彌補為了發展而犯下的錯誤。

    生產技術水平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就高,排放到環境中的汙染物數量相對就少;若生產技術水平低,資源能源的利用率就低,排放到環境中的汙染物數量自然就多。所以環境保護必須依靠科技進步 。

    我們用科技更加具體的認識到環境被破壞的程度。人們將環境問題提到戰略高度加以重視,應歸功於科學技術的發展。

    科學技術在治理環境汙染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水汙染處理技術、放射性物質處理技術、物理振動控制技術等新技術在環境保護中的廣泛運用,為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依靠科技進步解決環境問題有很多方法。

    加大研究、引進、開發、推廣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的力度。開發符合國情的汙染治理技術和生態破壞恢復技術 。加強環境管理科學化、現代化的研究 。加強全球環境問題研究和國際環境保護科技合作 。努力發展環境保護產業。環境保護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它是環保行動的必然產物。

    充分估量未來科學技術,把科技進步放在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樹立正確的科學發展觀。

    科學觀的扭曲,把發展引上了歧途――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道路。因此,在尋求科學技術發展的程序中,我們必須始終關注和高度重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為中國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保障。

    知識經濟絕不僅僅是以自然科學知識為基礎的技術進步,科技與文化的融合,科學精神與科學理性的交匯,是科學技術在當代社會發展中的趨勢。可持續發展時代,我們所面臨的將是知識、經濟和社會間縱橫交錯的複雜聯絡。人類的行為必須遵循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規律, 人類能夠發現社會自身以及社會與自然之間的不平衡,並進行調整使生態法則與道德法則實現平衡。是一種必然的進步。“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思想是人類現實利益與理性智慧、科學態度與道德精神相結合,是整個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環境科學理論、倫理學理論甚至馬克思主義理論共同發展的產物。 要求我們在實現科技現代化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又要注意協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

    總之科技是把雙刃劍,看我們如何利用,科技促進人的發展,但我們不能被科技掣肘,要好好地利用科技,要將“弊”防範於未然,我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會更加正確積極的使用科技,最終科技定是利大於弊,促進社會的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鄧超和陳赫哪個是真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