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4
回覆列表
  • 1 # 醫學小偵探

    中醫看病講究望聞問切,而西醫看重視觸叩聽。所以,對於一個疾病的診斷,其實並不會簡單的看一看,摸一摸,叩一叩,聽一聽的,通常我們醫生要給病人做一個詳細的查體。

    但老百姓並不是專科醫生,再說平常自己也不可能給自己做個視觸叩聽的全身檢查,只能把做一些簡單的,能摸得到,或者看的到地方進行辨別,

    1. 摸脈搏。不管是中醫還是西醫查體的時候都會摸脈搏。摸哪裡?摸手腕靠近大拇指根部的地方,醫學上講脈搏其實是橈動脈搏動。

    怎麼摸?

    第一摸動脈搏動的頻率,也就是數一下你一分鐘脈搏有多少下,正常人是60-100次每分鐘。

    第二摸脈搏的節律,某些心律失常如房顫患者的脈搏規律就是很不規則的。

    厲害點的醫生還可以透過脈搏來感知你血管的彈性,看有無動脈硬化。

    2. 摸雙腳。我們知道心臟是人體的"永動機",生命不止它就搏動不停,心臟時時刻刻泵出來的血迴圈到四肢和軀幹。但,一但心臟出問題後,他累了,泵血沒那麼多了那麼及時了,血就會淤積在四周,而雙腳離心臟最遠,所以它會腫!因此,摸腳可以看有沒有心衰。

    怎麼摸?

    兩邊一起摸,摸脛前,摸內測腳踝,按一下,如果有雙下肢凹陷,那麼估計心臟是有問題的,沒有就看看腎臟去。

    3. 摸頸部。注意摸的時候病人要取30°~45°的半臥位,如果這個時候你可以看到摸到自己的頸部靜脈是鼓鼓的,那麼這叫頸靜脈怒張。它可以由慢性肺源性心臟病、限制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臟病、右室梗死,心包積液、縮窄性心包炎等引起。

    當然,一般老百姓自己還是很難摸出自己心臟自己好不好,如果你覺得自己有心慌心累心痛等症狀還是到醫院做個檢查放心點。

  • 2 # 普外三角針

    心臟作為人體的“發動機”,將血液泵向全身,而血管作為血液流動的載體,心臟發生病變的同時,外周的血管也會出現一些相應的變化!

    心臟疾病會導致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血流到達外周血管的時候,就會有所體現,一個有經驗的醫生是可以“摸”得出來的!

    想透過“摸”來判斷心臟是否處於良好的工作狀態,沒有充足的臨床經驗,是判斷不了的!但是我在實習的時候就有一個心內科的老師,每一個來的病人他都要摸一下橈動脈,每一個做完射屏消融手術的患者他也要摸一下橈動脈,都說中醫才有診脈一說,西醫為什麼也要摸脈搏呢?我還專門請教了一下老師,下面就給大家講一講西醫摸脈搏,摸的是什麼!

    一、頸動脈,頸動脈位於脖子兩側,氣管旁邊,在喉結旁兩橫指處可以摸到其博動。

    判斷是否心臟驟停,“心肺復甦”應該是每一個人都要會的急救技能,“一看二聽三摸”,摸的就是頸動脈,一旦頸動脈沒有搏動了,就必須要開始心肺復甦,搶救呼吸心跳驟停的患者;判斷生命體徵,正常人血壓在90-130/60-90mmHg,頸動脈作為人體比較表淺的大動脈,當只能摸到其微弱的搏動時,預估血壓在50mmHg左右,提示發生休克!二、橈動脈,橈動脈位於手腕靠近橈骨莖突處(見上圖),即手腕心臟的跳動有一定的規律,當心髒出現房顫、室顫、奔馬律等心律失常性疾病時,在橈動脈上就會有所體現。脈率,一般都是透過摸橈動脈數出來的,一般是60-90次/分鐘,過慢、過快都是不正常的表現;判斷生命體徵,如果橈動脈搏動微弱,血壓大概在70mmHg左右,也可以提示休克!判斷是否有心律失常,這個就與個人的能力水平有很大的關係了,一般是摸不出來的,長期接觸相關病人的醫生,才能夠摸出來。

    三、下肢,腳、腳踝和小腿,作為人體站立時候的最低點,是心衰患者最容易出現水腫的地方。

    心臟不僅僅要把血液泵出去,能夠回收血液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心功能衰竭時,由於血液迴流不暢,血液會於滯在外周身體,造成身體低垂的地方出現水腫!

    所以一旦摸到下肢的水腫,特別是長時間的水腫,一定要去醫院就診,排除心臟病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女生戴眼鏡會不好看,而男生戴眼鏡反而更好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