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會心會友心理工作室
-
2 # 心立方
俗話說得好,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既然做了虧心事,內心難免會產生良心上的不安,對自己充滿了自責,批判的態度,同時由於害怕被他人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也會感到恐懼和焦慮。
其實從道義上來說,這是你應得的下場,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承擔後果,付出代價,所以產生這樣的困擾完全是咎由自取,但人非聖賢,是孰能無過,既然你還會因為做虧心事而自責,那至少是說明你還是有良心的人,還不至於無可救藥。
所以想要掙脫自責帶來的負面情緒,那就要儘可能去彌補自己所做的虧心事對於他人和外界造成的傷害,透過真誠的道歉或者一些行動上的措施去彌補自己的犯下的錯誤,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諒,將會大大減輕你內心的負罪感,和抑鬱情緒,有助於早日走出負面情緒的困擾。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人生在世,還是要坦坦蕩蕩的做事做人為好,千萬別被利益矇蔽了心靈,去做了虧心事,也許你做的事沒有人知道,但是天知,地知,你自己也知道,做過的虧心事就像一個夢魘,終將成為你揮之不去的噩夢。
-
3 # 因果不眛
少,少之又少,這種人在當今社會幾乎絕跡。我是不會相信有這樣的人。 倘若是真的,那說明其人本性為善。一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立即終結惡念惡行即停止錯誤行為。二做出補償還債。若是說沒意思要補償只是自責和虧欠,那就是說其人人品卑賤,這樣的人抑鬱了也好,因為開心了所有人。你看電視劇裡的壞人角色,都會被大家罵死,要是壞人出了事,大家都開心鼓掌。
-
4 # 陌玉世無雙
首先應該說,做了虧心事之後,並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會感到抑鬱。有一些自私自利的人,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經常會去做一些虧心事,坑害別人的事,這樣的人做了虧心事之後還會感到抑鬱嗎?他們有的甚至會認為,這種虧心事,是一種成就,甚至會感到高興,所以這樣的人何談抑鬱?不過,大多數的人還是有良心的,所以我們,再不小心,或者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做了一些虧心事,往往會感到抑鬱,感到後悔。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正常人的一種正常反應,所以我們不用太過於糾結這個問題,只是因為有時候牽扯到我們自身的感情,人際關係,深陷其中我們才沒有辦法那麼灑脫,會感到抑鬱。
其次就是,你做了虧心事以後,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過於自責,其實也於事無補。不如正視自己的錯誤,勇敢面對。
那麼,又分為兩種情況,第一種是你做了虧心事以後,還有補救的可能。如果你感到傷心,感到自責,那麼,你做了虧心事,惹下的後果能夠透過你後面的努力,而有一些改變,讓你的良心好過一點,那麼你就,努力去彌補一下,這樣的話就沒有那麼抑鬱了。
第二種情況,就是做了虧心事以後,沒有補救的可能了,給別人或者自己造成了無法挽救的傷痛,這種情況可能就有一些嚴重了。也儘可能的去嘗試一些補救的辦法,如果出於某些原因,實在沒有辦法補救了,那麼你可以反思自己,因為什麼才會做這件虧心事,以後如果自己再面對這種問題怎麼做會更好一些。這樣好好的想一下,放下當前的這件事向前看,能夠總結一些,在以後面對此類的問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才是我們想要的最好的結果吧。人無完人,都會犯錯,都會做虧心事,只要我們本心是好的,慢慢的別人總會理解我們。
最後,如果你因為自責而感到抑鬱,那麼,可以,採取一些情緒調節宣洩的方法。比如寫字,讀書,聽音樂,或者到球場上痛快的打一場球……除了這種,情緒宣洩的方法,還可以採用心理暗示的辦法:告訴自己,人無完人都會犯錯,只要下一次注意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好了,人總是要向前看的嘛。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有時候也會有不錯的效果哦。
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沒有哪個人,一輩子不會犯幾個錯誤,不做幾件虧心事,但是隻要我們面對任何問題的初衷是好的,沒有想著去坑害別人,自己能夠問心無愧,那麼我們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就算自己做錯了,心裡也是坦坦蕩蕩的。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願大家每個人都能夠開開心心的,生活中多一些陽光,少一些抑鬱。謝謝
回覆列表
抑鬱是一種向內的憤怒,是自我攻擊,也就是自我懲罰。
自責是一個人有自我觀察和反省能力的體現。當人認為自己的行為和態度超出了社會道德底線時,對自己的行為不認可,因此出現了自責和後悔的情緒。
真正的自責是用來提醒自己去彌補他人的損失,改善自己的態度,若無法彌補,應真誠求得別人的原諒,這才是自責之後應有的行為。
但是題主不但沒有這些行為表現,反而抑鬱了,對自己憤怒,但他人並未獲得應有的補償,某種程度上這種表現是自私的。
題主的自責和抑鬱,明顯有獲益的意味,心裡的潛意識是說:你看,我都自責了,甚至抑鬱了,我就不應該受別人的罰了吧?
是的,題主狀態的核心是用自我懲罰來逃避他人的懲罰。
其實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並沒有真正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受損的人也沒得到補償和撫慰,造成的損失並沒有彌補,自己在人際關係中的損失,也沒有挽回。對人對己都無益。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呢?一般來說,可能來自於早年的經驗,也許小時候做了錯事,如果表現得自責就不用受大人的懲罰。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的行為模式,不斷重現。但內心又知道,這樣的方式於事無補,出現無力感,於是更加抑鬱。
要怎樣才能走出這樣的怪圈呢?建議題主進行個人成長,去看到和解決自己的心理障礙,用更好的行為模式,創造更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