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偉大的人,別人會從他的善行感受出來。一天沒有臆見善行,就是白過了。獎章和頭銜不能讓你上天堂,善行才能增加你的分量。建設性的行為才能服人,言語的吹噓無益。不要說你想要什麼,用行為表達。》可現在的人,大多數說得多,做得少!做的人,不懂得表達,等於白做!說得好的人,人家不用做,照樣獲得滿堂彩!真正偉大的人的標準又是什麼?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五十歲才研究《易經》,在《論語》中講道:“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矣。”孔子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把《易經》研究透徹了,也許我一生便不會再犯錯誤了。在這裡孔子瞭解了一個道理,從這個卦象裡頭,再加上週公的爻辭,他懂得了人生的境界,一個人的言與行是最重要不過的。所以他前邊說,一個君子在他的家裡——“居其室”,如果講出一句對的話——“善,則千里之外應之”。當然這個君子不是現在這個君子,他們在廣播電視臺隨便說也不負責,在議會講話也可以不負責,現在的民主時代可以隨便講而不負責的。所以這種人不是君子。如果是君子的話,不要說議會,就在自己家裡隨便講一句話,“善,則千里之外應之”。不要認為,一句話沒有什麼,可以隨便說,任何一個人講的一句話,影響都是非常之遠大。
譬如說父母喜歡隨便說“他媽的、格老子”,搞慣了,兒子便也會不知不覺地“他媽的,格老子”了。所以“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現在拿物理科學來講,我們動一個思想、動一個念頭,人在頭頂上所放的光就不同,可以用照相機照出來。壞念頭是黑光,好念頭是白光,各種心念所放光的顏色都不同。換句話說,我們說話的聲波,在虛空中是不會消失的,可見言行之可怕。“況其邇者乎”!何況近的地方呢!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這外違之,況其邇者乎?”當然,像我們這樣平平凡凡的人,所影響的還小,如果一個做領導的人,那怕是部隊裡邊的班長,或者帶領工人的領班,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說得到做得到,做到了再說。這些都非常重要。所以孔子說:“言,出乎身,加乎民。”讀古書這個“民”字,不要把它當老百姓看。依現在白話文的意思,可以解釋作人類或者他人。如果讀古書常把“民”字作老百姓看,那你的古書便讀錯了。古人這“民”也可以說是個代號,也可以說“言出乎身,加乎人”——一句話出乎自己,但是影響的卻是對方。
“行,發乎邇,見乎遠”,自己的行為,尤其是當領導的人,現前的行為,“見乎遠”,它的影響都很久遠。因此孔子說:“言行,君子之樞機。”天主教樞機主教的樞機,就是從《易經》這個地方出來的。什麼叫樞機?樞機就是機關、中心,開關的中心。言行是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開關一動,就關係一生的光榮。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可以“動天地”。言行如此之重要,“可不慎乎”?能不謹慎小心嗎?
孔子引用中孚九二爻的爻辭,來解釋人生哲學,說明一個人的言行對社會人群,有如此之重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身邊的人,做父母的會影響孩子,做老師的會影響學生,做老闆的會影響員工。所以言與行是不分敵我,各有千秋!
《真正偉大的人,別人會從他的善行感受出來。一天沒有臆見善行,就是白過了。獎章和頭銜不能讓你上天堂,善行才能增加你的分量。建設性的行為才能服人,言語的吹噓無益。不要說你想要什麼,用行為表達。》可現在的人,大多數說得多,做得少!做的人,不懂得表達,等於白做!說得好的人,人家不用做,照樣獲得滿堂彩!真正偉大的人的標準又是什麼?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五十歲才研究《易經》,在《論語》中講道:“假我數年,五十以學《易》,亦可以無大過矣。”孔子說,如果我能多活幾年,把《易經》研究透徹了,也許我一生便不會再犯錯誤了。在這裡孔子瞭解了一個道理,從這個卦象裡頭,再加上週公的爻辭,他懂得了人生的境界,一個人的言與行是最重要不過的。所以他前邊說,一個君子在他的家裡——“居其室”,如果講出一句對的話——“善,則千里之外應之”。當然這個君子不是現在這個君子,他們在廣播電視臺隨便說也不負責,在議會講話也可以不負責,現在的民主時代可以隨便講而不負責的。所以這種人不是君子。如果是君子的話,不要說議會,就在自己家裡隨便講一句話,“善,則千里之外應之”。不要認為,一句話沒有什麼,可以隨便說,任何一個人講的一句話,影響都是非常之遠大。
譬如說父母喜歡隨便說“他媽的、格老子”,搞慣了,兒子便也會不知不覺地“他媽的,格老子”了。所以“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現在拿物理科學來講,我們動一個思想、動一個念頭,人在頭頂上所放的光就不同,可以用照相機照出來。壞念頭是黑光,好念頭是白光,各種心念所放光的顏色都不同。換句話說,我們說話的聲波,在虛空中是不會消失的,可見言行之可怕。“況其邇者乎”!何況近的地方呢!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這外違之,況其邇者乎?”當然,像我們這樣平平凡凡的人,所影響的還小,如果一個做領導的人,那怕是部隊裡邊的班長,或者帶領工人的領班,都要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說得到做得到,做到了再說。這些都非常重要。所以孔子說:“言,出乎身,加乎民。”讀古書這個“民”字,不要把它當老百姓看。依現在白話文的意思,可以解釋作人類或者他人。如果讀古書常把“民”字作老百姓看,那你的古書便讀錯了。古人這“民”也可以說是個代號,也可以說“言出乎身,加乎人”——一句話出乎自己,但是影響的卻是對方。
“行,發乎邇,見乎遠”,自己的行為,尤其是當領導的人,現前的行為,“見乎遠”,它的影響都很久遠。因此孔子說:“言行,君子之樞機。”天主教樞機主教的樞機,就是從《易經》這個地方出來的。什麼叫樞機?樞機就是機關、中心,開關的中心。言行是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開關一動,就關係一生的光榮。所以君子的一言一行,可以“動天地”。言行如此之重要,“可不慎乎”?能不謹慎小心嗎?
孔子引用中孚九二爻的爻辭,來解釋人生哲學,說明一個人的言行對社會人群,有如此之重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就是這樣,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身邊的人,做父母的會影響孩子,做老師的會影響學生,做老闆的會影響員工。所以言與行是不分敵我,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