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臺灣第一公子
-
2 # 秦那Thinae
孔子,孫子,鬼谷子,老子,屈原,張義,蘇秦,白圭,範睢,呂不韋。
如果說春秋我就只找2個人,一個管仲,一個范蠡。
-
3 # 旺喜年
如果在戰國範圍裡找!選李斯、韓非、孫臏、白起、李牧、王翦、廉頗、趙奢、屈原、張儀!如果範圍擴大到明清!選姜子牙、韓信、張良、賈詡、李靖、魏徵、劉伯溫、蘇定方、岳飛、于謙
-
4 # 慕逸
戰國的起點應該是以公園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開始,而戰國的終點應該是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滅掉齊國,一統天下結束。在這兩百多年的時間裡,各國都湧現出了一批文臣武將,其中又以這十個人尤為耀眼。
一、吳起
戰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吳起是衛國人,著有《吳子兵法》,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廣宗伯,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起初在魯國,面對強齊的侵略,以弱勝強,大敗齊軍,但是被魯國國君猜忌,投奔魏國。
魏國處於四戰之地,地理位置十分惡劣。能夠在戰國初期成為中原霸主,除開魏文侯的宏圖大略、善於用人以外,吳起在河西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沒。
吳起攻略秦國河西之地,經營多年,並在淮陰之戰大敗秦軍,將秦國狠狠地壓制在關中之地,直到吳起去魏才敢東出。同時,吳起在魏國建立了一支特種部隊-魏武卒,拱衛魏國多年,使魏國軍事實力橫行天下。
後吳起奔楚,在楚國進行變法,是為吳起變法。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充套件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後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大敗魏軍,飲馬於黃河,震動天下。
史傳吳起一生歷七十六戰,勝六十四,平十二,無一敗績。
二、孫臏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據傳是孫武的後代。
齊威王時期,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前面說到魏武卒橫行天下,天下諸侯無人錯其鋒芒,孫臏兩戰打破了魏武卒的神話,也讓魏國一蹶不振。
著有《孫臏兵法》一書,留下了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典故。
三、樂毅
樂毅,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
前面說到,經過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魏國逐漸衰敗,齊國在齊威王的治理下,一躍成為天下強國,而燕國一直是偏居一隅的弱國,齊國甚至趁燕國內亂,一舉佔領了燕國,差點吞併燕國。後來燕昭王重用樂毅,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七十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四、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李牧前期的功績主要是對付北邊的少數民族,趙國與北邊匈奴接壤,李牧經營北邊多年,破匈奴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打的匈奴遠遁,多年不敢南下。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五、白起
殺神白起,據說戰國三分之一戰死的人都是他殺的。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著名軍事家。
伊闕之戰,大破魏韓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坑殺趙國降卒40萬。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武安君。
六、王翦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著名軍事家。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攻破燕國都城薊,又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
從王翦起,也奠定了琅琊王氏其後的根基。
七、商鞅
商鞅,和吳起一樣,也是衛國人。話說這衛國雖然是一個小國,戰國時期卻出現了不小攪動戰國的人物。
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思想家,應該也是最早推行變法的人。
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他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戰;軍事上,他統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
商鞅變法,可以說是奠定了秦國後期發展的基礎,即使後來被車裂,他的政策也被延續了下來。
八、張儀
張儀,魏國人,戰國時期著名外交家。
在秦國任職以後,張儀把胡蘿蔔加大棒的技術運用的爐火純青。連橫策略,破壞了東方六國的合縱,為秦國蠶食各國創造了條件。
長袖善舞,遊走各國,都能全身而退,可以說是忽悠的鼻祖。
九、李冰
李冰,水利學家,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
和其子一起在蜀郡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為出名。幾千年來,該工程為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奠定堅實的基礎。也讓蜀郡成為秦國的糧倉,源源不斷地為前線運輸補給。
十、李斯
李斯,楚國人。戰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
戰國末年入秦國,初為秦相呂不韋舍人,被任命為郎。旋任長史,拜客卿。秦王政十年下逐客令時,上書力諫客不可逐,為秦王採納,保證了秦國人才昌盛。又為秦並六國謀劃,建議先攻取韓國,再逐一消滅各諸侯國,完成統一大業。
秦滅六國之後,作為丞相,輔佐秦始皇管理天下。
回覆列表
韓信: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
司馬穰苴: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
吳起:以寡敵眾,以弱勝強
慕容垂:百戰百勝
姜尚:文能治國,武能安邦
伊尹:助商湯滅夏,以建殷商
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郭嘉:遠略極深
王猛: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