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鹽城方言

    推廣普通話不是為了消滅方言。

    但事實上,國家主要是推廣普通話,各地政府基本不會主動去保護方言,家長擔心小孩說方言會影響普通話,所以方言現狀堪憂,後繼無人,確實到了需要保護的危險時刻。

  • 2 # 景城

    推廣普通話是促進社會交往、加快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保護方言是保護各地文化與藝術的責任。

    有很多學者認為方言粗俗、排外、有嚴重的地方主義。我個人覺得不是。並沒有文化與藝術是粗俗的,我們之所以覺得某處方言粗俗,也多半是因為接觸到的使用方言的那個人粗俗。

    方言需要保護,是因為我覺得中國有很多文化、國粹是以方言為基礎的,比如很多融入了方言的戲曲,京劇、豫劇、越劇等等,你如果全部改為普通話,就失去了獨特的區域特色和鄉土魅力。

    普通話需要推廣,是因為文化傳播和建設,最基本的就是要消除語言的隔閡。這也有助於提高民族凝聚力,維護國家統一。

    其實換句話說,作為一個國家,總歸需要有一門通用的語言,才能便於交流。但是也不能說,推廣普通話,就一定要消滅方言,這是不可取的。

    語言是歷史發展的重要成果,因為以前地域的區別,才形成方言,這些都是失不復得的瑰寶,都要加以保護才行。

  • 3 # 使用者20194715

    魯迅曾經說過:”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在現實推廣普通話的過程中,確實也是有點這穜極端偏執觀點的:趕出課堂,取消媒體播放使用,所以,很多方言被迫走上了消亡的邊緣。

    有正常思維的人,才能理解推廣普通話工作的意義所在:(早在1958年,周恩來總理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中就闡明:“我們推廣普通話,為的是消除方言之間的隔閡,而不是禁止和消滅方言”。)

  • 4 # 氣吞萬里如猴

    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沒說過推廣普通話要限制約束方言,都在說兩者並行不悖。實際上,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之間還是有競爭關係的。我五月份在三亞、海口、廣州轉了一圈,上個月又在蘇州、鎮江、南京轉了一圈,發現了一個過去沒有的“新”現象,就是小孩子都說普通話,幾乎沒看到聽到一個小孩子說方言,即使是和家長交流、和同伴玩耍時也是如此。當然,說方言的家長們也是默許鼓勵的。

  • 5 # 銀老頭54

    建國已有七十週年了。從建國始到現在,國家為了適應建設、發展的需要而大力推廣普通話。改革開放後,推廣力度更大。事實也證明,普通話的推廣和普及對國家的經濟建設、發展及文化建設、發展起到過重要的作用。但也在這時期,少數民族語言和地方方言,特別是地方方言,在迅速地痿縮和消失。據觀察瞭解,人口多、範圍大的民族語言或方言,只是快速痿縮,人口少、地方小的己基本消失。這就產生一個疑問,國家不是在大力提倡普通話時,也加大力度地保護地方方言嗎?為什麼還會產生這種後果呢?其實,這並不奇怪,這是人類文明建設、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發展並同搏力的結杲。單一語言文化速度快、易普及、攝取利益快和大。特別是在利利上,任何口號和努力都是蒼白無力的!多元語言文化,畢竟是歷史遺留的傳承,是無法與有著巨大優勢的單一語言文化相竟爭。故政策的保護只是一種面對現實的無奈和盡力。因此對地方方言的現狀就只能象保珍希動、植物一樣,很可能永遠圈養在書中。

  • 6 # 藝帆麗影

    隨著我國人口流功性日益活躍,普通話的普及範圍、年齡適應性也逐步遞增。促使我們至少掌握兩種口語表述方式——方言與普通的話。

    短階段普通話代替不了方言,方言也不能阻擋普通話的普及速度。相信若干年之後,全國甚至全世界會逐步共用相同的語言、文字,這樣才便於溝通,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朝真的很強大嗎?誰能給我直觀地說明漢朝到底有多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