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崖山之役,南宋潰敗,數萬軍民集體投海殉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場面呢?他們難道不能儲存實力,像南明一樣,到某一偏僻地方,積聚力量,等待東山再起嗎?
10
回覆列表
  • 1 # 坐古談今

    1.歷史上的崖山海戰,十萬漢族(估計也不僅僅是漢族還包括南宋境內的少數民族)男女跳海自盡,這是我們漢人的驕傲。但我們要繼承的是其反抗精神,而之後日本人鼓吹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就是明顯錯誤的了。兩者並不矛盾。

    2.為什麼會出現十萬軍民集體投海殉國?這主要歸功於朱熹的理學。南宋偏安時期,皇權苟安。但是包括朱熹一大批人在世,都希望北上中原,再加上皇權希望在苟安之時,加強自己的統治,因此,就需要儒家思想更好地為自己服務。同時,儒家思想之中的“忠孝仁義”“忠君”等思想又影響著希望北上中原的人,他們以此為武器對苟安派進行理論攻擊。久而久之,這種思想就成為了一種信仰。而這種信仰,與今天的民族觀念、國家觀念大為不同,是“家國天下”的集中體現,由己及家的一種體現。沒有朱熹思想的澆灌就不會有崖山海戰。

    3.傳統氣節觀的影響。氣節觀一直是儒家思想灌輸的。特別是北宋時期,北宋時期的皇權有目的的對儒家進行了改造,使其更扶助皇權。因為,相對來說,宋朝開創了“千年文官”治國的時代,宋之前都是“武將治國”。因此,宋朝既然以文為基礎就需要對文官進行較大的容忍的。畢竟它開創了一個時代,一步步地總要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到了明朝、清朝也就更集權了,但總體上文臣高於武臣的趨勢不會改變了。

    不要因為歷史而忘記民族團結,被極端民族主義者蠱惑。

  • 2 # 玄微子談兵

    個人覺得與氣節無關。原因有二,一蒙古殘暴,動輒屠城,治下人民水生火熱。二,文化不認同。生活習慣不同,全體軍民殊死抵抗,與宋同亡,不願苟活。

  • 3 # 蒲公英的訴說

    南宋是個命運多舛的政權,多少年來的積貧積弱,到崖山之戰時,已是行將就木的老人,在苟延殘喘,稍微一些打擊就會使它丟失性命。崖山戰敗後,數萬人集體自殺,實在是走投無路。在蒙古人的等級中,南人等級最低,壓迫之重,生活之苦,無法想象,他們不願過生不如死的生活;蒙古軍隊的殘忍與暴虐他們是有目共睹的,有過多次屠城的先例;他們在強大的蒙古軍隊面前,無力積聚力量,將來反戈一擊。總之,已經對未來失去希望,不得已跳海自盡。

  • 4 # 競技盒子

    退無可退

    崖山位於今廣東新會南,在1278年四月端宗駕崩後,張世傑、陸秀夫等擁立趙昺為帝,遷徙至崖山。六月,忽必烈下令總攻,漢人降將張弘範、李恆分兩路夾擊剩餘的南宋勢力。

    2.無淡水供應

    公元1279年正月,張弘範、李恆率軍在崖山匯合,張弘範命人切斷宋軍的淡水供應。二十餘日後,宋軍由於失去淡水源,飲用海水的宋軍陷入絕境,被張弘範下達的最有一輪總攻所擊潰。但,在這種情況下,宋軍依然多次拒絕了元軍的勸降。後來也便有了陸秀夫仗劍逼妻兒投海自殺,然後抱小皇帝投海這樣的事。

    3.朱熹理學的灌輸和傳統氣節的影響

    南宋偏安時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程朱理學也讓南宋民眾對家國天下的世界觀和忠君思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便有了萬千民眾如此有氣節的基本思想基底。

  • 5 # 電影新世界

    1、是當時中國人有血性,不投降。

    2、是蒙古人太狠,一遇反抗就屠城。

    這是不堪回首的過去~~~

  • 6 # 諾爾說事

    南宋亡國,日本人面海而泣。宋朝亡了,中華璀璨文化也亡了,重義輕利也就亡了。明清之後,中國剩下的是遍地奴才。

  • 7 # 北洋海軍炮手

    所謂的十萬人投海,原話是浮屍十萬,字面上意思是被打死的和跳海自盡的十萬,實際上十萬這個數是不可能的,要真是這樣的話那麼珠江口就堵死了,而且也臭死了,唯一的解釋就是展示武力,實際上死人估計連一萬都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你心中最走心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