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昆明房評
-
2 # 秦嶺大叔
謝謝邀請!在農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一般,父母是不會提出到養老院的,那樣他們會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再說父母老了好好去贍養老人他是不會提這種要求的。舉個例子吧,還不是他的父母,是哥哥,孤寡老人,五保戶,一直跟著弟弟生活,有人勸說他送養老院吧,他說:我父母就生了我弟兄兩個,這是緣分,下輩子還不知道還會做兄弟不。就在前年他哥哥去世了,很熱鬧的把他哥哥下葬了,有人說,父母死了也就這樣。
-
3 # Robles寫東西的地方
《奇葩說》第四季第九期:父母提出和老夥伴去住養老院,你支援嗎?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辯題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不支援,認為把父母送去養老院是不太孝順的表現,父母養我們小,我們就該養他們老,而不應該甩手丟給養老院。但回頭想想,父母主提出,這是父母的選擇,我們是不是應該尊重父母的選擇呢?
在辯論雙方的辯論過程中,我又意識到在面對這個問題需要考慮的一些點。觀點似乎又有些動搖,其實每次看奇葩說都是這樣的感覺。就像女神宋佳所說的,我是有態度沒有觀點的。是這樣的,參加辯論的辯手又何嘗不是呢?別看站在支援方的陳銘說得頭頭是道,感人至深,但可以肯定的是讓他站在不支援方辯論同樣也能把你說服。這就是辯論的樂趣。態度是不變的,不同情況下,觀點是可以不同的。就針對這題,態度一定是要孝敬父母,而在不同情況,你可以是支援父母去養老院表示自己對父母的孝順,也可以是不支援父母去表示對父母的愛。辯論的技巧就選擇迴避對方論點的情況,著重講支援本方論點的情況。而脫離辯論,這是我們生活中都可能面臨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堅定態度,在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執方。
反方一辯劉楠指出:1、養老院並沒有所說的那麼好,更多的是廣告用語,廣告不能全信;2、父母提出去養老院並不是他真的想去養老院,就像劉楠爸爸因為賣保健品的小姑娘叫他一聲爸爸,他就買了幾萬塊的保健品,父母是缺少我們的關愛,住養老院解決不了問題。3、老人需要什麼?生活的煙火氣和生命的朝氣。生活的煙火氣可以拖拽著他,讓他走得慢一點。在養老院將會面臨著身邊的人一個個離開,在這種環境下,老人不會開心。
正方一辯麥孜燕指出:當今老人養老模式有老人獨居,與子女同居,住養老院三種。獨居不安全,同居容易產生矛盾,如婆媳關係問題。去養老院則更安全、更和諧。
反方二辯肖驍指出:不支援老人去養老院是為了報復父母,自己小時候,父母也沒有讓自己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父母主動提出去養老院可能是覺得自己在家讓子女擔心,增加來子女的負擔,而去養老院其實並沒有減輕子女的負擔。
正二辯陳銘指出:要區分父母提出的時候是不是氣話。而辯題中,他提出想和老友一起去養老院,說明已經在做計劃,是思考之後的結果,並不是氣話。其實父母提出去養老院,心裡會怕自己兒子在外面名聲不好。劉楠提出的老人追求生活的煙火氣和生命的朝氣只是年輕人對老人的刻板印象。也確實如此,中國大多數老人也是這麼做的,買菜做飯帶孫子。而這是環境鑄造來價值觀。父母只能下樓買菜,認為子女工作忙,就只能幫忙帶孫子。父母們這麼做,我們居然這麼信了這就是老人應該真正喜歡做的事兒。我們不應該綁架老人。支援老人去養老院,可以只是一個體驗,不好了當然還可以搬回來,不能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切斷老人的一次體驗的機會。
反方三辯馬薇薇指出:父母這一輩人注重親情。我們父母那一代講究的是集體主義,他們不知道怎麼玩兒,他們只知道,他們是社會的一塊磚,一塊瓦,哪裡需要哪裡般。他們為別人犧牲了一輩子,他們沒有自我,但他們卻要容忍自己的孩子突然有了自我,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在六七十歲的時候老狗學會新把戲。價值觀不會突然改變。與父母之間真正發生矛盾的地方是:父母覺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懂事的父母,在感覺到自己不在被需要的時候,就會主動提出這個想法。父母這麼懂事,我們就應該不懂事的由著他們懂事兒嗎?別人推一步,我們真的要進一步嗎?老人的特點,不萌還zuo的小孩。保姆伺候不了,不是說更專業的護工就能把父母照顧好。類比我們小時候,是更希望和父母在一起,還是和專業的幼教老師呢?將老人送去養老院,是將老人流放到來親情之外。所謂選擇,一個對一個錯,不叫選擇;兩個都是對的,不怕選擇;兩個都是錯的還是選擇,就看你更能承受那個選擇給你帶來的代價。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知道選擇和父母住在一起會存在麥孜燕所說的家庭瑣事。我們可以選擇送養老院,未來二三十年和配偶、孩子過著三人世界,偶爾週末去養老院看看老人。但我更願意選擇和父母一起,就算平時吵吵架、拌拌嘴,但至少在父母離開之後,我可以坦然無愧地對父母說,你們這輩子對得起我,我這輩子也對得起你。
正方三辯黃執中指出:東方的親子,不太習慣說實話,不太善於和爸媽或者子女溝通,我們會猜對方在想什麼,對方說他想什麼,我們都不信。我們話都講三分,七分用猜。猜來猜去,都用真心猜真心,錯過好多心,好浪費!不懂父母是真懂事還是真想要。太客套,對陌生人客套,對父母也客套。我們如果能養成說真話的習慣,將減少好多無謂。我們不是要送老人去養老院,而是當老人提出來和老友去住養老院時,我們該不該支援老人的想法
我國傳統觀念中,陪伴父母盡孝道是自古以來的傳統,社會普遍的輿論似乎都在指責那些不贍養父母或直接把父母送到養老院的人,但是隨著國家老齡化和外來文化的影響,漸漸有部分人認同了父母與子女分開過的生活方式,國內走在前端的品質養老機構也逐步興起。當你的父母提出要去養老院或者養老機構養老時,你會支援他們嗎?
回覆列表
年輕的時候總想,孩子大了就好了。退休之後總想,孩子好我就好。中國的父母可以是說世界上最缺失“自我”的父母,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即是責任,更像枷鎖。退休後天天在家買菜做飯帶孩子,可以說是另一種“綁架”。隨性灑脫的和朋友聊天、旅遊、聚會對中國的父母而言更像一種奢侈品。好的養老機構不僅能為老人搭建良好的交友平臺和娛樂平臺,還能提供更專業的護理。讓父母身心愉悅的安享晚年,不正是我們為孝所最求的嗎?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