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河東三叔

    約翰牛雖然墮落了但歐洲強國的標記還在,跟著美國混不充當聯合國五常美國也不答應啊,畢竟碰到有事手上還能多一票,真要出兵也只有這傢伙隨叫隨到。

    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佔據了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混的風生水起連美國的童年也在它的陰影下度過,不過後來者居上經過一二戰的洗禮國際秩序大變革。世界老大的地位被遠離戰場賺到大錢的美國直接取代,更要命的是冷戰格局誕生美蘇爭霸,已被邊緣化的英國只能在美國救濟下充當小弟。

    二戰後的這幾十年時間下來英國漸漸失去很多國際事務自主權,和它大國地位不相匹配的是,國防及軍事預算年年下滑受美國核保護、常規軍力更是年年裁減就連剛服役的航母都想對外出售因為養不起。真正論軍事實力和歐洲另一個老大法國已經有了差距,但是在世界範圍內而論還是屬於中等強國再加上美國加持基本沒人能動得了它。

    當然軍事實力只是大國地位的標誌之一,另一個重要指標經濟的發展也並不差可以和法國、德國同稱為歐盟經濟發展中的三駕馬車,而且在各類科技實力方面也並不落後處於世界先進水平。這幾年雖然一直在脫歐問題上折騰,但總體而言並不會對英國產生改變性的影響。

    在當前多極國際關係中作為傳統老牌大國,英國同樣能發揮其重大作用,完全不用考慮五常由別人代替。換個簡單的對比天天喊著要擴大常任理事國的印度、日本等國,大家覺得和英國相比誰更合適?而且二戰之後五常格局已經奠定,這裡面的關係更是錯綜複雜已經達到一定的平衡,更不可能隨意進行調整。

  • 2 # 吃芥末心很慌的好男人

    當然夠格了 你去看看能反應國家實力的各種排行榜 英國基本上還是在前十的 加上有核武器 還有航母核潛艇 妥妥的五常呀

  • 3 # Kann149003851

    現在的強國分為三個梯隊,美國一超獨大,中俄兩強掌握一定國際話語權,英法日德印等位於第三梯隊,整體來說英國作為五常之一還是實至名歸的,但是國際影響力排在美中俄之後也是實際綜合國力現實決定的。沒有美國這個爸爸在中俄面前還是屬於夾著尾巴做人的那種。

  • 4 # 老夫有話說5

    傻傻,知道英聯邦嗎?快半個地球了,加拿大,澳洲,印度,印尼,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有多大多少人口?連美國都是孫子,英國是爺,英國不進五常,行嗎?

  • 5 # 獨賞寒江雪

    美國滿世界殺人放火,已經沒有常任理事國的資格,英國作為美國四處征戰的幫兇照樣沒有常任理事國的資格,俄羅斯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焊然吞併克里米亞分裂烏克蘭,常任理事國資格也值得質疑,法國帶頭空襲利比亞,也不是啥好鳥,中國嘛,不說了這些年反戰的工作做了大把大把的,儘管與很多國家有領海領土的爭端,但依然堅持和平方式解決分析,中國是五常中唯一30多年沒有對外用兵的國家,中國做常任理事國當之無愧。

  • 6 # 磨難感受人生

    有時候看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並不一定都要看武器裝備,武器裝備和人是主客觀因素中國跟英國幹,華人幹掉英國那是輕而易舉

  • 7 # 齊魯高校

    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是冷戰結束後的20多年裡始終在討論的問題。其基本理由就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分配顯示的是其建立時期(1945年)的權力分配,而這麼多年過去了,當今世界與戰後初期已經有了極大地不同,聯合國安理會也應該進行相應的改革。

    在二戰結束時,儘管英法元氣大傷,但是由於其在歐洲、非洲和遠東的廣泛影響,仍然能夠作為五常之一。而目前,英國、法國的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在印太(遠東)地區幾乎看不到英法的影子;歐洲地區在經濟上儼然是德國的天下,在政治安全領域則是美國的絕對主導權;而在原非洲殖民地國家,在美國、中國、日本的經濟滲入下,英法的影響力與半個多世紀之前相比早已大大下降。但是,失去國際影響力的英法,真的就沒有資格坐鎮安理會五常嗎?

    我覺得,這其中有一個根本性問題還沒搞清楚——聯合國安理會必然要反映全球權力分配嗎?這就涉及到聯合國安理會的主要職能了。

    《聯合國憲章》第5章關於安全理事會職能的第24條和第7章關於對於和平之威脅、和平之破壞及侵略行為之應付辦法的第39-44條等條款,明確規定了安理會的職能。簡單地說,安理會的主要職能是要在重要的國際衝突中發揮大國協調組織的作用。

    我們先思考一下,冷戰結束之後,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後,國際衝突發生最頻繁的地區在哪裡?很簡單,如果我們數出來近20年來世界排名前10的國際衝突熱點,恐怕大多數都在中東吧!比如,近20年規模最大的兩場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在中東,最近的衝突熱點——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伊斯蘭國崛起在中東,二戰後持續時間最長、最複雜的衝突死結——巴以衝突還是在中東!而在這一系列的事件裡,除了美國之外,影響力最大的可能就是英國和法國了。除了中東之外的第二個軍事衝突頻發的地區要屬非洲中部地區了——蘇丹南北分裂、剛果內戰、馬裡反恐戰爭等。而在這一地區,英法的影響力,無論是傳統影響力還是現代軍事影響力,不但高於中德日印巴,甚至高於美國!

    △法國參與馬裡內戰

    考慮到這裡,我們發現,那些最近幾十年的權力新貴——日印巴(甚至包括中國),在佔據90%以上衝突熱點的中東和中非地區的影響力仍然遠不如英法!

    回過頭來,即使我們考慮實力對比,英法的實力也未必就那麼虛弱。

    先說經濟、軍事等硬實力。就經濟實力而言,2018年各國GDP排名,英國世界第5,法國世界第6。儘管2019年將被印度超過,但是前7的經濟總量,在短時期內位居第9的巴西難以超越,仍然可以是英法作為五常的重要經濟基石(如果前7名都沒資格的話,那進不了前10名的俄羅斯為何有資格?)。而且如果考慮對世界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新產業和服務業,英法則更難被撼動。比如,倫敦作為世界兩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國際地位,不是其他城市在近期就能趕上的;法國在航空、核能等領域的工業優勢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就軍事而言,不僅體現在資料上,比如,英國仍然是五大核國家之一(近200枚的核彈頭和4艘左右先進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仍然擁有2艘先進的大型航母(可搭載F35,數量和先程序度僅次於美國),等等;而且體現在能力上,即使英法失去了在亞太等地區遠洋作戰的能力,但在中東和非洲等衝突頻發地區,兩國仍然有很大的力量影響當地的衝突,綜合來看,這是除美國之外其他國家所難以企及的。

    △英國倫敦國際金融中心

    △法國主導參與利比亞內戰

    如果考慮軟實力,那英法則更有資格入選了。美國南加州大學外交研究中心、英國波特蘭公關公司和Facebook聯合釋出的《2018年全球軟實力研究報告》中,英國和法國高居前兩位。該報告主要依據數字、文化、企業、全球參與度、教育、政府和全球民意調查等7個類別得出。而中國、俄羅斯、巴西僅分別居於第27、28、29位,印度更是無緣上榜。

    ————————

  • 8 # 一葉楓流

    五常是世襲制,有血統的。

    這個席位是國家的。民國敗退臺灣,蘇聯解體,五常的席位由後人繼承。除非這個國家徹底衰敗、滅亡了。

    中國是政權更迭。

    蘇聯是分家了。嫡長子繼承。

    大英帝國不在了,印度皇帝的名稱也沒有了,剩下聯合王國。如果蘇格蘭獨立了,大不列顛就不存在了,只剩下聯合王國。還是可以繼承五常席位。關鍵是政府一直都沒有變。

  • 9 # 使用者93882191449

    五常都是打出來的與GDP無關!那些有外國駐軍、殖民建國和把人分1、2、3、4等的國家也想入常?統統一票否決!

  • 10 # 哈二斤

    得益於英華人骨子裡“識時務”的性格(英華人其實首先是務實,然後才是清高,尤其是當代英倫三島年輕人),也看在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說他們母語的份上,也看在英國之於歐洲的文明中心的地位,英國更應該是拉攏統戰的物件,包括歐盟,包括東北亞。還是那句,起碼二十年內中國的對手只有美國。

  • 11 # 使用者1270676440488846

    英國一貫是美國的馬前卒,英美狼狽為奸。別看老牌英國仍侵略成性,不忘擴張只要主子美帝有風吹草動,英迫不及待的打先鋒。只要美國主宰聯合國,就不會少英帝國馬前卒五常不會少的

  • 12 # 經濟愛好

    我認為有

    第一英國是二戰的戰勝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成功擋住了德國的進攻,讓納粹德國沒辦法統一歐洲,聯合國五常 美,中,蘇,英,法國除外,基本都是對法西斯的主力,聯合國是二戰勝利之後國際新秩序的重建。自然由戰勝國做五常

    經濟方面

    2018年英國GDP為2.808萬億美元 ,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人均為44000萬美元(購買力平價; )為3.033萬億美元,人均為45000萬美元英國是世界第十大商品出口國和第五大商品進口國。它還擁有第二大的對內 直接投資,和第三大對外 直接投資。英國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經濟體之一,而倫敦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其製藥業是世界第十大製藥業,在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有26家總部位於英國。

    政治方面

    雖然大英帝國已經不在了,但它的遺產英聯邦還是有很強的影響力,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是英聯邦最高的元首【雖然是名義上的元首】,它的成員有加拿大,澳洲,西新蘭等數十個國家,英聯邦是國際合作的一種獨特試驗,促進來自不同種族、文化和環境的民族之間的協作。各成員國享有平等地位,但在處理英聯邦事務上英國常扮演主角。英美本同源,美國將英國看作歐洲的代理,美國在歷次衝突中,英國都有參加,

    軍事方面

    英國皇家海軍擁有最近建成的45型驅逐艦是技術先進的防空驅逐艦。皇家海軍正在建造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搭載包括先進的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F-35B在內的空中小組。還擁有class核動力潛艇能攜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三叉戟II彈道導彈,形成了英國的核威懾力量。已經訂購了7 艘Astute級核動力攻擊潛艇,其中3艘已完成,4艘正在建造中。空軍方面有大量颱風戰機,據說在軍演中擊落過飯f22

  • 13 # 仲夏視點

    英國當然還有資格作為五常之一,儘管現在的英國已然不復當年日不落帝國的盛況,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今的英國仍然在全世界擁有重大影響力。政治上,英國作為二戰戰勝國也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作為五常之一是理所當然的。

    時至今日,英國依然在處理全球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英聯邦國家眾多,並且英國和美國本是一家親,兩國經常通力合作插手全球事務,當年美國總統小布什和英國首相布萊爾聯手發動伊拉克戰爭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近來英國脫歐也是牽動世界各國的神經,在如今風雲變幻的國際局勢中,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強國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從經濟角度看,英國是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G7成員國,其工業和金融業以及服務業發達,2017年英國GDP為2.6萬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六,人均GDP高達39720美元,人類發展指數0.892,處於極高水平。

    英國軍事實力在全世界屬於強國之列,雖然不及美俄中,但放眼世界可與之抗衡的國家也不多,英國軍事工業發達,軍事技術力量雄厚,當年在撒切爾夫人堅持下遠端打贏馬島戰爭就可見一斑,其海空軍裝備優良,軍人訓練有素,戰爭能力不可小覷。英國航母

    英國是一個文化輸出強國,英語作為世界語言使其擁有天然的文化優勢,大本鐘、倫敦眼、電話亭、英國王室、福爾摩斯等等都是典型的英國文化符號,英國教育科研同美國一道長期處於世界一流水平,代表有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伊頓公學等,英國也是全世界留學移民的熱門國家。綜合以上,英國仍然有資格繼續作為五常之一,如果說沒資格似乎法國更有爭議,前段時間德國就提議法國讓出常任理事國席位以歐盟代之,只不過被法國代表嚴詞拒絕。所以,作為聯合國五常之一,英國還是很有底氣的。

  • 14 # 寰球視野新觀

    如果重新選舉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英國也有很大的機會入選,雖然現在的英國與二戰之前的大英帝國無法相提並論,但是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仍在。

    2018年,英國經濟總量為2.8萬億美元,佔世界經濟總量的3%,排在英國全面的,只有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但是德國和日本的二戰戰敗國身份意味著他們不可能成為五常,僅僅是經濟方面,英國就還有留在五常的資本。

    英國至今仍然保持著較強的軍事實力,海軍擁有2艘航母,而且能夠從美國購買F35戰鬥機,可以極大程度上強化海軍實力,作為老牌海上強國,如今在海軍實力方面,能夠輕鬆戰勝英國的只有美國,其他最多也只是平手。

    此外,作為常任理事國,英國擁有215枚核彈頭,擁有核潛艇等發射裝置,總體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

    英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領土遍佈世界各地,英國在一戰二戰中損失慘重,無力維持殖民統治,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是它們仍然與英國保持良好的外交關係

    由52個主權國家(屬地)所組成的英聯邦,其中大多數成員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英聯邦現任元首是英國王儲查爾斯王子,雖然英聯邦元首不能干涉各國內政,但是也反應了英國的影響力。

    英聯邦國家

    此外,現任英國女王是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16個國家的名義元首,實際負責管理以上國家的是總督,總督經過選舉產生之後需要得到英國女王的承認。

    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原本就是按照各國在二戰中的表現選出來的(法國除外),而這五個國家整體實力也處於世界上游,如果突然減少一個,將會對各方面產生巨大影響,所以只要不是必須,聯合國的機制就不會動,更不會隨隨便便把常任理事國踢走。

  • 15 # 張傑談史

    有一種說法,是說五常不是被選出來的,而是這五個國傢俱備左右世界格局的能力而自然而然成為五常。也就是說,英國還有沒有資格成為五常之一,也是看其究竟還有沒有能力在世界格局中發言。

    一般認為,美國在美洲和整個世界均擁有強大的話語權,中國則在東亞、東北亞、東南亞、南亞和中亞有一定話語權,俄羅斯主要是在中東歐和高加索地區,法國則主要涵蓋歐洲大陸和非洲,而英國則是三環外交,英美特殊關係、英聯邦和與Continental關係。現實看來,這樣的情況並未有較大的改變。

    雖然從經濟上,從英國最近脫歐的態勢上來看,英國似乎在走下坡路。但是英國利用其超脫歐洲的地位,轉圜於Continental、美國之間,且利用前英殖民地,在整個世界有一定影響,依然對整體世界格局有話語權。基於此,英國自然有資格作為五常之一。

  • 16 # 海事先鋒

    英國當然還有這個資格了,首先就是GDP高,如果我們看經濟指標,那麼英國就在前五,他的GDP總量為2.8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德國四個國家,位居第五,恰恰在前五,所以經濟上沒有問題。

    其次我們看軍事,要知道英國的五常地位可是實打實的打出來的,不是法國那種談出來的,因此英國作為前一個獨霸全球的超級大國,在軍事上一點問題都沒有,位居美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四國之後,現在居於第五位,也算是達到了前五的標準。英國有機敏級攻擊核潛艇,比093都先進,有前衛級戰略核潛艇,構成了自己的戰略力量。

    雖然英國的戰略核潛艇使用的是從美國進口的三叉戟導彈,但是有就是有,戰略威懾是實實在在存在著的,何況英國還有兩艘6萬噸級的大型航母,軍事力量上美元任何問題。此外,英國在科技領域也算先進,比如,英國有世界著名的航空品牌羅羅集團,還能生產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燃氣輪機MT30,率先實現了軍艦的電力推進等等,這些都是英國地位的象徵。

    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依然很高,除了作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殊榮,英國還是英聯邦成員國的核心國家,是北約這個政治軍事同盟內海軍第二強的國家,經常伴隨美國左右征戰,因此英國的國際地位沒的說,在舞臺的中央。雖然迄今為止,英國以及不是大英帝國這個超級大國了,但是作為二流強國,英國擠進前五位,不是問題。

  • 17 # 大志遠思想空間

    英國還有資格做聯合國五常嗎?提這問題是怎麼想的呢?想讓哪個國家代替呢?德國,日本,印度還是巴西?前兩個是戰敗國,後兩個不入流。

    首先是聯合國聯合國是二戰的產物,安理會五常是二戰打出來的,而不是選出來的,他們都遭受了重大損失。當年希特勒橫掃歐洲,英國獨自支撐,獨撐危局,付出了慘重代價和大量人員傷亡。當然也便當時的世界霸主迅速衰落,失去了世界一流大國的地位,但瘦死駱駝比馬大。二戰勝利以後,英國還是針對大國,但當時民族獨立風起雲湧,才是英國再次衰落,但直到現在,英國種地50多個國家,還奉英國為宗主國,雖然是名義上的,但他們在一起比其他國家也顯得親熱,畢竟都曾經是日不落帝國,都看到過自己的榮耀,不管是自己發出的光,還是反射的光,都是光芒。

    其次是英國的科技實力。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科技實力十分雄厚,工業實力十分發達。包括電子,金融,機械製造,科研實力都在世界前列,他們都是原產的。後來由於市場萎縮,表面上不那麼風光了,但很多名牌都要向英國交費的,那叫專利費,包括我們熟悉的晶片,它們的源頭都來自英國。

    然後還包括軍事實力,大家都熟悉的武器軍艦和戰鬥機都不能小覷。倫敦還是世界的金融中心,現在無可替代,還是世界石油的交易中心,這些都是大國體現,也是很多大國的夢想。

    五常就是五常,這是不能改變的五常,也不是那些蠅營狗苟的大小國心裡臉上一直渴望的地位。他們的地位都是打出來的,是不能代替的,因為裡面有熱血交融。想想二戰剛結束後,那些國家怎麼不提出異議?是因為不敢,是因為不能,沒那勇氣提出,是因為怕打臉!連個打臉都害怕,世界一旦發生問題,那些國家依然沒有擔當,何必整天想著去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呢?那些國家還是做好自己應當做的事,什麼時候也不要想這些事了,因為那些國家沒能力人!

  • 18 # 這些歷史要讀

    近段時間,抹黑和調侃英國的言論不絕於耳。不得不說,近年來一直在走下坡路的英國,其國力和影響力確實是每況日下。

    如今,英國在國際事務上,已基本淪為美國老表的馬前卒和跟班。此外,英國現在還隨時都有分裂的危險。蘇格蘭的獨立意向日益加強,隨時都有可能因為英國的脫歐行為,而再起波瀾。所以,前不久梅姨在卸任前的一次公開講話中,也再度呼籲國家要團結。種種跡象看來,當年的日不落帝國,彷彿早已淪為了“日落帝國”。

    英國現在的經濟體量位列世界第五,總量達到2.8萬億美元,僅次於美中日德四國。作為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世界上很多地方過去都是英國的殖民地,深受英式文化影響。以英國為首的,由53個獨立主權國家所組成的英聯邦,雖然不過是個鬆散國際組織,但卻還是英國強大的政治和文化影響力的一種反映。

    至於近年來飽受人們吐槽的英國軍力,尤其是那支曾經縱橫海洋的皇家海軍,如今只能靠一艘問題多多的“伊麗莎白女皇”號航母、6艘45型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和幾艘核潛艇撐場面。

    的確,對比於現在新艦下水如同“下餃子”般的中國海軍,和巨無霸的美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確實差距甚遠。但放眼世界,除了中美兩個海軍,又有哪個國家的海軍真的能挑戰英國海軍呢?

    即便是同為海軍強國的日本海自,雖然擁有4艘準航母,6艘現役神盾艦和數十艘先進的驅護艦艇。但這些畢竟都只是常規海軍力量,於核常兼備的英國海軍相比,還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因此,除去中美兩個當今世界的海上巨無霸,英國皇家海軍現役戰力還是足以傲視群雄!

    再說,哪怕英國這個聯合王國真的解體,蘇格蘭獨立出來,英國還是能屹立於五常之中。首先,是因為聯合國的架構和規則本來就是五常制定的,五常有一票否決權,所以英國在此框架內有絕對優勢,可不是德、日、印這些國家所能撼動的。

    其次,即便聯合王國解體了,那麼作為聯合王國主體的英格蘭照樣能以繼承者的身份繼承英國在聯合國的一切權力,這一點我們參考蘇聯就知道了。

    所以,現在認為“英國沒資格繼續成為五常”的觀點,更多的只不過是一種武器只談,不必當真!

  • 19 # 黎塞留的野望

    科技與教育

    自從世界步入到工業時代以來教育與科技便是強國之本,它們是大國的基本特徵之一。

    在科技上,把世界各國的科技實力分成多個檔次的話,美國無疑是第一檔,而英國則是第二檔,與日本、德國、法國在同一檔次。

    典型的,英國最拿的出手的科技公司ARM,他的身影在幾乎所有的智慧手機上處於核心的地位。ARM家族在所有能數得上的32為嵌入式處理器中佔據四分之三的比例,這一比例是全世界最高的。ARM處理器被廣泛應用在嵌入式系統的設計,它即可以用於民用,也可以應用在軍事領域,諸如導彈的彈載計算機等軍用設施。

    另外發動機技術上,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生產的羅羅發動機是可以和美國分庭抗禮的,而這個公司也是世界三大航空發動機生產商之一。

    教育上,英國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依然處於領頂尖水平。在去年,即2018年世界大學排名的前一百所大學中,英國佔據了18所。當時英國共有200多所高校。這些著名大學中包含了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伯明翰大學、華威大學、愛丁堡大學等等。

    英國高等教育在質量上也勝於美國。另外從近代開始,英國教育便以嚴格和質量高而聞名。至今依然有大量的海外學子留學英國。

    在諾貝爾獎獲得人數上,英國的得獎人數長期以來都是僅次於美國的。得獎範圍涵蓋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

    軍事與海外影響力

    目前很多歷史愛好者在懷疑英國是否是五常上,最多的質疑便是軍事。英國作為一個島國,軍事上優先發展的則是海軍和空軍。受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和新時代形勢的變化,英國的軍事規模越來越小,特別是海軍的規模縮小到讓不少人質疑他的軍事大國地位。

    不過英國在軍工技術上依然保持著世界一流水平,科巴姆公司、BAE系統、Serco等都具有很強的水平。

    而在海外影響力上,儘管英國大不如前,但憑藉過去大英帝國殘留下來的遺產,英國的影響力依然龐大。這包括了Politics、文化、軍事等方面。在英聯邦中,英國依然有話語權。

    經濟與金融

    在經濟上,話不多說,英國到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同時倫敦也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倫敦在全球外匯交易市場上與紐約、東京處於同一檔次。而且英國也是G7、G8、G20等世界重要的經濟和工業大國俱樂部是中不可或缺的成員之一。同時又是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而在去年的2018年英國GDP總量也達到了2.83萬億美元。

    而在民生上,英國也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與良好的社會保障。

  • 20 # 靜夜史

    關於這個問題,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表示:先別管什麼五常了,先讓我“脫歐”了行不?

    隨著鮑里斯·約翰遜接替特蕾莎·梅成為英國首相,英國的“脫歐”也開始進入倒計時,而與轟轟烈烈的“脫歐”相呼應的,是英國境內此起彼伏的“脫英”運動,除了老生常談的蘇格蘭離婚,北愛爾蘭的獨立傾向越發明顯,就連眼皮子底下的威爾士也表示扶我起來試試,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似乎就要徹底成為歷史了。

    近年來,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昔日風光無限的歐盟逐漸暗淡,這讓英國感覺沒有繼續和歐盟玩下去的必要,所以才有了“脫歐”的一系列運動。而英國的這種做法毫無疑問對不想離開歐盟的蘇格蘭、北愛爾蘭等非常不公平,所以他們選擇了“勞燕分飛”的處理方式,也就是此起彼伏的“脫英”運動。

    對英國而言,“脫歐”雖然傷錢,但沒有歐盟的英國還有美國這個靠山。而“脫英”就有點“釜底抽薪”的意思了。試想一個失去半壁江山的英國,還能是個大國嗎?所以“脫英”比“脫歐”更嚴重。但現實情況是“脫英”越來越浩大,英國的分裂似乎為時不遠。

    1、五常是歷史的選擇

    英國的五常地位,不是天上掉的,也不是國際社會選出來的,而是自己刀光劍影拼殺出來的。

    作為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影響最為深遠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浩劫。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再次重演,在美國的倡導下,26個同盟國在1942年通過了《聯合國家宣言》,有了聯合國的雛形。而後在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正式成立。

    作為全球最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戰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聯合國的核心就是五常,而五常的地位基本是由二戰期間做出的貢獻確定的。

    除了“撿漏”的法國,美蘇英中四國在抗擊法西斯的戰爭中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英國的貢獻雖然不及美蘇,但因為英國殖民地遍佈全球,英國的作戰範圍也空前廣大。整個二戰期間,英國動員的軍隊超過700萬,陣亡人數26.4萬。雖然損失看起來不大,卻讓英國徹底失去了一線強國地位,淪為美國的附庸,掉入二流強國序列。

    但即便如此,因為英國在二戰中做出的貢獻,英國仍然有資格和美蘇兩國坐在一起,共同作為聯合國的發起國。

    所以,英國的五常地位是對其二戰貢獻的肯定,和二戰後英國的表現無關。從這個角度而言,只要二戰構建的國際秩序不瓦解,英國的五常地位就不會丟。

    如果因“脫歐”導致了“脫英”,那麼英國完全可以參考蘇聯到俄羅斯的五常流轉方式。

    說白了,英國就算分裂到只剩一個村子,只要五常地位流傳的規則透明,英國的五常地位就丟不了,想要補漏的印度巴西之流就死了這條心吧。

    2、五常是大國的象徵

    五常作為聯合國的創始國,不僅是歷史輝煌的見證,更是當下大國地位的體現。

    換句話說,今天的五常,在國際社會絕對是名列前茅的存在,即便盛極而衰,也照樣吊打其他國家。

    二戰在誕生了五常的同時,也推動了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第三世界作為新興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雖然很多國家掙脫了帝國主義的枷鎖走向了政治獨立,但是在經濟、文化等方面仍然帶著帝國主義殖民的烙印,而且這種難以抹殺的印記也使得新興國家很難擁有真正的主權,他們即便走向了政治獨立也依然是帝國主義的附庸和跟從。

    今天的印度和巴西等第三世界國家,拼命想要擺脫殖民地的印記,但作為語言都帶有殖民地色彩的國家而言,想要實現真正的獨立自主談何容易?

    相比之下,那些在二戰中被同盟國擊敗的德國、日本等國家似乎有著更強的實力。聯邦德國在20世紀50年代就重回歐洲經濟一哥的地位,日本GDP更是在1968年超越德國名列資本主義世界第二。

    但是,作為戰敗國,他們從一開始就被排除在五常之外,因為五常必須是戰勝國,而且是做出巨大貢獻的戰勝國。除非二戰後建立的國際秩序瓦解,否則德日等國永遠沒有機會。

    而且雖然德日兩國經濟發達,但其他方面比如軍事領域則是典型的受制於美,比如境內的美軍基地。尤其是日本,儼然就是美國的殖民地或勢力範圍。這樣的國家,想要取代英國簡直是天方夜譚。

    今天的英國,雖然早已不復日不落帝國榮光,但終歸還是發達國家,且GDP總量達到2.8萬億美元,僅次於美中日德,這樣的經濟體量,不是一般國家可以趕超的。

    而且自一戰後《威斯敏斯特法案》建立的英聯邦,由53個成員國構成,是今日英國國際影響力的最佳證明。

    雖然二戰後的英國外交政策緊密追隨美國,但英國和日本這種被動追隨不同,它可以選擇不跟。

    概括說來,英國之所以能夠繼續作為五常之一,原因在於它不僅是二戰的最大功勳國之一,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獨立國家”,只有這樣的國家才配有五常之位。而且雖然日不落帝國不再,但英聯邦仍然影響全球,英語仍舊是國際語言,英國經濟實力依然首屈一指。

    而即便英國失去了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剩下的英國除了經濟縮水,在其他方面特別是國際影響力上絲毫不會受影響。

    所以,英國的五常資格是毋庸置疑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後看性格,準嗎?