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估谷珠寶
-
2 # 使用者58761040349
這些照片都是手機拍的,我就是覺得取景不錯,尤其鴕鳥,農家院這在市區少見,但在惱包馨村景區見到了。至於清晰度,逼真啥的就不如相機了。
-
3 # 道之軼事
遊柳蔭公園我拍了一些照片
陸游當年大約也是因為愁煩而出去尋景,散心解憂,偶得千古名句:“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進入柳蔭公園沒走幾步,便看見這句詩雕刻在一處厚重而圓潤的彩色碑石上,吟罷 ,瞬間覺得秋風裡裹挾著人文的氣息,這句話給人希望,讓消沉絕望的靈魂在轉折處感受到了歡欣鼓舞。
近來又因為徒勞無益事的糾纏,為解煩擾便選擇到久聞其名的柳蔭公園走走。
離了名利場,專赴芙蓉糖,不想功名利祿事,只覺得愜意神爽。在這風輕雲淡的晴日午後,在北三環和北二環之間寸土寸金理應繁華的鬧市之地。竟然保持著這樣一處大自然的原始風貌,讓身處喧囂鬧市的都市人在這自然風光之中,讓靈魂有一個歇腳的地方。在柳蔭下閒坐,漸漸的就平息了心裡的煩躁,近日淤塞心中的苦悶得到了有效的疏通和釋放。
到柳蔭公園走一走,只見大片荷塘岸柳,便覺得歡樂容易找,煩惱容易拋。
久違的詩興滿胸,遊園的興致便更加鼓脹起來,莫名的歡欣在追索的腳步中,在目之所及處。
水中的荷葉岸邊的柳,田田依依總相守。成群的野鴨和睦,成雙成對的鴛鴦平靜的相伴而遊,還有那孤傲的夜鷺,也不與其它生靈爭鬥,一切都是和諧美好,恬靜悠閒自在的。
柏松榆杉都用來做傢俱,都沒有聽說用楊柳做什麼,想必樹木平庸不實用,看起來枝條也無用,它獨獨成為文人墨客用來寄懷錶愛的信物,一致大江南北的公園景觀設計,它是首要的填景的元素,馬路湖岸得到普遍的運用,這柳蔭公園專以它為名,可見對它的尊寵有加。
有塘便有岸,有岸便立柳,有塘便有水,有水便有荷,而柳蔭公園的荷是滿塘的,只是來晚了些,荷花都無蹤影,只有深褐色的蓮蓬頭像旗杆標誌一般的立於荷葉之上。蓮花凋謝蓮蓬出了頭,蓮心成熟在深秋。
在五柳景區的角落牆壁上看見了豐子愷的素雅的漫畫,有十幾副,大小畫面,畫與畫的間距相等,這大概是哪位工匠模仿描繪上牆壁的,成了壁畫,生動活潑清新的漫畫在柳蔭公園真是適得其所,與這裡的一切都很相宜。我想這個公園的工程總設計師還是有人文情懷的思想,京城的局氣以及文化和美體現佈置在公園的各個角落。而且摒棄了商業氣息,隔離了庸碌,才表現了一種詩意的棲息。
在秋景園的平整曲折的木板橋兩邊種著蘆葦叢叢,恬恬悠悠,站在木板橋面上,手扶蘆葦,靜靜的看見西邊的半圓的拱橋,在夕陽的映照下,水中的一半竟然跟它圓合了,彷彿這橋的底身是一個橢圓形的圓洞。
柳蔭公園靠院牆的走道是很有設計感的幾何狀的不規則青石鋪成的,蜘蛛網般的間隙縫裡鋪的是細小的青黑的鵝卵石,視覺感立體而光潤。還有些路徑是條狀的麻石工字鋪成,樸實敦厚。亭臺也簡易拙樸,仿木質的長凳和柱子,只見古樸,不覺粗俗。
在石頭拱橋上看夕陽照射在園外的現代高樓上,使樓房籠罩在一片金光裡,夕陽落東樓,樓層生輝,燦爛無比。
我看睡蓮時看見了水裡的新月,隨著水波盪漾著。抬頭便見“月上柳梢頭”。
繞園一週,回到西邊入園處,路邊的雕塑,三隻青蛙盤腿托腮沉思默想,好似思想家,五個黑色的豬頭銅質平凳,在路旁前後一字散開,似是向前奔走,很是活潑可愛,讓我想起一位作家講的年幼的趣事,拿豬當馬騎,現在的小孩子來這院中就可以拿銅豬當馬騎了,而且非常安全。
夜色暗下里,我有些戀戀不捨,出得院門,只見幽靜偏僻的街道兩邊停滿了車,看來街邊中式古建築的酒樓很有味道,生意紅火。
回覆列表
秋天拍攝殘荷是最具中國風的元素,可以是黑白拍攝,可以後期處理成黑白。
但是主題一定要鮮明,簡單。
比如殘荷的倒影,秋日陽光下的那種絢爛背景等等都是不錯的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