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杏武科
-
2 # 乾得堂
書法之所以稱書法,關鍵就在於"法",如果無法就不能稱書法,寫字只是書法的開端,因為無法也可以,只要認識都可稱字。正因為“法"之難得才需要從寫字開始,慢慢進入書法之中。從練習毛筆字到書法是一個提高與認識的過程。不是寫字寫好看或端正就一定能進入到書法的程度。雖然這是認識的過程,但練習者如果不加以注意,那同樣那怕進入了書法之中也難以提高和進步。
-
3 # 唐果書畫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當然二者之間也有很明顯的區別,寫字是一門技術,書法是一門藝術,以下我以影片的方式詳細講解說
-
4 # 蜀南小江小楷書法
以我初步對書法的理解:
所謂書法,可以分開為來理解,“書”即是書寫,就是用筆來書寫記錄文字;“法”即為法度,就是書寫的法則。綜合起來,書法就是要按一定法度來書寫。
其實每個人平時在書寫的過程中,都有自己長久以來在書寫過程中養成的習慣,我個人理解,這就是一種法度,但這只是屬於你自己的一種書法法度。
書法的法度,是經過古人不斷總結的,一直以來約定俗成的、在行業內公認的一種規範。就好比玩遊戲,你要玩這款遊戲就必須要遵守這款遊戲的玩法。
寫字每個人都可以寫,但是要上升到書法的高度,你就必須要遵守書法書寫的規則,你也可以自己寫自己的,不用理會他們的看法,自娛自樂。但是要想走傳統書法的道路,就必須得臨古帖,按照古人定下的規範來。
許多人一味的講創新,縱觀歷代有自己風格的名家,都是有很深的傳統功夫,都是在吃透傳統的基本上進行的創新,沒有脫離傳統這一根基,都是在繼承傳統的基本上進行的創新。
-
5 # 三上詞話作者
如果從學科研究分類上來比照:寫字是基礎研究;書法是應用研究。其二者雖有區別,但沒有截然分開,互為作用。寫字要工整,書法要立象。故寫字要一筆一劃;書法要千差萬別。
《三上詞話.詞譜》卷中,“夜遊宮.銅奔馬隨想”,中國書店,2016年,第316頁。
《夜遊宮.銅奔馬隨想》(區域性)
-
6 # 天涯歸雁
我的觀點:書法和寫字本質上沒有太多的差異。正常的字與書法是融通,字寫的飄逸,書法也差不離。誠然,書法有它的法度和張馳亦有獨特神韻和灑脫!一幅好的書法作品亦能體現一個創作者的魂靈!意隨心動,心隨意行。振腕運筆,神情合一,混然一體,靈成神逸!
無論任何創作。(當然前提要有根基,初學者另論。)只要用心用靈神去融合,都會是一幅好的作品!
拙見!請諸家指正,貽笑大方!
-
7 # 古道草深
這是一個既簡單又深奧、值得推敲的問題,說他簡單,是因為很多人心裡所理解的書法就是寫字。說它深奧呢,是因為又有很多人分不清楚寫字和書法之間的區別和聯絡。其實很簡單:我們先來說一說寫字,什麼是寫字?
就是我們平時正常的書寫。寫字的目的又是什麼呢?當然是資訊的交換與表達,實用是第一目的,不得不說,現在學校裡的孩子,他們的書寫是很糟糕的,已經快要達不到愉快認讀的要求了,所以恢復弘揚傳統,加強書寫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作為文化素質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們漢字乃至世界上其他國家文字的最基本的功能。
而書法又是什麼呢?
書法也是寫字,只是普通的寫字層次不同而已,書法的法首先是法度法則方法,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沒有練過書法,沒有經過臨帖和歲月曆練的字不能稱之為書法的原因。
書法又是高妙的,是一個書家外在與內在的高度統一還有個性的宣洩和表達。字如其人,見字如面,書法已經上升到了藝術的高度。
對於書法藝術而言,他是我們中國漢字所獨有的,世界上有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文字,唯獨中國的漢字成為了一種藝術,舉世所公認。
漢字書法的藝術屬性,今天我們不多說,我們只需要知道,認真寫字、好好做人可以了,如果你把字寫工整了,從字的結構和筆畫都有一種美感。那麼你就寫得一筆好字了,如果你的字如果你的字不光寫得工整漂亮,還有自己的個性自己風格那就是書法了,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出規入矩,符合古人法度,不拿無知當個性。
因為書法,從來都是非常傳統的東西。
我是苦宅,寫字誰都會寫,然而書法卻並不是普通人所能來的了的。從寫字到書法,這是一條漫漫長路,你可以不走這條路,但是看了這段文字,你肯定明白書法和寫字的關係了。
-
8 # 汶水才子
一是書法是什麼?什麼是書法?對於書法來說,我們大都是說練毛筆字就是練書法。只要會寫毛筆字,就等於會書法了!這種認為方式很具有片面性和單一性。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透過寫的字,用字的線條、用字的結體、用字的連貫、用字與字倚仗、用字與字之間錯落、用墨的濃淡、用字的行與行之間的處理、用布白的處理、用合理妙趣橫生的章法、用印章的使用方法,等等這些問題的處理而表現出來藝術形式,這就是書法。
書法超脫出了寫字的範疇,也就是用漢字書寫的一幅作品,來展現出來一幅完整的藝術作品。融入了書寫者的技藝、融入了書寫者的感情、融入了書寫者的思想、融入了書寫者的內心世界,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和喜悅,給人一種溫暖和激情,給人一種無聲勝有聲的樂律,給人一種有筋骨有力量有神韻的感受,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書法,這就是書法的力量,這就是書法藝術。
二是說說寫字。啥是寫字?寫字就是用筆把漢字寫出來,就這麼簡單。字無幾年功,哪能寫成功。
我們漢字經過幾千年的變革和發展,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方方正正、規規矩矩的漢字。自小學的時候起,我們就開始寫字,有用鉛筆寫的,有用鋼筆寫的,有用圓珠筆寫的,還有用中性筆寫的,一般很少用毛筆鞋子了。因為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毛筆也慢慢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圈。
不論用哪種筆寫,這都叫寫字。按照老師所教,一筆一劃的寫,寫規矩的字,寫正規的漢字,不要寫潦草的字,中規中矩就行。這些就是所說寫字。
三是說說書法和寫字的區別點在哪裡?書法就是用字組成的一幅作品,展現出來的,書法離不開寫字,創作書法的過程也是寫字的過程。打個比方說明一下,寫字如剛找到一個樹根,書法就是把此樹根雕刻成藝術品。也比如說書法是對寫字的昇華和加工,成為一個藝術形式。
-
9 # 大相無形
藝術價值與審美情趣不同
書法就是書寫文字字型時的法度、法則,是有著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和審美沿襲,而寫字只是人們日常的一種基本需求,只要滿足準確、清晰這些基本的識別和閱讀要求即可,並不像書法有著章法、技巧、法則等等的硬性法則約束。
書法運筆中講究提按頓挫、起折收放,就筆法而言有中鋒、逆鋒、偏鋒、側鋒之分,這樣就賦予了書法更多的藝術內涵與審美情趣,書家正是藉助這樣多變的技巧與表現形式來抒發自我情緒、彰顯個性,書法也才因此形成各種書體與風格的差異。這種帶有個人感情的筆畫結構才賦予了書法無窮的魅力,亦才具有無比的生命力。而寫字通常沒有提按頓挫、側逆鋒之類的內在要求,僅是滿足閱讀與交流的目的,因此其審美情趣也相對單一,形成不了更好的文化價值。
文化修養和藝術品味不同文化修養對書法作者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自古以來所有書法大家幾乎都是書法理論家,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和專業素養、不斷研究和學習先人的書法成就,才能豐富和開闊自己的藝術眼界,進而提高自己對書法的理解與欣賞品味,才能透過刻苦的書法實踐來獲得更高的藝術成就。
實現手段和技巧不同在真草隸篆行等幾種主要書體中,每一種書體都有著鮮明的字型特徵和嚴格的運筆方法、技巧,比如,篆書和楷書主要以中鋒行筆,字型方才穩健莊重,而行書和草書常常中、側、逆幾種筆法混用,方能表現豪放不羈、痛快淋漓的情感揮灑,一旦打破這種法則相互亂用,寫出來的字估計連醜書都不如。
書法還十分講究結構安排、筆畫錯落,注重通篇氣息流通和筆畫承接,即可頭氣息尾貫通、亦可筆斷意連;既有迅疾與遲緩的對比,亦有濃淡與輕重呼應;既有飛白枯筆的跳躍,亦有凝重穩健的壓襯。
題材內容與形式不同書法與寫字在書寫內容與形式也存在很大不同。寫字通常是以紙張、布料、竹木簡、皮革等材質為載體,內容基本以情感交流和敘事為主。而書法除上述幾種材質外,在規格形式上還有中堂、條幅、對聯、條屏、冊頁、扇面、斗方、石刻等等區分。
在書寫內容與題材上,書法作品多以能體現作者志向或藝術情趣的詩詞歌賦、格言警句等等為主。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文學詩詞與書法互為一體的曠世典範,素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
10 # 存希齋書法
寫字與書法有區別嗎?其實在一般人看來是沒有區別的,但是稍微有點書法常識的人就知道是有區別的。
那麼它們的區別在哪兒呢?我認為就是一個法的區別,書法就是書寫漢字的法則,把漢字的美透過書法這種形式展現出來,而寫字就是書寫漢字。就少了個法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人“畫字”,用畫畫的方式來搞所謂的書法,只要他是認真地畫,那麼從某種角度上看,美是有的,但不符合書法的法度,就不能稱之為書法了。
另外,我們常常看到一些人寫的字,工整,看上去還可以,至少沒有胡塗亂抹,例如,上學時班上某些女同學寫的字,排列公正。大小一致,也比較清秀,我們就會認為他寫的字好。然而這是不是就說他的字就是書法呢?我看未必!
因為好看的字不一定就是書法了,書法也不是以好看為唯一標準。美術字好看嗎?從某種程度來說,是好看的,像一幅畫一樣。但能說是書法嗎?我想這是書法所排斥的,是書法的大忌!
我們的漢字,只要你排列工整,一筆一劃交待清楚就會好看的,美的成分也有,但談得上書法恐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11 # 堰北本聖散人
在生活和工作需要的過程中的書寫也就是寫字了,書寫過程和結果是為生活和工作服務。
當你以抒情的狀態、完整的章法佈局,全身心的書寫自創情節文字或警句時即為“書法”。這就能理解很多傳世的書扎為什麼比某些法帖還更具“書美感受”的原因了。
-
12 # 中州耕牛堂主
對於“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我談談自己的觀點 。
第一,先釐清什麼是寫字。
簡言之,寫字,凡會漢字書寫者寫出的漢字,就叫寫字。說白了,寫字,就是一種簡單的書寫,只要把字型寫清晰,能讓自己和別人看明白就可以了。寫字是一種語言交流工具,沒有太多的講究。無論寫出的是工整的字,漂亮的字,還是不工整,不漂亮,甚至是了草的字,都叫寫字。
第二,再釐清什麼是書法。
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傳統文化,往窄裡說,書法又稱之為“藝術”。
書法分五體,即: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上圖為漢《夏承碑》區域性,傳說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所書)
漢代書法家蔡邕在《筆論》中說:“為書之體,須循其法,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雲霧,若日月,縱橫有可像也,方得謂之書矣。”
(上圖為東漢書法家蔡邕書法)
寫字不叫書法。印刷體字也不能稱之為書法。清代及清代之前的臺閣體、館閣體,以及民國時期的楷書,那個時代(時期)稱為寫字,現在可稱之為書法。
那麼,到底什麼是書法呢?書法,是在遵循傳統筆法和字法的前提下,透過毛筆的提按,頓挫,緩急,節奏快慢而產生優美的韻律,透過點畫及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牽側,斜正,均衡,大小,錯落,動靜,收放,以動態的,靜態的表達,呈現出互相制約依存,映襯,呼應,相生相剋的“書道”深意來,這就是書法。另外,書法還有墨的自然變化。
-
13 # 呂永亮
不就是宰頭牛嗎,古人為什麼要留下《庖丁解牛》的故事呢?
宰牛與解牛的區別在哪裡呢?
假如能理解庖丁解牛的故事,我想,寫字與書法的區別自然也就理解了。
-
14 # 漢韻書舍
漢字,從他最初被人創立以來,就是用來書寫的,起到記錄的作用,這是根本。
寫字,就是用筆書寫字,無論軟筆還是硬筆,都是把你要說的話和事情以字的形態,展現給他人閱讀,方便交流和資訊傳遞。書法的書即寫,法,即指法度,漢字的筆劃、字形結構規律,放在一起就是書寫漢字的意思。所以,寫字與書法二者之間沒有差別。今人有很多書家認為書法是門藝術。我認為這個觀點是不確切的。
《蘭亭集序》是歷代書家公認的第一行書,是經過歷史檢驗的,但他不是以藝術的表現形式出現的,而是自然書寫產生的。第二行書,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情感所致,提筆書寫的,再有蘇軾的《寒食帖》也是這樣產生的。
如果當初王羲之就是想寫出一幅書法藝術作品,展現一下個人的書法魅力,在寫《蘭亭集序》時,會怎樣構思呢?頁面佈局還會是這樣嗎?行書體還會瀟灑流暢嗎?反之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也是這樣,先醞釀再構思,當作一件藝術品去創作,就不會有第二行書的存在了。
回到當下,我們書者在習字時,也是在寫字,你寫的字有法有度,易讀性、觀賞性、通俗性強就是好書法,就會被人賞識,流傳的就會久遠些。
反之,不易讀沒有觀賞性是寫給小圈子人看的,就不會有更多的認可,你花再大精力讓人賞識他,也只是短暫的。
-
15 # 臨池管窺
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可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寫字是靠煉出來的;書法是靠養出來的!
書法與寫字又可分為二條道路:其一,神形兼備,移步換形,不以一字全似,不以一字不似,異峰突起,滲入書者情感和學養,有獨立於字外的審美價值。此類經典”無態出態”以人傳字,是為“哲書”;如《蘭亭》《祭姪》《寒食》……也。二、心氣純淨,本在字內,求態得態,亦步亦趨,略輸文采,稍遜書香,以字傳人,是為“匠書”;如寫經、簡書也。古人聖手,皆養浩氣,行路萬里,書破萬卷,於大寂寞出真學問。真、善、美安頓處,自然腑臟清涼,燥熱自消,水到渠成,為真“書法”也!
今人書者,學識、眼界、創造思維不足。心浮氣短,本在字外,求態失態,墨不入紙,點畫無根,從形與材料上找“竊門”。忘記修持,傀儡陣列,遠觀森嚴,近看匠氣瀰漫,拆開無物。與博大精深傳統文化無關,急名近利,辜負才華。乃為書壇匆匆過客者流,徒為“寫字”耳!
-
16 # 傳承文化繼承傳統
感謝您邀請!藝術肯定沒有固定格式,固定標準也絕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多樣性千變萬化的。所以你能看到不同的書法風格。在書法應用技法技巧不同而產生迥異的風格,什麼樣的風格就看你怎麼運用怎麼表現了。如楷書四大家風格各異,就是他們運用技法技巧不同也就形成不同的風格。如果要是有固定的格式每個人都寫一樣的就沒有意思了。你也可以寫出自己的風格來。藝術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與審美變化也會不斷演變的。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至於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到底是什麼?簡單說一下我是怎麼理解的。我一直在思考書法為什麼叫書法不叫書寫也不叫書字而是叫書法呢?這裡的書指的是字,法指的是規矩約束。書法要要呼和這個規律。如唐代草書大家張旭懷素,無論是多麼顛,無論是多麼醉,無論是多麼狂他們都是守法的,不出法度之外。而且每個草字必須標準。絕對不是任筆為體想怎麼寫就怎麼寫的。想怎麼畫就怎麼畫的。每一個點畫線條寫的都是有意境的。所以他們的草書作品經久不衰歎為觀止。他們的特徵就是字與法完美結合達到其他人高不可攀的地步。如果他們不守法像我們今天這樣任筆為體,寫出的作品能千年不朽嗎?顯然就是垃圾怎麼會千年不朽呢?書法中沒有法其實就是書寫。至於什麼叫書法中法,法就是在書寫起筆,行筆,收筆,使轉等等是有技法技巧的,只有巧妙運用才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來。好了我是江上人簡單說說希望大家一起探討!
-
17 # 清揚有儀
寫字和書法有區別。
每個人從小學開始都要求會寫字,父母平常對孩子說:
看你寫字寫得怎麼樣?
寫字不好怎麼的!
而不會說:看你的書法怎麼樣?
會說:給你報個書法班,學學書法,把字寫好了。
老師會說:寫字端正與潦草,雞腸樣,歪歪扭扭的不好。
概念寫字:指我們平常書寫文字
書法:要把文字書寫得有美感,把字寫美。藝術美的範疇。
區別寫字:讓人看得清楚,可認識就可以,可以不做過多的講究。
書法:具備三要素:筆法、結體、章法。
寫字:整齊美觀敏捷,實用性為主。
書法:強調意境美不美,看起來有意象,要給人予美感,藝術性要求。
寫字:會用好看來概括。
書法:不同的美的範疇,不同的個人風格,性情的表現。
如果想更進一步瞭解與比較區別,建議讀讀書法史。
圖例書法 -
18 # 正心守意
沒區別!
書法就是大家們的寫字而已!
看看那些傳世書法作品,好多都是《鴨頭丸帖》這種隨手寫的便條而已!
-
19 # 峰源書藝
書法與寫字的區別很大。”寫字”只是一種簡單的書寫,字型清楚,看得明白就可以了。她是書面語言交流的一種形式,不需要太多的講究。而“書法”則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它是中國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當中,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由於我們的祖先發明瞭毛筆,便產生了軟筆書法。古往今來均以毛筆書寫漢字為主,他以毛筆為書寫工具以各種染料為顏色,在各種面料上進行書寫。常用的有毛筆,墨汁和宣紙。除了軟筆書法,還有硬筆書法,硬筆書法是近代發明興起的。文筆的書寫方法和規律,包括執筆、運筆、點畫、結構、章法、佈局等內容。例如執筆講究五指齊力,指實掌虛;運筆將用中鋒鋪毫,有中鋒側鋒提按調鋒用筆;點畫意到筆隨,燥潤結合;結構以字立型,相安呼應;則分佈又錯綜複雜,講究章法,疏密得宜,虛實相生,全章貫氣。實際上書法就是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的筆法結構和章法進行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隨著文化事業的發展,書法已不僅僅限於使用毛筆來書寫漢字了,其內涵大大也有增加,比如在書寫工具上,就五花八門,有毛筆、硬筆(鋼筆,鉛筆,圓珠筆,鐵筆等)、電腦儀器、噴槍烙具等種類繁多。染料也不是單單的黑墨塊、墨汁,過去就是講究紙墨筆硯,文房四寶,則現在不同,現在的染料有粘合劑、化學噴、劑噴漆彩釉等五彩繽紛無奇不有。沒有學書法之前往往就是把字寫得工整、規矩、好看、漂亮,就說成書法,把這些寫字的人也叫書法家,後來才明白書法和寫的是完全兩個不同的概念。那些字寫的很正規,很漂亮的,就不一定是出法的,有的不過是一個寫字匠而已。他們只是一個軀殼,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的脾性,所以不能稱為書法家。書法家應該具有一定的淵博知識掌握一定的書寫藝術方法,並瞭解書法的歷史,從理論和實踐當中都應該把書法的每個細節情況講得明明白白。這就是寫字匠和書法家的區別。特別是印刷體,他不是書法牆面的宋體廣告書,油漆工匠也不是書法家。所謂“家”就是有自己的思想,“匠”沒有自己的思想,就像一個木匠和瓦匠一樣不能把一個木工和瓦工就叫做一個藝術家。寫字和書法都要體現美感,但是其境界是不同的,前者是實用美,後者是藝術美。書法要經過感情抒發,衝破法而獲得意。實用美則要寫得方正、平齊、左右均衡、不越界格。總之書法就是一門藝術,不是日常的算術,不是普通話,不是家常菜,寫字就是家常便飯連幾歲的孩子都會學習寫字。但是書法家是從寫字當中產生的,無半點臨池功夫,空中突然出現一個書法家,那就是怪事了。書法的最高境界乃是對於書寫藝木的高度熟練運用,即無法之法,乃為至法。中國書法必須依託漢字,如果脫離了漢字的基本結構和顯現本質進行表現,不能認為是中國書法。書法的表現不像繪畫雕塑那樣磨事物的外形,不像文學那樣敘述故事,繪畫是用面或線來構成的,而書法是由線來構成的,他總是用線來表示情感,這就是書法藝術最重要的美學特徵。書法和音樂倒是有些相似之處,以旋律和音,節奏等效果來喚起美感,表達思想情感。音樂是無形之聲美,書法是有形之聲美。
以上回答有不妥之處請書法同仁們雅正。
-
20 # jst56681898
書法,在一定規範章法中寫字;不僅僅要求識認字的符號資訊,而且還要有一定美感藝術細胞。寫字,僅僅要求把字型的結構書寫準確並能識能認能傳遞符號資訊而已。
回覆列表
書法,在不違背文字意義前提下,可以有充分可變性的表現力,可以虛實伸縮、疏密、奇正、歪斜、鬆散……透過毛筆的提按,頓挫,緩急,節奏快慢而產生優美的韻律,透過點線,形式支配,左右上下的牽側斜正,均衡,大小,錯落,動靜,收放,以動態的、靜態的表達,顯現出互相依存,互相制約,互相映襯,彼此呼應,相生相剋的“道”的深意來,它和寫字的概念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至於書法與寫字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基本問題,看似簡單,實則涉及書法藝術一些根本性問題,值得認真探討。
我們不妨先從字源學的角度看看“文字”的含義。
“文”的本義為花紋、紋理。籠統而言,“文字”一般指記錄語言的符號。先秦時期,“文”一字已帶有文字的意思。到了秦代,“文”指獨體字,“字”卻專指合體字。按照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詮釋,“文”是基礎和根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乃是“形聲相益”生髮出來的。許慎的表述要言不繁,寥寥數語便清晰勾畫出文字由簡單而豐富的發展脈絡。 白蕉書法
寫字也好,書法也罷,它們同樣以漢字為書寫物件。“書”,原本的含義為書寫、記錄、記載。“書法”一詞,則專指用毛筆書寫漢字這一書寫藝術。應當注意,中國的漢字包含著形、音、義三種基本要素。當然,第一要素也即字形學因素,是與寫字或書法最直接關聯的,但另外的兩種要素也並非與它們無關。文字作為一種語言符號系統,其意義在於社會交往,在於流通,其功能是傳遞資訊。而這,顯然是透過“音”和“義”方得以實現的。這一點,也正是“寫字”的基本功用。換句話說,“寫字”是實用的,日常的應用是它的首要功能。由於這樣的原因,清晰、正確、快捷、明白易懂,便於流通,便成了“寫字”所必須考慮的因素。而對書寫工整美觀的要求,實際上也是為以上目的服務的。 啟功書法
快捷、準確,而且工整地書寫出每個字元的筆劃結構,以清晰無誤的“形”傳達出正確的“音”和“義”,這是日常書寫文字的基本要求。那麼“書法”呢?這時,它還需往前邁進大大一步,它需要超越實用的目的,進入藝術審美的境界。也就是說,雖然它與“寫字”同樣在漢字“形”的結構起點出發,同樣不容忽略傳達文字本體“音”和“義”的基本職能,但實用不再是書法的首要之義,審美功能才是第一位的。
中國書法本質上是一種抒情寫意的藝術。唐代著名書論家孫過庭《書譜》認為,書藝 之一道,奧妙就在於“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也就是說,點線筆墨,疏密聚散,無不是書家心情意緒的外化。孫過庭進一步舉例說,“寫樂毅則情多怫鬱,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秋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巳嘆。”這裡列舉的是一些人所熟知的作品,因為文字內容本身以及情感指向的不同,便應在書寫時體現出“情”、“意”、“神”、“志”、“哀”、“樂”的不同情狀。這,正是從抒情達意的關鍵角度,把握住了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徵。 沈尹默書法
東漢書法家楊雄說:“書,心畫也”。所謂“心畫”,是心靈之跡,是感情的外化。誠然,當時楊雄所說的“書”多是指文字,但後來多被人引申至書法藝術。因為,正是這種抒情寫意的特徵,使書法家獲得了馳思遐想,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歷代書法家眾多,風格各異,所留下的書跡何啻恆河沙數?不過,我們萬不可忘記這一點,歷代書法作品面貌儘管千變萬化,結體仍只能以漢字本身的結構為出發點。作為方塊象形文字的漢字,其字型本身也有一個遞進演變的歷程。早期的文字,狀如簡單的圖案,多屬與人類自身活動關係密切的物象圖形。最明顯的例子,當是日、月、山、水、車、馬、牛、羊等象形字。隨著社會的發展,交往記事的需要增加,又按照形聲、指事、會意等方式組成了新的文字。從保留形似較多的甲骨文、篆體到方塊形的隸書、楷書,乃至草書、行書,可以看出漢字一條基於實用關係而逐漸由繁到簡的演變脈絡。漢字從象形轉化到表意,也就是從具象轉化往抽象的符號。從漢字的結構來看,這時雖已看不出多少物象之形,但新文字的出現仍然是對自然物象進行提煉、概括、簡化而得,仍保持著對自然和事物的某種原始的摹擬關係,而且是實用與審美關係統一的結果。中國的漢字,是具有一定空間形象性的表意文字,每一個具體的字都有單獨的語義,不像西方拼音文字那樣僅是聲音符號,組合起來才構成單詞。漢字的筆劃組合變化多端,儀態萬方,形象生動,這就為書法藝術的創造提供了無窮的資源和無盡的空間。 鄧散木書法
書法的用筆和線條也是從簡單到豐富的。在漢字書體演變至篆書的階段,字形還帶有較明顯的象形意味,筆劃線條也較規整劃一。這時的書法藝術,主要著眼點是在於表現文字自身的結構造型。至隸書出現,字型結構日趨簡化,象形因素減褪,這時文字的筆劃出現了粗細長短變化,加上收放波磔的處理,便產生橫、豎、撇、捺、點等豐富的筆劃形態。以後楷書、草書和行書的出現,則更一步步豐富了筆劃點線的藝術表達能力。這樣,書法藝術便從一開始的側重字形結構走到了注重線條組合變化和整體空間構成,表現能力大大提高了。無須贅言,整體的藝術張力比單體文字的美化具有更重要的意義。
蔡元培在《圖畫》一文說:“中國之畫與書法為緣,而多含文學之趣味”。這說法雖僅著眼於一個角度,實已擷出了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的基本特徵。書法家以漢字為表現起點,透過點、線的組合安排,以強弱、疏密、輕重、徐疾的變化節奏,能營造出一種龍飛鳳舞,酣暢淋漓,有豐富內蘊的藝術形象。書法是形、意、神整合一體的,書寫者需透過筆道把自己充盈的內心情感和審美意趣傳達出來,使觀賞者從富於張力的書法藝術意象中獲得感悟或感染。這其中,最關鍵之點是動人以情。由此可見,中國的書法,本質上是一種抒情寫意的藝術。 潘伯鷹書法
書法是一種抒情寫意的藝術。這一說法,是從它的主體特徵,從藝術創作角度而言。書法作為一種視覺藝術,任何高明的抒情寫意都只有以直觀的視覺形象為載體才能體現出來。也就是說,所謂書法的藝術表現,只能是透過符合書法內在規定性的視覺語言形式系統而進行的。而在這個藝術形式系統中,“寫字”和“書法”都同樣需要遵循一些公共的“遊戲規則”。
我們知道運用毛筆寫字的一些常識。典型的例子如,執筆:“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中鋒鋪毫,點劃圓滿周到;結構: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佈:錯綜變化,疏密相宜,通篇貫氣。誠然,這些執筆、運筆、用墨、點畫、結構、分佈的技法還只屬基本功,在應用中還要講究筆法、筆勢、筆意,重視通篇的氣脈。倘若寫得工謹整齊卻刻板呆滯,也即古人批評的“狀如運算元,生氣全無”,那是連實用性的“寫字”也要為人詬病的。 陳忠康書法
在書法藝術中,這種情況是無可厚非的。實用性的“寫字”主要是把書寫作為一種工具,一種載體。而作為一門藝術的書法則是表現性的,抒情寫意,突出審美的意趣,在視覺形式語彙的手法上,它遠比實用的“寫字”豐富。不過,話又說回來,二者雖有很大的區別,在書史上仍不乏融二者於一體的成功例子。東晉“二王”的信札、唐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等均如是。當然,能臻此境殊屬不易,非大家不能為也。
(梁江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